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制度、目标、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的提炼总结,它蕴含的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即中国价值。中国价值的生成具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建立在5种核心价值之上,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典型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价值形态。中国价值在政治变迁的语境中经历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的对弈、较量和重塑过程。中国价值是“作为方法的中国”的精神呈现,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对国际社会新格局的构建、对人类文明新形态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思想和理论的多重维度深入阐释中国价值,旗帜鲜明地建构和弘扬中国价值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即从计划经济社会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并使个体价值、功利价值得到凸显。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应以“公正”为首要原则,以“国家的现代化和民族的振兴”为终极价值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现代化,它包括思想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情感匠现代化,文章在阐述了社会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的基础上,从体育的丰富功能以对人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物影响角度,探讨了体育在实现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并认为体育教育将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时代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得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形态发生变迁和转型。武术的现代化转型是必然趋势。当代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武术文化的自身发展要求以及西方体育运动形式的冲击为其转变也准备了必要条件。价值观念的认同、理论的确立以及政府制度的完善与强力实施构成了武术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完整机制。  相似文献   

5.
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表达方式,它不仅反映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而且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范式转变导致了我国话语的变化,公共话语随着国家民主政治的进程实现着重塑,新话语在实践中不断解读着马克思主义,也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人们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可见,价值是属于关系的范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中,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在具有久远礼俗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结构的转换所带来的新旧两种价值观念之间的落差,会表现得相当明显,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心理意识产生愈来愈深刻的影响。价值观念是决定人们主体行为取向的深层观念。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和重建。  相似文献   

7.
时代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得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形态发生变迁和转型。武术的现代化转型是必然趋势。当代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武术文化的自身发展要求以及西方体育运动形式的冲击为其转变也准备了必要条件。价值观念的认同、理论的确立以及政府制度的完善与强力实施构成了武术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完整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实践伴随着文化与价值观念的深层变革,是整体性的新社会价值理念范型的发现、甄别、确认以及实践创制的过程.这一过程首先表现在中国社会结构由"领域合一"向"领域分化"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国家化和社会国家化现象的发生,社会整体价值观念取向由"平等"向"发展"的渐进并向深层的转变.其次,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既表现为一个客观的历史的必然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同时也是一个合乎当代中国民众利益追求的合目的的过程,呈现出一定的合理性,集中体现为改革开放实践主体多重利益诉求的合理性认定与社会新的价值坐标方位的确立.再次,这一过程的努力目标直接指向公正本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公共价值理性信念的确立:关注民生,实行利益分享式改革,重视发展成果的共享.  相似文献   

9.
后奥运时期北京奥运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和精神遗产。相对于有形的物质遗产,无形的精神遗产更为持久和珍贵。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通过改善我们的精神面貌与价值观念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弘扬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同时也为奥林匹克运动注入新的活力。后奥运时期,有必要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将奥林匹克精神内化为国人的思想与行为理念,利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国际影响,促进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最大程度的传承与发扬北京奥运会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城镇化是中国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今后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城镇化不仅使农民现实地进入了现代化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农民自身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素质向现代化转变,其转变的实现才能使农村真正城镇化。依据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观点,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所以,实现农村真正城镇化也必须依赖教育功能的实施,而现实地担当该任务的教育只能是社区教育。但是社区教育发挥有效作用的前提是,把握被城镇化的农民素质与城镇化要求的差距,也就是说必须把握住农民究竟缺失了哪些现代化素质,才能有效地实施社区教育,而弥补这些缺失的素质也就形成了城镇化中农民的学习需求。清楚了这些学习需求,社区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是特指西方理性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运行机理,而现代化则是人类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现代性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现代化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模式。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就是对现代性的追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吸纳现代性的优势,不断加快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也要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努力避免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为何缺乏"公共性"文化与价值观念,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公"、"私"观念的真实底蕴究竟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为何未能塑造出如西方近代社会那样的"公民社会",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应立足现代公共哲学之新的理论立场和方法,从现代普遍主义的公共性社会信念历史性生成的角度,对中西社会的某些主导性的公共价值观念进行比较性理论观照,从中透析社会成员公共观念以及行为选择背后的深层的文化理据,并以此为正遭遇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实践的当代中国社会民众公共精神的确立、国民公德心和公共人格的普遍养成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进入转型期,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是集体主义原则一直是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而集体主义原则本身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从原来单向服从集体主义发展为现在的双向互动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现代社会发展视角下的法治理念,是对现代社会中国经济、社会、法治的经验总结;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执政党对中国法治理念的深化。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映射出社会法治价值观念、思想理念。对此,笔者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法治理念的培育路径探析,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培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代沟     
代沟的阴影笼罩着家庭。代沟正以其不可抵挡之势冲击着中国以家庭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往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牢固的感情关系正在动摇和部分恶化,这一切的集中表现就是年轻一代和他们的父母与祖父母所持的价值观念格格不入。 代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矛盾在人际关系上的表现。在发达国家,如何处理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而中国的现代化,必定会使年轻人与老年人的隔阂加剧,反过来这种隔阂的加剧又影响着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处理好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已成了我们时代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代沟的界定、代沟的成因和代沟的沟通等问题的分析,以期引起人们重视和处理好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曾丽雅在《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撰文指出,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是在建立政治独立的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之后才开始的。现代化又是一个多层次、多元素的发展过程,它没有固定的模式,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基础不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中国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深刻的、大规模的社会转型,常常会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和生活方式的变换.东乡族职业女性,她们长期生活在伊斯兰教文化氛围浓厚、封闭性较强的社会环境中,作为关切东乡族社会现代化进程的知识分子,现今她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如何,她们的婚姻观念如何,田野调查给了我们鲜活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包容性,是指国家以博大的胸怀、宽厚的气度凝聚和统揽各方面有利于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要素;是指在国家结构的各个层面,在坚持其主体因素的同时,必须包含、容纳诸多非主体因素。包容性的表现和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一体多元的包容性结构,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客观基础;二是包容性中的整合功能,是协调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根本保证;三是包容性的开放体系,是促进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也是自然、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就是“和”,这种以“和”为显著特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整合的精神遗产,对形成和谐社会和贯穿其中的价值观念有着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国民把身体健康视为头等大事,这是社会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形成的一种社会共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全面实现中国人的现代化为目标。实现人的现代化要在整个社会现代化中进行,但是社会的现代化并不能保证人的现代化自然而然地实现。人的现代化虽然有自身独特的发展途径,但通过体育运动,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