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征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实地观察法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和考证.发现西南地区民族体育的形成与生产方式、军事、民俗、文化崇拜及文化生活密切相关;以透视的角度由表及里的发掘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多元性、交融性与涵摄性三个不同层次的文化基征;并认为他们由表及里不断向外辐射与膨胀的过程就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影响西南地区体育市场发展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西南地区体育市场的发展潜力也逐渐凸现,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体育市场的发展不容乐观.通过对西南地区城市化较高地区的抽样调查和实证研究,从中分析影响西南地区体育市场发展的因素,并为西南地区体育产业的优化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3.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体育旅游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采用文献研究、访谈与调查法,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提出了江苏沿海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策略:实现体育旅游一体化;合理设计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建立体育旅游业支持与保障体系,以期为促进江苏沿海地区体育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广东省发展滨海体育旅游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广东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发展滨海旅游业;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为广东省滨海体育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政府决策部门在体育旅游规划中缺乏环境评估,旅游企业的不合理开发导致众多环境问题,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缺乏明确的滨海体育旅游规划和发展战略,滨海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尚不合理,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仍不完善;与其他产业发展存在矛盾,滨海体育旅游区域发展不协调,滨海体育旅游开发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并就以上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新兴的假日经济的经济学本质及其对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指出了体育旅游发展的经济前提,在深入探讨假日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的理论基点与社会心理动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相关产业发展的制度选择趋向:1.实行休假制度的创新;2.加强对体育旅游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指导;3.加强对大型体育比赛的申办和组织工作;4.重视市场研究,加强宣传促销;5加快人才培养,创新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原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对河南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分析认为:中原具有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丰富;有一定的开发基础;良好的旅游媒介等产业开发优势,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认识,确立发展地位;树立市场观念,拓宽发展空间;创新体制,力争投资结构多元化;发挥政府职能;注重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加强体育休闲旅游业队伍建设和管理人才培养等发展中原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生态体育旅游是旅游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生态和体育相结合,把体育作为主要活动的一种旅游活动。发展我国生态体育旅游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应在加强合作、改变观念、人才培养、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快我国生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使甘肃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与旅游更好地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分析了甘肃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旅游开发价值、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和比较等研究方法,对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资源及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长江三角洲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的开发较早,具有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已形成了较有影响的国际知名品牌,同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滨海体育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滨海体育旅游产业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调查访问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广东省滨海体育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必要性,全面探讨了广东省滨海体育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面临的挑战,指出了提升广东省滨海体育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原则、目标及重点,并提出了提升广东省滨海体育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海洋体育产业是以海洋体育为价值链核心的经济活动总和,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海南海洋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及产品缺乏创新,海洋体育旅游管理体制及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海洋体育旅游与民俗文化脱节。在当前世界海洋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以及海南自贸区建设的背景下,海南海洋体育产业方兴未艾。海南可妥善借鉴国内外经验,采取建立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协作机制、优化海洋体育产业生态布局、深化相关产业研究、精简离岸赛事审批和人员出入境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宣传力度与合作广度等措施发展具有自贸区(港)特色的海洋体育产业。  相似文献   

12.
泛长三角旅游区正在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旅游目的地,安徽旅游应该趁势而上,借助建设国际旅游区之势、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之势、旅游业发展空间的扩展之势、开发资金集聚与溢出之势、旅游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之势、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之势、海内外市场名声之势,实施以下腾飞策略:政府推动建立合作和联动发展机制,制定和实施安徽旅游业促进政策,强化与苏浙沪的联合营销,提高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水平,加强国际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建立高效的旅游交通与信息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3.
摘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生态化培养,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生态转变的关键环节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保障。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生态系统结构角度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表明:生态化的后备人才培养系统,必然具有良性结构以及高度耦合、协同的组分和要素;空间和时间维度上无序发展、框架与运行结构分离、二元对立结构,是当前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的结构症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结构,具有“立体型”“渗透化”“交融式”特征,是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生态发展的基础;通过树立生态化培养理念,完善政府主导功能,立足全局、统筹兼顾,优化、整合后备人才培训要素等途径,来促进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结构的生态化。为提升人才培养系统生态效应及竞技体育生态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美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美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分析两者的管理机构、运行模式及其效益,并结合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借助于美国NCAA的成功经验和系统科学的管理办法,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合理模式,为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发展优势,研究了长三角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了该地区的产业人才的供需矛盾,剖析了人才培养的问题所在,同时结合长三角地区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以及体育产业发展情况,对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趋势进行了研究和展望,以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国外体育旅游管理学士学位课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给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对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和英国林肯大学体育旅游专业的学位课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最后还对我国体育旅游课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体育旅游业开发及相关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陕西省体育旅游业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体育旅游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开发前景,近年来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有:社会经济相对落后,国民收入水平低,作为体育旅游主要目标市场的中间阶层人数偏少,对体育旅游消费的认知不全面,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资金缺乏,硬件设施跟不上,产品开发不力,有盲目上马现象,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陕西体育旅游开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直接影响到我国奥运战略的实施。通过分析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历史与现实,指出国家作为保障的责任和实施主体为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多方面保障,但保障方式与途径还不够丰富和全面。随着后备人才培养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应该建立目标全面、制度健全的保障机制来确保后备人才培养活动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9.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现状,探讨了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