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宁波市知识分子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体育活动的形式、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特征、参加体育活动动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发展宁波市知识分子体育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西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广西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广西高校高级知识分子较少参加体育活动;缺乏体育锻炼健身意识。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球类为主;锻炼场所主要为校体育场馆、自家附近空地。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教学科研任务重、时间不允许、有家庭负担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北省418名城市居民是否经常参加休闲体育活动进行调查与比较。调查显示,河北省的体育人口呈上升的趋势,脑力劳动者和中老年人是休闲体育活动的主体,没有时间是不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经常参加休闲体育组人群对体育功能认识较好于不经常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人群。不同人群参加体育休闲活动存在一定特点,没有时间是不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调查和对比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平阳县职业技术学校520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兴趣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参加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健身的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校高年级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高校体育教育应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自觉锻炼的能力和习惯,指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6.
汪青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1):114-1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市部分高校的女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女大学生余暇体育的特点,对如何更好地调动高校女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高校女大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及终身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健身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何福根 《体育学刊》2004,11(6):36-38
对韶关市知识分子健身活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知识分子参加工作后体育人口流失比较严重,其内因是健身意识差,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外因是缺乏场地器材和组织管理与方法指导。各级职能部门应认真落实“抓好身边三件事”的要求,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把个人、班组和家庭等各环节的健身活动结合起来,促进知识分子的健身活动向社会化、整体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知识分子健身活动组织形式和内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河南省知识分子健身活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知识分子参加工作后体育人口流失比较严重,其深层内因是健身意识差,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外因是缺乏场地器材和组织管理与方法指导.各级职能部门应认真落实"抓好身边三件事"的要求,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把个人、班组和家庭等各环节的健身活动结合起来,促进知识分子健身活动向社会化、整体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喻毅 《体育科技》2007,28(1):71-73
通过调查,发现湖南省高校普通教师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大多在1~2次,每次体育活动的时间多为30min,选择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主要有:跑步、散步、足篮排三大球、游泳等。影响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压力大,没有充分时间;对体育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认识不足;体育知识欠缺,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体育活动;场地缺乏,没有体育活动空间;高校不重视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河南省知识分子健身活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知识分子参加工作后体育人口流失比较严重,其深层内因是健身意识差,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外因是缺乏场地器材和组织管理与方法指导。各级职能部门应认真落实“抓好身边三件事”的要求,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把个人、班组和家庭等各环节的健身活动结合起来,促进知识分子健身活动向社会化、整体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教育目的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同时也要提升他们的精神质量。体育活动有效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释放学生内在的生命能量,迸发激情,从而提升社会生活质量。文章从高校学生体育精神文化现状着手,分析高校学生体育精神文化的缺失情况,提出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文化培养改革方案和行动策略,在实践中初显成效,学生上课出勤率、体育赛事参与度、体测参测率等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明显改善。并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实施体育精神文化改革提出若干建议:挖掘各项体育隐含的体育精神文化内涵和衍生教育价值,弥补体育精神文化缺失;借助载体进行体育精神文化熏陶与传播;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精神文化水准。  相似文献   

12.
体教融合是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更是新时代体育和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其内容丰富、内涵深邃,是教育、体育融合发展的指导性纲要文件。但是,目前体教融合还面临着教育和体育发展的分离、主体内生动力缺失、体育功能单一功利化、家庭和社会体育缺失、后备人才培养不畅等问题。要通过全面落实体教融合制度设计,推进青少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体教融合主体责任,切实调动其发展内驱力;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融合体育教育的价值功能;落实“家-校-社”联动机制,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保证高质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等策略,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制定切实工作举措,有效配置资源,合力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好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他们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其中。小学体育课是体育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一种活动过程,由于体育课的组织存在严厉、枯燥、约束性比较强的现象,小学生的稳定性与自我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弱,一堂体育课如果过长或形式单一地组织,就会出现学生的运动兴趣降低,导致小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而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将会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也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健康体育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广大体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课题,结合健康体育理论来探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及实践,是非常有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养成是健康体育的首要任务,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应紧紧围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习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健身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来进行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体质呈连年下降趋势,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以及能力差之又差。“动商”这个代表着一个人运动潜能、运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新名词也应运而生。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动商水平,使学生们的动商与智商、情商共同发展,成为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和思考的课题。对在冬季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动商水平进行研究,总结出动商的培养具有有效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发挥动商的德育价值、有利于体育教育的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等意义和价值;提出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动商的发展、家庭要大力支持学生动商的培养、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学生要增强动商自我提升的积极意识等提高学生动商的途径,为有效保障学生动商的提高,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是学生人生体育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学生人生体育的最后环节,而只是一个起点。人的一生都应该致力于体育活动,致力于体育锻炼,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我们要认识到体育将贯穿于学生一生的全部时间,也包括他所处的各种场所,体育无处不在;其次,学生在校期间要强调教师给学生必备的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教会学生继续学习、锻炼与再提高的能力,重视教学生锻炼的方法和对学生品格的塑造;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真正将"健康第一"贯彻始终,为终生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于调查广州市高校老年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次数、持续时间、运动项目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及消费.结果显示,广州市高校老年教职工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交朋友和提高素质;体育锻炼选择的主要项目是球类、健身操和太极;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是俱乐部、体育场馆和老干部活动中心;体育消费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说明广州市高校老年教职工的锻炼目的明确,项目、场地选择合理,有一定的体育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基地,对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乃至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体育的发展趋势入手,探讨2008年北京奥运后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定位,力求使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更好的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5 760名中小学生的14个动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各年龄段、各项运动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非衡性特征,身体灵敏、神经反应、左右平衡稳定、协调等运动能力存在一定缺陷。男生运动能力中8个主成分聚类结果为5类,YBT左右腿平衡、非对称手拍脚、神经反应归为一大类群,过栏架步、肩部柔韧、体旋、俯卧撑各代表一个类的运动能力。女生运动能力中8个主成分聚类结果为4类,YBT左右腿平衡、非对称手拍脚、神经反应、过栏架步归为一类,深蹲和体旋、肩部柔韧分别代表一个类运动能力。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体育课中普遍缺少灵敏、协调、反应、稳定等运动能力的培养,造成运动能力缺失和发展不平衡,需要增加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使学生运动能力达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体育是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才能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