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为助推我国交通运输业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现状,建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基础效应和空间效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进行脱钩分析,对清洁能源的使用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门槛效应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清洁能源、交通能源强度、货运周转量、客运周转量、城镇化水平、人均GDP等因素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交通能源强度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效应,清洁能源发电的影响存在积极的门槛效应。建议: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降低交通能源强度等以彻底改变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现状;尽早推出碳税以确保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中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苏州市经济发展的实际,阐述苏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苏州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货流“公转铁”运输,打造低碳高效的运输体系,推动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考虑碳税机制,将碳排放量转换为碳排放成本,构建以最小化货物运输成本、换装成本和碳排放成本之和为目标的铁路驮背运输方案数学模型。基于交通网络基本原理,将运输网络换装节点进行扩展,以科学表示铁路驮背运输换装过程,并模拟各节点间的运输路径。结合算例,运用Lingo求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铁路驮背运输可有效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和碳排放量;科学合理制定碳税税率能促使运输企业优化铁路驮背运输方案,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有利于交通运输行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研究可为政府部门制定并优化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所引发的碳排放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十八大更是进一步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改善环境的战略方针。为了研究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机理,以1999~2011年的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分别从单因素、多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三种影响因素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应对碳排放影响则尤为明显,且技术效应对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并不能减少碳排放。从长远来看,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应当在于提升产业结构,控制高耗能工业企业规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产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碳排放正在影响人们的生活、污染环境,如何降低碳排放量成为各国学者、专家以及国家领导人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符合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的中国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清影响农业低碳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本研究对Kaya恒等式进行扩展,将农业碳排放分解为一般技术、农业低碳技术、农村生活水平、间接城镇化与总人口变动等因素,通过差额分析因素分解方法分析以上因素对中国农业碳排放的驱动方向与贡献率,发现农村生活水、城镇化以及总人口变动因素正向影响农业碳排放变动,而一般技术与农业低碳技术因素则负向影响农业碳排放变动.从各因素变动引起农业碳排放的无方向贡献看有下列关系:农村生活水平效应 >农业低碳技术效应 >间接城镇化效应 >一般技术效应 >总人口变动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考虑物流配送中心新建、扩建、库存及运输中产生的碳排放及其成本的基础上,对低碳背景下物流配送中心的竞争选址进行研究.该方法首先建立垄断条件下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然后建立竞争条件下两个公司的Stackelberg博弈选址模型.在此博弈选址模型中,领导者从利润最大化角度进行选址,跟随者通过改变自己配送中心规模的大小参与竞争.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为两个公司的竞争选址问题提供较好的选址决策和配送方案,竞争条件下市场总利润小于垄断条件下的市场总利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问题,如何更好更快地节能减排成为人们讨论和研究的重点。为了探究产业集聚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选取2006—2021年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数据,引入STIRPAT模型进行拓展,并加入对空间因素的考虑,建立了产业集聚度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空间杜宾模型(SDM)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碳排放强度在京津冀城市之间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2)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对本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N”型,即随着产业集聚度的上升,当地碳排放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3)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对周围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其影响方向与对本地的碳排放强度一致。据此提出建议: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邻近区域间的协同治理,既要推动高质量产业集聚,也要避免产业过度集聚带来的拥挤效应和边际报酬递减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前,碳排放是热点研究问题。碳排放影响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基于IPCC所提供的测算方法,采用1991-2011年间的数据计算出安徽的碳排放。对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基于Kaya公式,从单位能源碳排放、单位GDP能源消耗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总量四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单位能源碳排放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使用效率因素次之,人口总量因素对安徽省碳排放规模的影响程度并不是很大。据此结果,安徽省碳减排应从调节经济发展增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环境外部性越来越明显、公众对生态产品需求日增的现实下,如何把碳排放量纳入私人生态产品运营中考量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以往的研究仅关注价格对需求的影响,忽视生态因素对需求的影响,这种利润最大化的导向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基于经典的EOQ模型,建立由生产环节和库存环节碳排放量决定的EPQ模型,给出考虑碳排放的私人生态产品最优产量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低碳经济具有运量大,效率高、能耗低、无污染、用地省、噪音低及优化城市布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特征。其在推进低碳城市建设中的意义是大幅度降低城市排放强度、有效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和促进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计算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的具体数量,评估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的现状,必须准确地测量出各种船舶发动机在不同燃油条件下的黑炭排放因子。利用船用二冲程柴油机台架,对柴油机尾气排放物进行监测,研究黑炭排放因子的测量与计算方法。对硫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0.5%、0.1%的3种燃油条件下的发动机黑炭及其他污染物排放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燃油对各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计算得出3种燃油条件下船舶黑炭基于做功的排放因子分别为9.12、7.51、1.34 mg/(kW·h),基于燃油消耗的排放因子分别为47.56、38.34、7.53 g/t,为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探索城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策略和途径,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将CDIO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的可行性,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文中采用单元法测定了15109综放面各个测点的瓦斯浓度,找出了工作面瓦斯浓度分布规律和各瓦斯来源涌出比例、石港矿综放面瓦斯治理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工作面瓦斯涌出源多及邻近煤岩层瓦斯涌出量大。明确了初采期瓦斯治理应以邻近层瓦斯治理为主,并增加邻近层瓦斯抽采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推进水路客运市场转型升级,协调客运需求与疏运能力,基于普陀山水路客运实际情况,分析客运航线承载力的逻辑框架,确立承载力计算数学模型。通过优化码头作业流程,模拟最大靠离泊次数,确定码头极限承载力;结合船期表,计算船舶饱和数量,确定船舶经济承载力;考虑乘客候船面积和候船时间因素,创新提出舒适因子,优化船舶运输周期,确定乘客舒适承载力。模拟结果表明:高峰期客运量已逼近码头极限承载力,超过船舶经济承载力,远高于乘客舒适承载力,普陀山水路客运供给矛盾亟待优化调控。研究可为客运行业评判最大承载力提供技术支撑,为市场主体有序管理、经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的发展衍生了碳金融的发展,碳金融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化发展,国际碳金融市场规模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也不断创新、拓展,国内外对"碳金融"概念及属性的认识正在逐步趋向科学化和系统化。相对于碳金融实践而言,目前碳金融的理论研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理论体系,实证方面的研究也较少,快速发展的碳金融业务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我国的碳金融理论研究落后于发达国家,应进一步深化对碳金融理论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在科学总结全球碳金融实践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构建一套符合国情的、为碳金融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理论体系,并增强对局部和微观碳金融领域的专题性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碳金融风险控制指标、评价、预警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双燃料发动机燃油系统运行特性,以曼恩8L51/60DF双燃料发动机为研究对象,运用流体力学和插值算法,针对双燃料系统的三种工作模式(柴油模式、燃气模式、备用模式),建立柴油系统、燃气系统、引燃油系统综合数学模型.基于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能与液体燃油不同,燃料油系统高压油泵凸轮模型对系统影响大等特点,对传统共轨柴油机模型中凸轮的弹性模量进行改进,以适应双燃料系统模型的建立.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建立的系统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实现对柴油系统、燃气系统、引燃油系统的动态仿真和特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系统模拟出的双燃料发动机燃油系统的运行特性与实际相符.该模型可应用于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算法设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新建矿井大量的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到各种地质条件、各种开采条件下的实际瓦斯涌出量;结合瓦斯基本理论,根据瓦斯原始含量、矿井开拓方式、煤层赋存及煤质、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等条件,运用分源法对该新建矿3号煤层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为该矿的通风设计,瓦斯抽放设计与瓦斯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自主学习平台的研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运用UML技术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建模并对相应模块的用例图、时序图和E-R图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居民消费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环境投入产出生命周期分析方法(EIO-LCA),基于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核算了中国省域层次城乡居民消费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研究结果表明:1)省域层次居民消费的碳足迹,总体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趋势;2)各省域城镇居民消费的碳足迹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其中城镇居民消费的间接碳排放是居民消费碳足迹中主要贡献因子;3)省域之间人均消费碳足迹城乡差距较大,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城乡人均间接碳排放差异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