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陕西省哲学学会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人文杂志》编辑部、《陕西师大学报》编辑部于1983年1月17日在西安联合召开第一次“关学”讨论会。西安地区从事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教学、科研的专业工作者二十余人参加讨论,陕西省社联主席郭琦、副主席赵谭冰也参加了会议。“关学”是张载创立的学派,此后,关中地区“理学盖昌”,即从研释张载著作而论,如明代吕楠之《张子钞释》、韩邦奇之《正蒙解》、刘玑之《正蒙会稿》、清初李元春之《张子释要》等,几乎代代相传,“道脉不绝”。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将“关学”作为宋明理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学派,科学地加以研究,还是建国以后  相似文献   

2.
双重人性是张载在对佛老与汉唐儒学双向纠偏基础上的一种创造,其具体指谓在于揭示人生中的现实与超越两面,而其问题却在于双重人性究竟如何具体地实现其统一。从洛学起,理学开始形成以大程为代表的道德实践路径与以小程为代表的格物穷理路径,由此而演化为朱陆之争。元明以降,心学沿道德实践的方向将二者的统一推向极致,但却存在着遗落客观世界的偏失;气学沿存在之理的方向虽然突出了知识理性与知识追求,却又面临着稀释道德理性的危险。如何确保二者的统一而又不失偏颇,既是宋明理学发展的张力,同时也是我们今天吸取西方文化以重建中国文化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张载是“关学”的创始人,又是宋明理学重要人物之一,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不同的评论,而且建国以来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建国以来学术界对他的哲学思想,大体上有四种不同的观点:唯物论的元气本体论;唯心论;二元论;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唯物论,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唯心论。对张载关于气与性和理与气关系问题上的思想;对张载的鬼神观念;对他的认识论;以及对他在宋明理学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张载在认识论上是从二元论最后倒向唯心论,在人性和伦理道德问题上是唯心论,在发展观上具有比较丰富的朴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大发展时期。其中,张载作为理学的奠基者,他的"养正于蒙"的蒙养教育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童蒙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蒙养教育思想,他的蒙养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更大。他们都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儿童的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尤其强调儿童的道德和习惯的养成等。他们的蒙养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代戏曲批评者与理学者的交往甚多,有的本身就是理学家或理学者,有的曾是理学者的门生弟子。明代戏曲批评的内容丰富庞杂,其主要特点则是"重情""求真",而这恰正是明代理学及其批判思潮的主要内容之一。明代理学的"理欲"观对于明中后期戏曲批评强调人性人情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明代理学的求"真"思想与戏曲批评的嫉伪存真论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6.
张载的气论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南冥是韩国历史上一位很有特点的哲学家。在气论学说中他们二人都表现出了鲜明的伦理特征。但是 ,张载气论更多地偏重于宇宙自然观 ,是彻底的气本体论 ;南冥的气学则更偏重于个人的践履和社会实践 ,更多地体现出具体性。尽管二人的思维偏向不同 ,学术重心有异 ,但他们的气论思想都为我们留下了发掘不尽的精神瑰宝。  相似文献   

7.
"诚意"思想经由《大学》的阐发,在宋明理学大兴之时得到发展和强化,到明代出现转向和分化,最后到明末得以圆融。但无论如何没有阻挡道德观的一步步显现,对现代人格修养和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张载哲学历来就存在着不同的诠释.这种不同表现于古代,就存在于程朱与二王(王廷相,王夫之)之间;表现于当代,则存在于大陆与港台之间.笔者从理学崛起的思潮背景与张载探索的问题意识出发,重新解读张载的造道视角,从而认为天人、体用以及本然与实然的双向统一就是张载的理论建构原则,也是我们准确把握张载哲学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对张载关学与二程洛学主要精神之不同,学者之间还有异议,如张恒寿先生说:“从整体看,从学术的主要精神看,张载和程朱相同的部分还是主要的。”(《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四期)陈俊民同志在《关学序说》(《陕西师大学报》1982年第二期)一文中,认为张载关学与明清关中诸儒所讲的关学,都是宋明理学。他列成:张载——吕楠——李颙的发展次序,认为宋明理学有唯心的,也有唯物的。明朝调停朱王的唯心主义的吕楠,也可以将包括张载在内的关学发展到集大成的全盛时期。张载关学与二程洛学有原则区别,他们的学说主要精神根本不同,张载研究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凭籍直觉的  相似文献   

10.
关学序说     
关学,不是历史上一般的“关中之学”,而是宋明理学思潮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学派,即宋元明清时代今陕西关中的理学。的确,无论在性质、倾向方面,还是在思想行程方面,关学都同其他理学学派大致相合。它多是采用注经通经、语录答问和著作专论的形式,把“论孟学庸”、“危微精一”、“理气心性”、“格物穷理”、“戒惧慎独”等作为经常讨论的题目,用以阐述自己的理学思想,为后期封建社会的伦常名教提供本体论根据;它也是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