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少林武术发展的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林武术是动态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发展分期的研究界定,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少林武术的发展历程,更加清楚什么是少林武术。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疏理出少林武术的发展分期,并概括出各分期的宏观特征及少林武术的总体特点。研究指出:少林武术的发展可分为:“发韧、显武、茁壮、附会、重生”五个分期;总体概括其脉络传承,可以归纳为“讲究实战、禅宗文化、禅武合一、武医结合、注重功法”等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从教育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武医在现代高等教育领域中传承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盲目学西下武医的现代传承模式、传承内容、传承途径与武医真正的学科教育规律不符。传统文化教育空间在萎缩,民族传统文化缺乏自信和现代社会人心的浮躁等因素是影响传统武医现代传承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薛欣  梅杭强  郭彩云 《体育学刊》2013,20(1):120-122
依据中国传统武术门派的形成、发展,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现状,分析了中国传统武术门派发展的可能趋势.认为社会需求要求武术外在仪式应和内化精神相融合;生活方式变迁要求拳种门派生存要与时代发展相契合;传承方式要求武术教育普及要与强化拳种相结合;竞赛制度要求传统技术体系要与运动发展规律相吻合.并由此提出,要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对待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刘伟 《武当》2012,(2):5
2011年12月26日至28日,中华武林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全球武林领袖论坛在珠海市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世界武术研究学会主办,中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武侠文学会及中华传统武医研究院等单位协办,《武当》杂志等多家媒体全力推广,是目前最高规格的非官方武术领域会议。本次论坛以"弘扬中华武医精粹"为主题。举行了"武医的奇迹"与"武林各拳派名家绝技演示"及"武医绝学展示"等活动,邀请了当代武术界与学界、金融、医学等各领域领袖人物联合探讨武术发展策略。北京梅花桩拳研究会会长、TVS职业联赛总裁判长韩建中,南武当武术研究会会长游玄德,青城派代表人物刘绥滨,心意拳代表人物李洳波,吴式太极拳代表人物玄智超,武当太乙铁松派刘铁成,武式太极孙建国,中华传统武医名家刘合斌,易学专家慧通等武易医名家及200百余位武医精英参加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5.
中医和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两朵奇葩,它们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这不仅为高等中医院校武医结合提供逻辑通道,而且对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医疗和保健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高等中医院校实施武医结合的基础、现状及价值等研究,探索性地提出高等中医院校武术与中医相结合的实践路径,以便弘扬和发展我国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以少林养生功功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传统武术理论和功法原理,探讨并阐述了少林武术与禅武医养生之道的关系与发展,旨在进一步完善少林武术文化体系,让少林禅武医养生文化在中国武术的国际化道路上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从近十年来我国武术与中医学的关联研究现状入手,分析讨论武医结合对两者辨证发展的关系。统计结果显示:研究主体以武术学方向的作者为主;研究主题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研究深度的文章太少;研究设计类型以第二手分析为主。认为,武医结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对武术训练体系的深入挖掘,有助于推动中医学注重养生保健、预防为先思想观念的普及,丰富了中医治疗的手段和方法。提出多学科合作研究将成为主流;应用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载体等未来武医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岭南武林人物黄飞鸿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飞鸿的传奇故事在现代社会广为流传。本研究以黄飞鸿叙事系列故事为逻辑起点,结合近现代社会的现实分析黄飞鸿品牌形成的因素。研究认为:近代历史的催化和民众的精神需求,大众文化的兴起、刺激与岭南文化的认同以及岭南民俗因子等方面合铸了一个功夫符号,所形成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促进了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播以及增强民族自信心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20,(6):46-54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实地考察法讨论分析峨眉武术发展困境及策略。从峨眉武术的历史起源、门派流变、技法体系进行深入梳理,阐释新时代背景下峨眉武术的在传承武术文化、传播中国哲学、繁荣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世界传播四个方面的价值;根据现阶段峨眉武术正面临的时代变迁和社会变迁下的失落、政策保障体系和宣传手段的失位、精神缺失和门派纷争导致的失传、渊源和理念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失和等生存及发展困境,研究提出了挖掘经济功能以培育和塑造峨眉武术品牌形象,挖掘健身功能在实践中传承和传播峨眉武术,创新传承手段以优化峨眉武术的生存环境,创新传播方式以重塑峨眉武术时代意义等振兴峨眉武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少林禅、武、医的关系与联系进行综合性研究,探讨了少林禅武医的起源与发展,论述了历代高僧的艰辛参禅习武行医经历和现代学者的研究现状,旨在完善少林传统武术文化体系,弘扬中国传统国粹,让少林禅武医文化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道路上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1.
少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禅、武、医是少林文化精髓,其源发性的理论之基是佛家的"缘起论",以存在论缘起、整体论缘起及境界论缘起为研究支点,阐释少林禅武医养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并探析其对当代疾病观、生命观、运动观、自然观与养生观的启示,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少林文化品牌的内涵,弘扬民族文化,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禅武医服务社会的功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与和谐。  相似文献   

12.
余功保 《武当》2013,(8):40-41
(接上期)四、武医一体的科学特征医学是科学,武术也是科学。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个宝库,武术与中医学的结合,是中国武术有别于世界其他武术形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倡导武医结合、武医一体,是孙禄堂先生一贯的武学主张,并以亲身实践极力推广。在孙禄堂的拳论中,有许多地方引入《内经》的论述,来讲解武术的医学健康之道。他在《八卦拳形体名称》中说:"内经曰,人身皆具先后天之本,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本之为言根也,源也。世上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本,澄其源而流自长,灌其根而枝乃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探讨传统武术竞 技、发展新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 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主 办,广东佛山市体育局、顺德中南 集团承办的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 于2004年11月20-21日在黄飞鸿、 李小龙的故乡佛山市隆重举行,来 自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140多名武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探索"武医融合"实践路径,并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助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梳理"武医融合"助力健康中国的科学支撑,对实践"武医融合"的健康促进体系框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武医融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还存在政府顶层设计缺失、社会舆论认知不足、武医专业人才匮乏等现实困境,提出"武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思路、体系框架模式,并在政府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建设等实施流程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5.
简讯     
刘焕军 《武当》2007,(4):26-26
人为万物之灵,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致知,道通万物之本,心悟万法之源,以武人道者善取万物之长为健康体魄、防身护道之用,武士智者以仿生为练武捷径,何乐而不为?中华武术之中的象形拳(仿生拳)以内家形意拳为突出代表,习者众多,因其门派不一,传承各异,而呈多种风貌。本人有幸归依武当三丰自然派掌门人刘焕军老先生门下,得窥道门秘传五行十二形原貌,理高道玄,法精术妙,确实与社会上流传的形意拳有诸多不同之处。略举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19,(7):600-603
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结合"两创"方针,对大量文献资料整理分析,认为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以四大视域为切入点:其一,"文化"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根";其二,"教育"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本";其三,"非遗"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魂";其四,"国际化"传播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径"。基于此,以传统文化发展为背景,以开拓创新为动力,找寻武当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于传统武术代际传承困境已从传承人、传承内容、传承途径和传承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较少从个体应对“代际关系”危机的主体性角度出发,把愈发严重的代际断裂问题放置到宏观社会模式变迁中予以思考。采用口述史研究方法,在代际关系的“三喻文化”理论分析框架下,对以张功良为代表的传统武术传承人在面对社会模式变迁时习武传武的主体性应对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时代变迁,张功良等老一辈民间武术家会相应地做出自我调适,以使习武传武的外显形式更契合时代的需求。但由于传统武术前喻式内核依然较难发生改变,使得武术内核与武术传承在当代并喻、后喻文化模式下的代际关系与社会的快速转型之间形成了代际滞差,进而导致武术代际与社会代际之间的文化堕距。  相似文献   

18.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4):F0002-F0002
拳种纷纭,门派林立是传统武术一道特殊而靓丽的风景。然而,何为拳种,何为门派,却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武术拳种是在一定人群中传承,具有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的拳术种类。武术门派则是以武术拳种为组带所形成的一种武术组织、由此可见,武术拳种是武术门派的载体,武术门派是武术拳种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探讨新时代下武术进校园的发展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目前我国校园武术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当下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对新时代下武术进校园的发展路径制定相应的对策。建议:国家层面政策、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保障,学校教学中“终身武术”思想的渗透以及“武医结合”策略的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武术教师的职能作用等。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隋唐的选武制度进行分析.发现:隋朝时期同时存在禁武与选武现象,反映出社会对武术发展的不同需求.武举制度和制举武科是唐代对武术人才选拔的两种方式.唐代武举制度的建立使我国古代以武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了武术发展,为武学的设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议应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武术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