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俊  陈文鹤 《体育科研》2009,30(1):57-61
有氧耐力是人体从事耐力性运动的重要能力一,最大摄氧量是客观评价人体心肺功能的一项综合生理指标。本文对有氧耐力的重要测试指标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在有氧耐力评价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梳理了有氧耐力训练的新方法。耐力性项目的连动成绩与最大摄氧量关系紧密,而无氧阀在评定有氧耐力水平、制订有氧耐力训练强度等许多方面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有氧耐力训练在很多项目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科学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比较了30名汉族和30名土家族男学生的身体成份、肺活量、和最大摄氧量。结果表明:汉族学生的身高明显高于土家族学生(P<0.05);体重、体脂重、去脂体重等形态学指标相似;土汉两族学生的血压差异不大;土家族学生的安静时心率低于汉族学生;土家族族学生肺活量、最大摄氧量略高于汉族学生,但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篮球锻炼对普通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本文选取12名男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八周的篮球训练.在实验前后对每个学生的身体成分、最大摄氧量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量,并对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系统的篮球锻炼使大学生的体脂率有显著性下降,最大摄氧量有所增加,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有显著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肺功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32名山西大学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意大利Cosmed公司生产的心肺功能运动检测系统进行心肺功能各指标的测试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体育专业男女生安静时心率(HR)明显低于非体育专业男女生(P<0 05)。体育专业学生达到无氧阈(AT)和最大吸氧量( VO2max)时的摄氧量( VO2)、氧脉搏(O2P)、代谢当量(METs)、负荷(LOAD)等指标均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P<0 05)。认为: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体育锻炼可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获得良好的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有氧健身操对普通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心功能综合测试系统,选取心率、血压、心缩间期、心功指数(K)、布兰奇指数(BI)、搏出量和心输出量等指标对30名新闻专业男生和30名经济专业女生在进行有氧健身操前后进行了心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有氧健身操确实可以改善人体心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跆拳道训练对人体体适能的影响,对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15名2010级参与跆拳道训练的学生,进行力量耐力、最大摄氧量、无氧功率和柔韧性的跟踪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对大学生的柔韧性、力量耐力、最大摄氧量以及无氧功率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结论:跆拳道训练对人体体适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跑步经济性     
最大摄氧量被视为有氧能力生理指标和耐力成绩指标.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与耐力成绩高度相关.然而,同项目运动员,如经过专业化训练的跑步运动员,其最大摄氧量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则不是很高.为什么在最大摄氧量相近的个体中,耐力成绩却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特定负荷强度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利用德国产Cortex 3B型号的心肺功能仪,对我校体育专业健美操专修班学生进行一年的无氧阈强度训练前后的部分心肺功能指标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氧阈强度下健美操运动可明显改善大学生的心率、肺通气量、最大摄氧量、氧脉搏、血压等心肺功能指标。研究认为,适宜的负荷下健美操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心肺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备战十三运会浙江省场地自行车短距离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控冬训前后各项生理指标,探讨和评价冬训引起自行车运动员专项能力及形态指标的变化规律,探寻科学化训练的有效性.方法:在冬训前后,对自行车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无氧功、体成分进行监测分析,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系数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冬训前后自行车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几乎没有变化;(2)女子运动员最大无氧功、30s平均无氧功和体成分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而30s平均无氧功呈现显著性差异,但有较为明显的变化.结论:(1)有氧代谢能力的优劣并不是影响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但对无氧训练后乳酸的消除起到积极的作用;(2)无氧代谢供能是影响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峰值功率和30s平均功率评价运动员冬训训练效果是科学的;(3)体脂百分比下降,而瘦体重增加,对提高运动员专项成绩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常用的三种最大摄氧量间接测试方法(ACSM功率自行车方案,35、40cm 1步台阶实验法,2步18cm台阶实验法)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中国大学生最大摄氧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两所院校349名非体育类普通大学生,其中男生228名,女生121名,分别应用以上三种间接测试最大摄氧量的方法进行测试。结论:三种间接测试方法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加以改进,其测试结果才能准确地反应我国大学生的有氧耐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以促进马拉松爱好者的身体机能与生理功能为主要目的,为我国普通的马拉松爱好者提供科学且系统的训练方案。方法:从某省市的马拉松协会中随机选取16名马拉松爱好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进行12周的特定运动干预处方训练)与对照组(进行12周常规性训练)。结果:训练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了两项身体机能的生理指标测试(基础代谢率与最大摄氧量),结果显示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12周的特定运动干预训练后,实验组的基础代谢率提升到1609.60±73.00kcal,最大摄氧量提升到67.90±6.31 ml/(kg.min),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体生理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针对马拉松运动项目的特定运动干预训练对于提高马拉松爱好者身体机能的生理指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基于FMS训练的运动干预对半月板损伤康复的影响,以期发现针对半月板损伤康复的重要变项及有用范畴,得到推导性的理论与实验发现。方法:对1名病程2个月,经MRI检查诊断为左膝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Ⅱ度青年男性军校大学生,制动一周后,进行8周线性单周期训练,训练内容基于FMS训练的运动康复计划。在运动康复前后分别进行受伤部位疼痛测试、基本形态测试、运动能力测试、基本生理指标测试及下肢步态分析。结果:与训练前相比,8周训练后,疼痛程度由中重度疼痛逐渐降至轻中度疼痛;基本身体形态和运动能力指标方面,在身体形态方面体重和体指数呈下降趋势;心肺耐力方面经改良版Bruce方案检测最大摄氧量显著提高;骨骼肌耐力(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俯卧撑)和最大力量(卧推、下肢等速测试)方面均显著提高;协调能力(平板支撑+变向滑步)方面显著提高;动摇角度、最大动摇径、重心偏移均显著下降,平衡能力提高;无氧能力方面有所改善;下肢爆发力方面呈现出机能节省化的趋势;认知能力方面选择注意力和抑制控制能力提高。结论:对于半月板损伤患者而言,运用8周基于FMS训练的运动康复计划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基础运动能力,基本的生理指标也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最大摄氧量是评价运动员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运动实践表明,最大摄氧量高的自行车运动员未必都能取得优异成绩,但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都有较高的最大摄氧量.  相似文献   

14.
高校舞龙队员身体机能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舞龙运动对人体身体机能的影响,促进舞龙运动的发展,对18名舞龙男大学生、15名一般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和11名普通男大学生安静时的心率、血压和运动后即刻心率及运动后肺活量进行测定,计算布兰奇心功指数、PWC170和VO2max,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舞龙大学生和一般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血管功能、身体做功能力,最大耗氧量和肺活量明显优于普通大学生(P<0.05),舞龙大学生比一般体育专业大学生具有更优的趋向,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舞龙运动对身体机能和心肺功能的增强有促进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健身活动。  相似文献   

15.
观察比较了30名苗族、30名汉族男学生的身体成份、肺活量、和最人摄氧量。结果表明:汉族学生的身高高于苗族学生,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体脂重、去脂体重等形态学指标相似。苗汉两族学生的血压变化不大,但苗族学生的安静时心率低于汉族学生,苗族学生肺活量高于汉族学生,从而导致两组学生最大摄氧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运动心肺遥测仪,对10名长期练习太极拳的武术学院学生和10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24式太极拳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心肺功能测试,研究太极拳运动对男大学生气体代谢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1)长期太极拳运动可以促进运动后糖的恢复,改善能量消耗结构;还可以使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从而降低安静时心率,提高心室每搏输出量;2)运动中指标值与运动前和运动后相比更能体现出长期练习太极拳对男大学生肺通气、肺换气等功能的积极影响;3)太极拳运动中,随着呼吸频率的增加,CO2呼出量相对于摄氧量增加更加明显;4)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的恢复期,身体对氧的利用率有所减弱;5)安静状态时,心率与摄氧量、CO2呼出量、呼吸商大小无关,运动过程中,心率与摄氧量、CO2呼出量、呼吸商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46、0.469、0.582;6)太极拳运动中,实验组潮气量与氧脉搏正相关关系较对照组强,表现出的心肺功能也更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体育学院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间歇性低氧刺激,观察刺激前后递增负荷运动心率、通气量、摄氧量及定量负荷时血乳酸的变化,探讨间歇性低氧刺激对人体最大摄氧量及通气阈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分两个阶段,每阶段做两次运动负荷。12名体育系男生在实验室常氧条件下在跑台上采用Bruce方法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间隔3天后进行75%最大摄氧量的定量负荷运动,运动时间为9min,定量负荷后立即进行连续7天,每天1h的12%~10%O2的常压间歇性低氧刺激。低氧刺激完成后第二天再次进行上述两种运动方案。在极限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前后分别测定心率(HR)、递增负荷至力竭时间(t)、最大摄氧量(VO2max%)、血乳酸(Bla)及定量负荷时Bla等指标。结果:(1)低氧刺激后,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时HRmax增加(P0.01),VEmax上升(P0.01),呼吸商(R)增加(P0.05),t明显延长(P0.05),Bla明显增加(P0.05),定量负荷运动Bla显著降低(P0.05);(2)间歇性低氧刺激后通气阈时,HR、VE、VO2max%、HRmax%均显著性变化(P0.05),其中VE、VO2max%低氧刺激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经过间歇性低氧刺激,受试者在进行递增负荷的力竭性运动时运动时间明显延长,心率在运动后增加,人体通气阈时相对应的心率百分数、最大摄氧量百分比、肺通气量均明显提高,这表明人体有氧耐力和极限负荷运动能力均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8.
分别测试西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篮球专业、足球专业运动员和陕西省安康师专普通专业大学生身高、坐高、体重、大腿长、小腿长和足高等数据。并采用“一维法”测试人体重心的方法对他们在标准姿势和其它运动姿势下的身体重心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某些身体形态参数上以及人体重心位置变化上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渐进性抗阻力量训练对普通人群力量、最大摄氧量和最大有氧功率的影响.方法:30名普通健康成年男性进行10周的渐进性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前后测试实验对象的力量和有氧能力.结果:力量训练后,实验对象的最大蹲起负重(Loadmax)、60%最大蹲起负重下的的蹲跳功率(P 60)、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以及最大工作功率都有了显著性增长.与训练前相比,在最大摄氧量测试过程中,随着工作功率的提高,通气量呈下降的趋势,摄氧量呈上升的趋势,氧差有增大的趋势.结论:10周的渐进性抗阻力量训练,使实验对象动力性最大力量、动力性爆发力、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以及最大工作功率都有显著性提高;实验对象有氧能力的提高与肌肉用氧能力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最大摄氧量(VO_2Max)是人体在运动时心肺功能参数均已达到最大值,这时人体在单位时间内从吸入气中摄取的最大氧量。最大摄氧量是反映人体在极量负荷时心肺功能贮备能力和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特别与长跑运动员的成绩紧密相关。因此,历来为运动医学专家和教练员所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目前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已普遍采用心肺功能仪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迅速而准确,但该仪器价格昂贵,操作条件要求很高,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时,受试者主观感觉相当难受,不易在运动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