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8个蛇含委陵菜居群为材料进行ISSR分析.从2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4条稳定性强、条带清晰及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筛选出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41条带,其中39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95.21%.用Ntsys2.10e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蛇含委陵菜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其遗传多样性差异与生态分布和地理来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本课题组得到的大批优质棉花种质资源进行RAPD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鉴定,我们进行了对棉花有效的引物对的筛选,并完成了24个优质棉花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从48个随机引物对中筛选出了20对引物,这些引物对这24个优质棉花材料的有效性非常高,共扩增出113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65条,而且这20个随机引物对这24个材料的多态性谱带扩增效果非常明显,多态率高,能明显分辨出来源不同的材料.将这些多态性标记通过聚类软件分析,可将这24种材料明显的分为六类群,遗传多态性得到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利用ISSR标记对14个月季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正交设计确定20μL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筛选7条引物对14个月季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ISSR-PCR扩增.7条引物共扩增出60条DNA条带,多态性位点52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6.0%,品种间遗传一致度为0.500.85.UPGMA聚类显示,藤本月季与大花月季和微型月季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月季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大花月季、藤本月季和微型月季的品种类群间可能发生过杂交和基因交换.  相似文献   

4.
采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技术来分析16个月季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SCoT-PCR反应体系优化和PCR扩增程序探索,从55条SCoT分子标记引物中筛选出9条引物.品种间成对遗传相似度变幅介于0.400 0~0.775 0,9条SCoT标记引物的扩增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3.5%,显示月季品种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UPGMA聚类结果可知:16个月季品种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2处被划分成2个聚类分支,第一分支又分为三个亚分支,显示不同月季品种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分歧,遗传关系复杂.大花月季、丰花月季与微型月季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推测月季品种在驯化进程中存在基因重组和基因渐透现象;藤本月季进化独立,与其他园艺类群月季存在较明显的遗传分歧.  相似文献   

5.
使用合丰25等来自13个育种单位的13份大豆(Glycine max)品种对大豆20个连锁群上的100对SSR标记进行筛选,最终保留了扩增稳定且多态性较高的43对SSR标记,分析了黑龙江省83个主栽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材料中共鉴定出等位变异157个,每个位点2-7个,平均为3.65个.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216-0.937,平均为0.638 4,表明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遗传相似性较大.故拓宽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技术,利用12条RAPD引物和10条ISSR引物对10个安徽香菇菌株进行了DNA标记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SSR-PCR较RAPD-PCR稳定,更具可操作性;供试菌株存在比较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从9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37个,对水稻籼粳亚种进行遗传差异分析.37个引物共扩增354条带,其中特异性带206条;UPGMA法把籼稻和粳稻各划为1支,海南野生稻和茶陵野生稻与粳稻聚为1类.通过对籼粳稻特异带的统计,发现野生稻带有部分籼型血缘,且海南野生稻的籼型血缘多于茶陵野生稻;籼稻9311带有部分粳型血缘.结果表明,ISSR标记适用于水稻籼粳性和广亲和基因的判断,并可据此选择含粳稻血缘的亲本应用于杂交育种中,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胡桃楸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胡桃楸遗传多样性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清晰、重复性好的ISSR扩增结果,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胡桃楸基因组DNA,利用正交设计与单因子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胡桃楸ISSR-PCR反应体系的5个主要因素(Taq酶、Mg~(2+)、dNTP、引物、模板DNA)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设计。通过综合比较分析,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胡桃楸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的反应体系中,Taq酶1.0 U,Mg~(2+)2.0 mmol/L,dNTP 0.2 mmol/L,模板DNA 50~250 ng,引物0.4μmol/L。在此基础上筛选出13条多态性好、扩增稳定的ISSR引物,并确立了最佳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这一优化系统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胡桃楸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以及物种保护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个不同地区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群体(浙江鳌江、浙江宁波、广东南澳、江苏南通、福建福鼎、浙江南麂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5条引物,共得到36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0个;6个地区浒苔的多态位点比率为27.78%,平均杂合度为0.1256,Shannon's信息指数为0.1795;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870-0.2062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654.研究表明,6个地区浒苔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遗传变异相对贫乏;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距离的远近没有直接的关系,并揭示6个地区的浒苔是属于同一物种.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8,(5):48-53
本研究运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标记(ISSR)技术对云南省西花蓟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的12条引物共扩增出9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比率达64.52%;引物的平均多态信息量(PIC)、标记指数(MI)分别为0.36、2.97,种群间遗传距离介于0.000——0.318之间,说明云南省西花蓟马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UPGMA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一致,云南省45个西花蓟马种群分为五大类,且相同气候带的西花蓟马种群大多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1.
SSR和ISSR分子标记已广泛应用于研究遗传行为和基因定位。在对水稻早世代稳定遗传特性的研究中,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68对多态性较好的SSR引物,对28个稳定株系的F_1、F_2、F_3及同组合的分离株系进行了SSR标记分析;选用26个多态性较好的ISSR引物对5个组合中出现的8个稳定株系及同组合的分离株系进行了ISSR分子标记。结果显示:稳定株系的标记带型出现三种类型:(1)母本带出现,父本带消失;(2)父本带出现,母本带消失;(3)出现非父母标记带型。分离株系表现为杂合标记带。推测水稻早世代稳定是在遗传因子作用下,在杂交受精或合子早期发育中发生了双亲染色体重排,形成纯合的F_1单株。  相似文献   

12.
利用RAPD技术,从248个随机寡核苷酸(10bp)中筛选出18个引物能在供试的Ⅱ优系杂交水稻及部分亲本间扩增出51条稳定性较好的多态性片段。其中有6个引物能在供试材料间稳定地扩增出19个强的多态性标记。利用这些标记能有效地区分各组合中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F1,并能看出各组合中不育系与保持系、不育系与恢复系、F1与亲本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2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具有较高多态性检测能力的引物.用这6个随机引物对30份杂交水稻亲本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共检测到56条多态性带.聚类分析表明,不同亲本材料可以被较为明确地区分,显示了应用RAPD技术鉴定稻种具有简便、灵敏、准确的特点及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对影响RAPD技术稳定性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引进小黑麦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黑麦作为黑麦中有益基因向小麦转移的桥梁,被广泛用于普通小麦的遗传改良.为了有效利用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183份小黑麦材料,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其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3份材料共分离出125种不同的带型,39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只有在ω区的三条带为所有材料共有,其余的36条带都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带数占总分离条带数的92.3%,多态性较高;并且以中国春为对照,在小黑麦材料中没有发现与中国春的醇溶蛋白相同的谱带;通过醇溶蛋白的聚类分析可将183份小黑麦材料划分为三大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进的CTAB法,成功地提取了北野豌豆及其近缘种的基因组DNA,电泳结果显示DNA质量和产量均较高,并以此DNA为模板,对ISSR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ISSR的反应体系为:总体积10μl,包括10ng的DNA,1倍的反应缓冲液,1.5mmol·L^-1MgCl2,2×10^-4mmol·L^-1(引物6和引物8)或2×10^-3mmol·L^-1(引物5,10和12)引物,0.2mmol·L^-1dNTP混合物和1.0U的Taq DNA聚合酶.ISSR扩增程序为:先在94℃下变性3min,然后在92℃下变性30s,50℃(引物5,6,10,12)或55.2℃(引物8)下复性30s,72℃下延伸1min,反应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并基于此反应条件,最终筛选出5条ISSR引物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梅菜ISSR分子标记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梅菜为研究对象,初步建立起梅菜的ISSR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包括DNA提取、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和引物筛选等。利用CTAB法提取梅菜的DNA,经电泳检测和紫外检测,质量较好,适合PCR扩增。对PCR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多态性引物分别为809,841,842,845,退火温度为58℃,次数为40次,Tag酶用量为0.8U。本试验为梅菜的种子纯度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花色紫薇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ISSR标记技术,对不同花色的4个紫薇群体(红色紫薇群体、白色紫薇群体、紫色紫薇群体及粉色紫薇群体)共48个样品进行分析,筛选得到4个较好的特异性引物,共扩增出30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3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6.67%.利用POPGENE软件分析得到,四个紫薇群体间的Shannon's信息指数为0.4186,基因多样性指数(Ht)为0.2806,表明这四个紫薇群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色、紫色及粉色系的单株基本聚在一起,但红色系的聚类结果比较分散,且红色和白色亲缘关系较近,与粉色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8.
利用SSR技术分析福建省家鸭地方良种金定鸭、山麻鸭、连城白鸭和野鸭绿头鸭、斑嘴鸭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在21个位点共扩增得到42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3条,约占总数的50.6%.多态性位点比率在33.3%~84.6%之间.运用简单匹配系数法计算了品种(系)间的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家鸭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043~0.251范围内,绿头鸭、斑嘴鸭与家鸭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分别在0.203(金定鸭Ⅰ系)~0.232(金定鸭Ⅱ系)和0.236(山麻鸭)~0.317(金定鸭Ⅱ系)范围内.连城白鸭与金定鸭3个品系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232至0.251之间,山麻鸭与金定鸭3品系间的遗传距离在0.239至0.248范围内,而连城白鸭与山麻鸭间的遗传距离为0.136.yh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开发具有种属特异性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物来监测哈茨木霉在其入侵的试验菌群中的定殖和生长,为哈茨木霉应用于生物防治等生态和生物技术中提供支撑。 创新要点:多种木霉属真菌能与各种微观和宏观的生物有机体建立相互作用。利用这些相互作用,木霉可做为原生种群的入侵物种而用于生物防治。本文通过使用试验菌群为研究模型,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物来监测菌群中哈茨木霉的生长状态。 研究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从16个10聚体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其中1个引物扩增出对应哈茨木霉的条带。对该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并设计5个20-23聚体引物。成功利用引物对2F2/2R2和2F2/2R3278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哈茨木霉BpTloa菌株278bp和448bp的DNA片段。同时,用这两个引物对14个哈茨木霉菌株和几种不同的真菌菌株进行特异性对照试验,也只成功扩增出哈茨木霉菌株。此外,使用真菌DNA混合物和试验真菌群的DNA为模板,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引物对2F2/2R2进行评估。当仅使用100份SCAR标记物或哈茨木霉仅占整个菌群的0.1%时,仍能检测出哈茨木霉。 重要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SCAR分子标记能有效监测菌群中的哈茨木霉的定殖和生长,具有较高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南25个居群的6种铁线莲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铁线莲种质资源分布和种群间的亲缘关系.筛选出6对引物,利用SSR标记技术对120个铁线莲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5个居群的120个铁线莲的PIC值范围为0.619~0.738,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77±0.233,遗传相似系数在0.58到1.03之间,6对引物扩增出33条带,平均每个引物5.5条.同一种质的铁线莲优先聚为一类,同一种质亲缘关系更近,地理位置较近的亲缘关系也较近,25个居群的铁线莲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铁线莲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