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京都赋列于《文选》开篇,反映了萧统对这一题材的认识和重视。以班固《两都赋》和张衡《二京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选》中汉代京都赋的浅析,管窥汉代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2.
《文选》以儒家"雅正"思想和深思、辞采为选录标准对赋体进行的分类,反映了萧统文质并举的文学观念.其选赋详远略近的作法比较真实地记录了赋体文学由汉代体物大赋逐渐向魏晋南北朝时期抒情小赋演变的面貌,也反映了萧统的文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汉晋京都大赋中“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系列可谓典型的“摹拟”文学.然而张衡与左思的京都赋创作虽一律名曰“摹拟”,实际上却具有不同的涵义,《二京赋》主要是在文章规模上对《两都赋》构成超越,而《三都赋》之于《二京》《两都》则是全方位的创新.在从班固到张衡、再从张衡到左思的文学“摹拟”现象中,发现他们以“摹拟”前辈为具体手段,体现了赋体文学中承袭与创新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4.
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礼乐文明体系的重构,表现出迥异于前代的文化特征,进而铺就了中国两千年传统社会的浓重底色。作为当时最重要的文化形式,汉赋与汉画,彰显着时代主流文化心理、礼仪规范和审美意识的需求,形成了中国文学特定的文图关系。“制度名物,容有差殊”,名物是其表象,制度为其核心,以礼仪为纲领的名物制度对其创作起到了刚性约束,使之从题材内容到表达方式都遵从一定的规范与模式。汉赋与汉画成就为后世所承认,并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核心内容愈发突显,从而形成经典范式,并最终实现“文质彬彬”理想之达成。这种经典化的范式,对后世文学、艺术创作及文图关系转变影响深远。正确解读汉赋“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之本义,深入分析汉画“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之内涵,是研究汉代文学、图像的前提与关键。  相似文献   

5.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任何一篇文章都包含一定的思想,借用文学理论的说法,叫做主题或主题思想。也有叫做主旨、要旨的。在古代大多简称为一个“意”字。唐代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苟意不先立,止以文彩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这说明了写文章首要立意的重要性。文学上有这样的典型例子:汉代司马相如写了篇《大人赋》,本意是劝  相似文献   

6.
《楚辞·远游》是我国古代游仙文学的源头,开中国游仙文学之先河并对后世游仙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汉代司马相如的《大人赋》继承了《远游》中的"游仙"模式,与其有着相似的"游仙"结构和"游仙"路线。但深究其本质,两篇文章在"游仙"性质和内涵上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大人赋》只是单纯的模仿了《远游》的形式,在内涵上却远远不及《远游》深刻,但是《大人赋》在仙境的描写与开拓上又对《远游》有一定的发展与创新,这主要与汉代神仙思想的发展以及汉代文学艺术的演进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史传文学源远流长,在春秋末和战国时代就已产生,典型的代表作是《左传》、《战国策》。以后逐步向前发展,到了司马迁的《史记》,史传文学蔚为壮观。本文将以这个嬗变过程为线索,以《左传》、《战国策》、《史记》三部著作为主要依据,探讨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问题。一人物形象的建立,时间空间是首要条件,它构成了人物活动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舞台。《左传》属编年体史书,人物活动受时间的严格限制,虽然有些片断具有纪传体雏形,  相似文献   

8.
“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形成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赋”字从最初表示动作的征敛之意进而发展到对于(周)王政的颁布和陈述,这种赋政方式随着西周的衰亡逐渐渗透到各诸侯国士大夫们的政治、外交生活中,以赋诗言志的方式表现出来,继而由赋《诗》言志发展为赋颂自己的作品。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一直处于与音乐伴奏脱离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口颂式的铺陈,同时它也充分吸收了先秦各种文体之长,成长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全新的文体。  相似文献   

9.
先秦赋钩沉     
早期作为文体的“赋”都写作“傅”。傅,相也。古代乐师为瞽者,扶助乐师者为相。“相”除了扶助乐师、携带乐器之外,还要参与演出中的应对活动,相当于现在的报幕员。报幕的声音。不同于歌,而是另一种富有节奏感的朗诵.汉代人“不歌而诵谓之赋”.正是从这里来的。赋同其他文艺形式一样.最初都是由下层劳动人民创造并在人民中间口耳相传着.它是由口传文学发展而来的书面文学。近百年出土的西汉到宋初的俗赋.其类型可大致区分为故事俗赋、论辩俗赋和歌谣体俗赋三种。用赋的这三种类型和文体标准对照考察先秦时期的文献,钩稽出了53篇先秦的赋或带有赋体特征的文献。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司马迁是我国汉代伟大的史学家.他首创纪传体史书范例而著的《史记》一书,为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叙事,上自三代,下迄秦汉,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尊重史实,忠实记载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正如西汉史学家班固所推崇的那样:“服其善序事理,辨而平华,不质而不俚,其文值,其中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正因为司马迁坚持“实录”的治史态度,其《史记》才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以致史学界有些学者同人还积极呼吁应建立专门的“《史记》学”.那么,对于我国西周时期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姜太公,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为他树碑立传的呢,本文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以供方家里手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著名的文学著作。鲁迅先生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凭借其思想的深刻、描写的生动、叙事的严谨、语言的杰出等众多特色而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创作。其中有一类戏剧的创作因为《史记》而表现出了独特的色彩,作家通过对《史记》中的一些故事进行借鉴,对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等进行艺术在加工,最终创造出一种虚构与史实交错,娱乐与教化融合的戏剧,人们称之为"史记戏"。对这种在原著上进行改写的"史记戏"进行研究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档案学家,无论是昨天、今天和明天,当人们在撰写文学史、历史和档案史的时候,都不可能回避他的名字。司马迁靠自己一生的顽强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一步一步地在文学、史学、档案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司马迁写作的《史记》,就是上述三个方面的概括和总结。《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情和名人逸事。《史记》是我国古代史的“史家之绝唱”(鲁迅《汉文字史纲》第一篇),在文学史上,也是一颗  相似文献   

13.
左思是西晋的著名作家,而《三都赋》是他早年的力作之一。《晋书·文苑列传》叙左思作此赋的甘苦说:“(思)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偶得一句,即便疏之。”而“赋成,张华见而咨嗟,都邑豪贵,竞相传写”,以致京都“洛阳,纸为之贵”,说明《三都赋》在当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至于后世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对之也多极力赞扬,东晋孙绰(字兴公)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世说新语·文学》)刘勰也说:“太冲(左思字)、安仁,策勋于鸿规”,“左思奇  相似文献   

14.
从先秦到汉代,是我国文学从人文混一渐次走向独立的时代。传记文学脱胎于历史著作,主要集中体现在《左传》与《史记》两部正史著作中。分析梳理其创作实践的同异,可较明显看出我国早期史传文学产生和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赋起源于以铺陈为特征的诗化散文。考察先秦文库之珍存,对赋体形成和诞生关系最大者莫若《庄子》。与“命赋之厥初”的荀况和“以赋见称”的宋玉相比,《庄子》虽未形成赋的完整体制,却颇富赋的雏型,已看得见苟宋赋的端倪。《庄子》颇多铺陈文字,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篇章,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它亦诗亦文,奠定了赋的特有机制;它那假设问对的结构模式、对比映衬的铺陈方式、虚拟寄托的构思特点及丰富奇僻的词汇等为后式赋家所祖式,影响了赋体尤其是汉大赋的形式特征。由此可见,《庄子》不愧为赋家之祖和赋之滥觞。  相似文献   

16.
体育是汉代骈文描写的对象,多姿多彩的骈文呈现了一幅汉代体育画卷。汉代作家枚乘和孔臧最早开始在骈文中描绘狩猎的内容,接着司马相如和扬雄在文学作品中描写皇族诸侯出猎的盛大场面,讨论狩猎的褒贬意义。马融的骈文介绍了汉代的樗蒲和围棋;蔡邕的骈文介绍了汉代的弹棋;张衡的《西京赋》和李尤的《平乐观赋》则再现了汉代的杂技娱乐。骈文不仅真实摹写了汉代体育活动,而且折射出汉代古人的体育观念,当时全社会树立了尚勇崇武的体育风尚,人们下棋狩猎追求的是娱乐与休闲。骈文蕴涵着古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认识。研究古代骈文可以促进文学和体育事业的交融发展,在体育与文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体育视角审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历史著作,《史记》有很强的文学性,历来被称作“史传文学”。司马迁在真实完整地记录历史重大事件的同时,自然地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研读中学语文教材的节选部分,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史记》的文学性是大有帮助的。 《史记》的文学性首先表现在司马迁成功的描绘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写《陈涉世家》,古之史家多讥之为自乱体系,今之学者则多誉之为同情农民战争。这种或贬之太低,或称誉过高,都有悖史迁的本意。据《太史公自序》,司马迁写《史记》就是要“布闻”汉代的“圣德”,记述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最终目的是为巩固汉代大一统的政权服务。他判断历史是非的根本依据是汉代统治阶级的利益,史实的取舍、褒贬的分寸,都以不违反汉代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为最大限度。秦是被汉取而代之的,为证此取而代之的合法性,正义性,司马迁  相似文献   

19.
《史记》乃“无韵之《离骚》”的文本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本角度看,《史记》和《离骚》在基本精神和表现手法上有着深层联系,诗性精神是《史记》的内在精神,发愤抒情、上下求索、悲剧自我和寓意寄托,是《史记》、《离骚》共有之特点。《史记》和《离骚》犹如姿容殊异而气脉相通的两座奇峰,“无韵之《离骚》”,洵为关于《史记》文学成就与诗性特质的最恰当、最确切、最中肯、最绝妙的历史定评和不刊之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汉王朝处于当时历史的上升和发展期,其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太平盛世。这也就使得汉代文学作品中始终贯穿着自强不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作品充满了激扬高昂的格调。汉代文学和先秦时期的楚地文学有着深刻的渊源,使得汉代文学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了浓郁的浪漫色彩。纵观整个汉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另外,汉代之初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的发展方面,同时汉代也是文学体裁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诸多重要的文学样式,如乐府民歌、赋及五言诗等是都在这个阶段孕育产生的,并且日益呈现兴旺的景象,也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汉代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