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统计分析法的研究,发现我国竞技健美操三人操的编排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难度动作、配合动作、过渡与连接动作上。结合新规则,提出我国竞技健美操应加强科学研究,建立专业训练体系,提高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和艺术修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比较与逻辑演绎法对上海市体操训练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上海体操中心在运动队伍的管理中,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及领导与教练之间的磋商与协调;应注重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多个训练点;应保证运动队伍的完整性和凝聚力;加强中心对各区教练员中、远期目标的管理;加强运动员注册制度和竞赛制度建设;建立教练员培训机制,加强优秀教练的引进等等。  相似文献   

3.
2004年陕西省大学生健美操比赛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访问、现场观摩、录像分析等方法对2004年陕西省大学生健美操比赛的赛况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陕西省高校健美操队的投入与建设的问题;应加强艺术创新,提高动作规格质量;加强教练员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从实际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根据我国竞技健美操的发展现状,对竞技健美操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分析与讨论,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增强训练效果,创造更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健身俱乐部大众健美操参与者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与者对教练员的观察力、判断力、示范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高要求;人们参与健美操的主要目的是减肥塑形、丰富业余生活;普遍认为健美操可以陶冶情操、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参与者对体育在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认识也较为深刻,具有良好的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6.
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发展以及竞技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规则的演变,通过对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不同周期总则部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教练员训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得分相同的情况下首先考虑最高完成分是教练员训练的首位;适应场地与成套时间的改变应提高运动员无氧耐力、以及小关节力量;在成套编排中难度动作的改变,要提高运动员难度动作的完成率;教练员还必须进行运动员心理素质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参加2007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的代表队的135名教练员从年龄结构、专项训练年限、执教年限、学历结构、原始专业和健美操运动等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我国竞技健美操教练员现状进行研究,为教练员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为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选材、体能评价、科学训练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调查研究法、指标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国家竞技健美操训练基地(华东师范大学)17名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研究.分别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特征人手,对专家、教练员和健将级运动员本人所筛选出的18项身体形态指标、10项身体机能指标、8项一般素质和7项专项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并进行因子分析,将能代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典型因子作为体能评价指标,以期建立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的体能评价体系.结果:体重、下肢长、腰臀比、踝围和头高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典型指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典型指标;2min 10m往返跑、反肩实验和坐位体前屈分腿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一般指标,而曲臂撑、依柳辛和立转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专项素质指标.结论: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方面具有专项特点,在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选材、体能水平评价和科学运动训练应参考上述这些典型指标.  相似文献   

9.
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在现有文献中,研究运动员和教练员学习、训练、选材方面的较多;在中学教练员与运动员,教练员与领导,教练员、运动员与任课教师,运动员之间等问题的综合研究比较薄弱。作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关心运动员成绩和毕业后的出路,还要让他们在学校起到一定辐射作用,带动同学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另外要加强中学田径教练员的专职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对目前福建省大学生健美操运动队的开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加强教练员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提高的同时,加强学校对健美操运动队的投入与建设,不断完善比赛机制,增加各院校间信息交流等对策,以促进福建省高校健美操项目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现状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我国健美操科研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查阅了我国1997—2001年期间的434篇健美操科研论文。将我国现有健美操科研所涉及的内容分为教学与训练、竞赛与规则、健美操与全民健身、其他等四大类别进行分析探讨。对我国健美操科研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为深入我国健美操的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普通高校健美操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分析,制约福建省高校健美操发展的不利因素有:1)高校没有系统的健美操教材;2)学生的健美操课后锻炼积极性不高;3)健美操教师教练员,运动员队伍建设不健全;4)体育事业经费投入少,且用于健美操教学训练的场馆设备不足;5)竞赛活动少,训练体系不健全,科学化训练水平低。针对以上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竞技健美操科研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3种体育核心期刊有关竞技健美操论文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竞技健美操科研发展相对滞后、不平衡,理论框架尚未形成,许多领域研究涉及较少甚至空白。通过分析,为竞技健美操科研实践提供科学、先进的方法,并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健美操科研工作的方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健美操教学学生评价体系进行系统调查和理论分析,构建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并对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相应的教学实验.在改革和完善传统的健美操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行,具有选择性、层次性和激励作用,面向全体学生的健美操教学评价体系,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根据社会对健美操专业人才的要求,在分析了解当前健美操专业创新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改革成功的经验及健美操项目的特点,对原有健美操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及考试环节等进行了改革,强化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重视社会实践等多层次的发展,并在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999级、2000级健美操专项班进行教改方案设计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调查方面,调查对象在国内以竞技健美操、大众健美操人群为主,国外则集中在大众健美操人群;研究的角度比较单一。建议加强对运动损伤诊断方式、治疗效果、运动员的心理接受程度、受伤后的生活质量、运动损伤的生物学基础等研究及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康复训练的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微课在高职院校其他专业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 ,但在体育教学这一块还一直是空白.研究以微课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微课理论基础、微课教学法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进行了研究和设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实验对象对健美操认识的基本情况和身体素质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从而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研究者采用实验法将微课在健美操选修课程中的应用和传统教学法在健美操选修课中的应用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通过研究可以使得高职院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的授课方式和内容能够得到改善,同时也能够使得健美操的教学方法更丰富.  相似文献   

18.
初探普通高校表演性健美操的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不断的改善 ,高校校园文化的繁荣 ,表演性健美操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基层表演的队员身体协调性、动作模仿能力方面都基本过关 ,但基本姿态、音乐素养、动作力度、表现力等方面的素质急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训练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中有氧健身活动在我国是新兴的体育健身运动,人们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在逐渐增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水中有氧健身运动规律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水上健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目的是为广大健身爱好者提供一个更安全、更有效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健美操"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对比实验、数据统计、数理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健美操"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进行了2年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践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