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村寨的变迁是社会乃至时代发展的重要过程,在村寨变迁中需要活态性的保护与传承传统体育活动,其中传承人的作用至关重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在村寨变迁中如何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认为:培养其文化“免疫力”,具有针对性的传承人的运动能力培养,扩大传承人的选择范围是保持传统体育活态保护与传承的基础.同时行政职权部门、高校与研究院所及网络媒体对传承人相关的保障措施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地域性民俗体育的原生态传承是保护与发展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对地域性民俗体育及原生态的界定,在分析地域性"原生态"民俗体育的特点及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地域性民俗体育"原生态"传承的路径选择。通过利用地域性民俗体育文化的"造乡运动"、民俗体育"文化生态"的活态保护、地域性民俗体育原生态发展的"去模式化"及提高对原生态民俗体育的文化认同等措施,以促进地域性民俗体育的原生态传承。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途径进行科学论述,得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为: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构建与现代化元素的断层;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校教育空间失意;“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现象的沉睡;民族传统体育主体价值功能的遗失;对外来体育文化的假象模仿;“活态文化”的后继乏人.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途径: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系统化构建;拓展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空间;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化发展;加强政府机构的主导地位;回归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价值功能;开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外来体育文化元素,保持其真性接轨;重视“活态文化”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新疆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概况、内涵与特征、保护与传承的困境、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根据对新疆自治区被列为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分析,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是原生活态性、民族地域性、民俗依附性、群体认同性.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的困境是:社会变迁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限性;缺少长远的定位与规划;传承主体的缺位;缺少评估与反馈机制.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及传承环境的保护;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远规划与管理;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形成法律化和制度化;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人的保护与关注;加强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普及,将其纳入教育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的形成、主要特点、传承与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康巴藏区群众对大自然的敬仰、宗教的信仰、美好生活的向往、故人的追思、外来文化的整合等因素形成;具有时代性、多样性、迁移性、整合性等主要特点;在剖析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形成与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建议从成立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探索节庆体育文化的本源与创新;依靠群众对节庆体育的认同,让节庆体育活动成为文化自觉行为;厘清体育文化工作思路,建立活态传承机制;利用现代传媒手段等方面来传承与发展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湘西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和开展现状进行考查与分析,提出了“湘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的传统体育保护与发展应采取突出民俗旅游文化特色,开发传统体育的经济价值;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实现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普及体育健身活动,推进传统体育的活态保护;结合传统节日,强化传统体育的文化功能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的入侵与自身文化传承体系割裂、断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l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构建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体系势在必行。我们应增殖文化的传承理论体系,保持文化的个性,创新文化的传承体系,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模式、理论、价值等体系与世界体育文化接轨,以达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持续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摘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体育非遗)是在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同时也是与各民族的社会特征、经济生活、宗教仪式、风俗习惯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现象,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系统设计法,对正式录入我国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所在行政区项目数量分布现状,项目类别、申报途径等申报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现状从PC端网站及移动端的项目类型、功能、展现方式、互动以及更新频率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和创建;最后,以“群体智慧”“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为出发点,对数据库的后期管理从管理模式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两方面进行了构思,旨在为我国体育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展示提供一个健康持久的线上平台。  相似文献   

9.
巴渝铜梁龙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但因为发展速度缓慢,至今只有部分资源得以挖掘和开发。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巴渝铜梁龙发展的进程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建议: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规范产业经济市场、重视培养后备人才、提高定位扩大影响,才能帮助巴渝铜梁龙走出困境,加快发展速度,促使巴渝铜梁龙成为“世界的铜梁龙”。  相似文献   

10.
从空间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究村落空间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以焕发民族传统体育生命力,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空间内涵、困境进行梳理和阐释,并提出相应路径。研究认为:村落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提供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精神动力。中国社会深刻变迁,导致村落物质空间消亡、社会空间重塑和精神空间淡化,使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依附物消逝、公共权力式微和文化精神消解。新时代要加大对村落保护力度,守护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生存空间;增强村落社会运行新动能,彰显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公共性;重铸村落文化精神,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主题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化自信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主题。基于文化自信视角,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价值,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路。困境是:在现实背景上,面临体育全球化商业化的双重逼压;在自身条件上,面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地域性与封闭性的制约;在动力基础上,面临传承发展机制的单一性与滞后性。建议:强化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全民健身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民俗体育的扩布现象,并分析了影响民俗体育产生扩布性的原因。研究表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民俗体育文化适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特性是民俗体育产生扩布性的动因;民俗体育的扩布性现象也正是民俗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适应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的一种表现,体现了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对民俗体育扩布现象的研究,有利于实现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态保护、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摘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中的意义、要求、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做了整体界定,并以实施工程的方式就如何组织实施和采取的保障措施做了部署,其中,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如何传承发展也做了全面要求。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解读,以国家顶层设计战略为引领,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等要求进行了初步梳理,并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思路和举措做出了分析。研究认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和中华体育精神的阐发,推进传统体育进校园,从非遗角度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打造传承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的平台,将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大众生活,大力彰显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以及推动中外体育文化的交流互鉴,将是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内传承、发展并全面复兴中华体育文化的重要“工程”。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然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也昭示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根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特点,探索了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通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比分析等方法,以粤西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交融性、生活性的一般特征,同时具有海洋文化、农耕文化、舞蹈文化、灵巧文化的独特特征;粤西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主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法规保护,多种形式的教育保护,赛事、旅游形式的保护;粤西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方式有:家族血缘性传承、收徒拜师性传承、地域民族性传承、学校社区性传承、比赛任务性传承;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理论性研究不够、保护与传承化环境恶化、当地的保护与传承意识谈化、传承人濒危后继乏人;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建议:加大多种形式的教育投入,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发挥现代媒体的重要作用,做好民族传统体育的档案征集工作。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崇拜是文化传承基础,体现为传承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体现在物化精神崇拜和民族精神崇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来自崇拜原动力;现代社会要处理好文化崇拜与文化传承关系体现在崇拜与迷信、崇拜与传承之间的关系.通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崇拜传承研究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比较法,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指导,对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在倡导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就是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变化”原则下的扬弃、继承与融合。研究认为,发展中国特色体育文化,最根本的就是坚守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立场、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基因,建设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只有坚定文化自信,从延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使当代中国体育文化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相似文献   

18.
在查阅大量国内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民族传统体育的抢救与保护、传承与发展两个维度对相关研究文献加以梳理与综述,分析了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观点;构建了一套民族传统体育重点保护与发展项目识别指标体系,从立法、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协会、教育传承、节El传统、旅游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等七个方面提出传承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藏族传统体育源于藏民族一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藏民族的历史与发展进程,根植于藏民族文化的传承。从历史渊源、现存困境、具体进路三个层面对新时代藏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实践进行深度解读,认为当代藏族传统体育传承实践受西藏经济基础薄弱、生活方式变迁、公共服务建设滞后、传承方式式微、现代体育冲击以及自身理论与实践贫乏等因素制约。提出借助新时代发展的契机,依托文化建设,构建藏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旅游、节庆、学校体育教育融合发展等传承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历史法、田野访谈等方法,从文化的视角对裕固族民间传统体育传承的自然场域和社会场域进行了剖析,并提出民间传统体育传承场域发展思路,希冀对我国少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