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自问世以来受到评论界从不同角度的关照,但鲜有人探讨它包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作品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女性与男性、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管窥海明威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2.
《呼啸山庄》是19世纪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经典之作。作品中蕴藏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是超时代的。作家在小说中探讨了女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及白人与有色人种的关系,表达了艾米莉的美好愿望: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男女平等、种族平等的社会,说明了艾米莉·勃朗特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一朵奇葩,它借鉴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主张从自然和女性的双重角度解读文本,力图重新审视传统的经典之作,从而刷新人类固有的文化观、价值观以及生态观等。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近五年来(2009—2014)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成果的综述,发掘生态女性主义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分析其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生态女性主义被提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则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发展。在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首次提出文学批评的视角为自然与女性双重视角。女性与自然原本是被他者化与边缘化,而在该批评视域中却从“缺席”走向“在场”。然而在该视域下评论外国文学存在较多误区,本文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向以硬汉形象为主体写作对象的海明威,其创作的素材内容主要围绕着死亡与战争开展,导致多数的文人学士认为海明威存有对女性的歧视。而随着女权主义的不断兴起,从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重新审视海明威的作品,就会发现他支持、怜悯女性,作品含有生态女性主义的意识。而其《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在19世纪中叶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故事背景为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通过借由主角乔丹在与自然、爱情、亲情之间的亲切感受,从对自身的升华中来表达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进一步向读者阐述人与人、男人与女人、人与自然保持平衡状态从而实现生态的整体和谐状态。本文就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概念进行分析,管窥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所展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小说《到灯塔去》为例,从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生态主义关系及两性之间的生态主义关系两个方面入手,解读了伍尔夫作品中反对传统价值观的两性对立、人与自然之间的二元对立的思想,倡导男女平等以及生态平衡的生态女性主义观。  相似文献   

7.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反映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史诗。在《愤怒的葡萄》中,作者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写与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揭示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态观,表达出作者对自然与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特别是关爱和互惠的伦理价值,在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仍然具有时代意义。本文主要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探讨了《愤怒的葡萄》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初,我国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开始进入文学领域,并逐渐发展为备受学者们关注的一种文学批评。本文将就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官网有关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研究的学术期刊和著作进行检索和分析,并据此探究我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目前研究现状和特点,并展望未来可以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生态女性主义揭示了自然和女性之间的某种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葬花吟》是《红楼梦》中荡气回肠的一笔,其"风刀霜剑严相逼""一朝漂泊难寻觅"揭示了女性与自然的关联,体现了自然的女性化和女性的自然化。作者有意将黛玉和花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对二者共同的命运产生了思考。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葬花吟》中女性与自然的联系以及葬花吟的生态女性的意识出发,为解读红楼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女性主义与翻译的关系着手,分析讨论女性主义给翻译研究领域带来的影响,论述女性主义翻译观及其翻译策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既有其局限性,也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乌托邦精神不同于乌托邦。它其实是包含有乌托邦思想或者乌托邦式期待的一种精神或者理想的总称。其核心是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以及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批评,反映了人们对于现实的一种思考与评判。《快乐王子》是奥斯卡·王尔德的九个童话故事之一。本文拟阐释这本童话集中包含的王尔德的乌托邦精神。  相似文献   

12.
杰克·凯鲁亚克作为二十世纪中期"垮掉的一代"文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作品一直被印上自由与解放的标识。但是在自传体小说《在路上》和《达摩流浪者》中,他则通过以自己为原型的主人公困境,表达了自己的中间性特质。他无依地游离在自由与稳定、突破与保守的缝隙中,即无法够彻底地离开规则重重的世俗生活也无法达到理想化的绝对自由,极度羡慕边缘性又无法过着边缘性的生活,渴求特殊性但是最后只能回归于平庸。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酒楼、酒库、阁儿、座头、绰酒座儿等酒文化,并不是作者向壁虚造,而是宋元时期酒文化的生动体现,是宋元时期人们宴饮场所等世俗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作家出身的韩寒在他的首部电影《后会无期》中蕴含了多重思考,有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无奈,对未来的憧憬等等,电影最后的结局也让人剖析讨论,引起大众争议。仔细揣摩该片,故事和情愫都蕴含在影片的每个镜头和细节之中,耐人寻味,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5.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交往形式范畴是生产关系范畴的不成熟形态.有学者则以马克思曾并列使用生产关系范畴与交往形式范畴为由反对学界将二者等同的一贯说法.因此,有必要回归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原著,澄清生产关系范畴与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范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思想既是对惟我独尊的西方人本主义的超越,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注人"这一思想精髓的继承和发展,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及我校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9—12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本学科发展中“学术前沿的前瞻性意义与当下中国文化语境”、“学术前沿及其问题的梳理与原创性研究”、“现当代文学史料与学科建设”等话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讨与交流。王富仁、范伯群、张中良、白烨、刘勇、王保生、陈子善、吴定宇、陈国恩、陈美兰、殷国明、李怡、王泽龙、陈方竞、周晓明、李继凯、闫庆生、张积玉、李震、史志谨、周燕芬、唐晴川等在大会发言,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考和独到见解,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本刊本期特选择其中6篇各有特色的发言作为笔谈发表,以期引起同行关注与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论语》中,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为我们塑造出了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君子形象。"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君子是孔子推崇的理想人格,《论语》中的君子形象被赋予了诸多"仁"的品质。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先修己再治人;成为君子则要先内修自己的品德,然后才可以治国安民,可见二者都经历由己及人的相似过程。然而,"仁"的广博高深未必是君子能够完全达到的。因此,"仁"包含了君子所具备的美好品德,但君子却未必拥有所有"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微机原理》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贞"是《周易》全书的"关键词"之一,对这一概念理解的不同,不仅关涉到概念本身的具体涵义,更关涉到对《周易》这部著作的内涵、性质的理解。本文通过对《周易》六个主要译本中"贞"字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贞"字的英译各有不同,单个译本很难反映"贞"的丰富意义,"贞"字的翻译应该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以统一和完善中国哲学术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