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分析科技期刊专家审稿面临的来自新兴交叉学科、人际关系以及学术国际化的挑战,提出审稿专家的搭配法--广义和狭义专家搭配,核心层和外围层专家搭配,中国和外国专家搭配,从而实现审稿的相对优化,保证审稿的客观、科学、公正.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为审稿专家减负的4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岭 《编辑学报》2014,26(5):459-461
为了缩短审稿周期,保证审稿质量,使审稿专家与期刊建立长期愉快合作的关系,科技期刊不能忽视专家在审稿减负上的需求。科技期刊可以从准确选择审稿专家、科学设计审稿单、灵活培训审稿专家、编辑人员和审稿系统协助减负等4个方面减轻专家的审稿强度,为他们创造更友好、更高效的审稿平台和审稿环境。  相似文献   

3.
学术期刊责任编辑应如何对待专家审稿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期刊责编审稿与专家审稿各具特色,互为补充,专家审稿是责编审稿的延伸和辅助,责编应根据刊物的实际情况,在尊重专家的基础上对其意见进行再斟酌,重点关注初审的存疑之处、专家意见的分歧所在、专家评议的相互矛盾和专家审稿的结论性意见,以求将专家意见内化为审稿共识,使审稿工作渐臻完善.  相似文献   

4.
同行评议是保证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环节.医学高校学报因学科范围广、来稿量大、"本校性"特点、部分专家审稿积极性差、需专业对口的"小同行"审稿专家等原因,需要不断扩增学术水平高、愿意审稿、审稿效率和质量高、研究方向对口、与待审稿件不存在利益冲突并且身份真实可靠的有效审稿专家,以提高审稿效率和审稿质量.我们结合工作实践提出通过检索权威文献数据库筛选审稿专家、核实审稿专家身份、登记详细信息、评价审稿质量等环节扩增有效审稿专家.通过实践,杂志的稿件审稿周期和出版周期均有所缩短,稿源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论科技期刊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聂兰英  王钢  金丹  张宁 《编辑学报》2008,20(3):241-242
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设是保证学术刊物质量的关键环节。《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通过确定审稿专家的审稿方向、加强审稿专家数据库的动态管理、严把初审质量关、不定期召开审稿专家集体审稿会、控制审稿专家的工作量及不断提高审稿专家的工作热情等措施,正逐渐建立一支动态的高水平、高效率的审稿专家队伍。  相似文献   

6.
郭红明 《编辑学报》2015,27(6):560-563
专家审稿是审稿工作的重要环节,其积极性高低直接影响审稿质量和速度.分析期刊学术影响力不高,审稿专家劳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保障、激励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编辑送审准备工作不到位、辅助信息提供不完整,以及编辑与审稿专家互动不及时等因素对专家审稿积极性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审稿专家的积极性,推动审稿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的一类滞审稿件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一篇论文,分析其送审过程和审稿结果,探讨适合刊物自身特点的审稿专家遴选方法。编辑在选择审稿专家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小同行审稿专家、内外交叉审稿、选择学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审稿专家,同时注意多关注和挖掘学术活跃度高、精力旺盛的青年审稿人,建设有针对性的审稿专家队伍,以期提高审稿效率和审稿质量。  相似文献   

8.
加强审稿专家队伍建设 ——以《中国免疫学杂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四平  倪鹏  王溪婷 《编辑学报》2009,21(4):340-341
随着学科的变化和专业的发展,《中国免疫学杂志》专家审稿工作出现了新的问题。为了保证审稿质量和审稿速度,编辑部借鉴其他期刊的经验,结合刊物的实际情况,在原编委的基础上建立一支新的审稿专家队伍,专家审稿工作有了改观。该文对审稿专家信息收集途径、审稿专家队伍建设等进行总结,以与同人交流。  相似文献   

9.
王静  汪挺 《编辑学报》2022,34(2):193-197
医学科技期刊广泛存在外审专家审稿时滞长、审稿意见质量低、专家敷衍审稿、审稿队伍不足等现象.《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为了提升专家的审稿质量和工作效率,经过系统总结和探索后,提出在审稿过程中关注"审稿专家(expert)、编辑行为(editor)以及实践过程(experiment)"3方面全方位管理的审稿策略,并定义为3E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制订"科技期刊专家审稿规则"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07,19(1):55-56
专家审稿是保证科技期刊审稿质量的关键环节.目前尚无权威部门制定的专家审稿规范或规则.为使专家审稿进一步规范化,提高专家审稿质量,有必要研究、制订统一的专家审稿规则.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编辑如何把好论文的学术质量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徐红 《编辑学报》2006,18(4):260-261
科技期刊的编辑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好审稿人,对于返回的审稿意见要准确把握;要起好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桥梁作用,使作者与审稿人之间有适当的意见交流;要在编校过程中积累经验,注意对文章中试验材料和方法、图表、数据以及参考文献的审读与加工.  相似文献   

12.
李存葆  张思琪 《编辑学报》2017,29(3):265-267
研究稿件评议过程的所有参与者——作者、编辑部和审稿专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探讨审稿的质量控制,以期帮助参与者特别是新人增强责任意识,规范相关各方的行为,达到共同提升论文学术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专家审稿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曹作华 《编辑学报》2002,14(3):178-179
有感于审稿的重要性,编辑部及编辑对审稿人和审稿工作的影响,针对专家审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即审稿时间长、审稿意见简单、审稿意见相左等,提出了改进专家审稿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丹 《编辑学报》2020,32(3):299-302
分析在外审过程中使用作者推荐审稿人的优点及存在的弊端。结合编辑部工作实际,阐述选用作者推荐审稿人的经验体会。建议期刊应从规范指导,以详细的标准及规范引导作者推荐合适的审稿人;强化审核,多种渠道严格审核推荐审稿人信息;合理使用,最大效能发挥推荐审稿人的作用等方面入手,科学选用推荐的审稿人。同时,有效利用同行评议确保公正评审,以高质高效保障期刊的外审工作。  相似文献   

15.
贾贤  黄冬华  蒋伟  温莹 《编辑学报》2012,24(3):256-257
审稿专家的热情与责任感、学术水平以及人情因素和竞争关系是影响审稿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保证审稿质量,除了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之外,应把专家审稿的数量和质量与其科研业绩评价等挂上钩,相关职能部门的有关政策应作调整,同时,采用有力措施防止人情和竞争因素对审稿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丹 《编辑学报》2019,31(5):582-585
审稿人队伍的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出版周期。为此,培养一支优质、高效的审稿人队伍是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仿生工程学报》为例,探讨英文科技期刊如何建立审稿人队伍,并通过提高稿件初审质量、加强与审稿人的沟通、加大审稿贡献奖励力度、满足优秀审稿人需求等方法来提高审稿人的满意度和审稿积极性,从而留住优秀审稿人乐于为期刊服务。此外,还介绍依托国外同领域优秀期刊,运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发掘出高学术影响力的作者并吸纳其为审稿人的方法,以不断壮大审稿人队伍,获得优质高效的审稿意见,从而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介绍动态域名FTP服务器在期刊稿件送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大容量稿件送审和审稿专家自主择稿进行审阅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二斌  宋雪飞  刘浩 《编辑学报》2014,26(6):570-571
我国目前学术期刊审稿工作中,存在着审稿专家责权利不清、归属感不强等问题,使审稿质量难以得到根本保障。认为有必要采用聘用制,签订审稿协议,明确责权利,从而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审稿认真、审稿质量好的审稿专家队伍。  相似文献   

19.
AimThe scientific norm of universalism prescribes that external reviewers recommend the allocation of awards to young scientists solely on the basis of their scientific achievement. Since the evaluation of grants utilizes scientist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 attributes, it is natural to ask whether the norm of universalism reflects the actual evaluation practice.Subjects and methods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three attributes of external reviewers on their ratings in the selection procedure followed by the Boehringer Ingelheim Fonds (B.I.F.) for awarding long-term fellowships to doctoral and post-doctoral researchers in biomedicine: (i) number of applications assessed in the past for the B.I.F. (reviewers’ evaluation experience), (ii) the reviewers’ country of residence and (iii) the reviewers’ gender. To analyze the reviewers’ ratings (1: award; 2: maybe award; 3: no award) in an ordinal regression model (ORM) the following were considered in addition to the three attributes: (i) the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of the fellowship applicants, (ii)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reviewers’ and applicants’ attributes and (iii) judgmental tendencies of reviewers.Results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estimations show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the reviewers’ attributes on the evaluation of B.I.F. fellowship applications. The ratings of the external reviewers are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applicants’ scientific achievement prior to application.Conclusion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xternal reviewers of the B.I.F. indeed achieved the foundation's goal of recommending applicants with higher scientific achievement for fellowships and of recommending those with lower scientific achievement for rejection.  相似文献   

20.
论科技期刊审稿专家的选择与管理及其审稿积极性的调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燕平  游滨  陈移峰  侯湘 《编辑学报》2014,26(6):572-573
欲打造精品期刊,必须多元化选取合适的审稿专家,加强审稿专家队伍的管理,增强编辑与审稿专家的协作。加强与审稿专家的沟通,提高其审稿责任心。利用审稿专家的专业优势组约稿件,采取激励措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