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公司法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股东与公司债权人是与公司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类利益群体,公司法对股东的权利与法律地位有着充分的规定,而公司债权人的保护则缺乏积极、有效的手段。文章从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必要性入手,论述了我国《公司法》对债权人保护的现行制度,并对这一保护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
公司资本制度的变革不仅鼓励了民间投资,更加突出了市场自身的调节性,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对债权人知情权的保护不到位,以及法人人格否定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需要从实际出发,从债权人知情权制度、法人人格否定制度等多方面入手,构建授权资本制度下的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司的有限责任是公司法律制度的基石。有限责任的直接功能是保护公司股东和公司本身的利益,而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如何得到保护,如何在公司法中规定债权人保护制度一直是各国公司法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公司立法中的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进行比较,试图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期对我国公司立法的完善及公司法实践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当前的公司终止过程中,公司的股东不按照<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终止有关程序对公司进行清算,逃废债权人债务的行为屡禁不止,公司法对股东不履行法律义务却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本文认为,建立公司特别清算制度,是对债权人利益保护法律程序上的保障.本文尝试设计这一程序,对特别清算程序的启动主体、条件、步骤、内容以及股东财产责任的承担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公司控制股东信义义务的履行对于保护公司、中小股东以及债权人利益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以"龙薇传媒收购万家文化"为代表的并购案则进一步凸显了强化控制股东信义义务规制的必要性.因此,应在对控制股东进行概念界定并明晰其承担信义义务的法理基础上,梳理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规的具体规定,并围绕着细化持续信息公开义务、健全关联交易判断标准、强化承诺义务履行保障机制、明晰控制权收购中控制股东信义义务以及完善控制股东对公司债权人信义义务等相关路径,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公司利益相关者是指对公司有重大合法权益,从而对公司有重大影响或公司对其重大合法权益有重大影响的自然人或组织体,如公司债权人、公司职工以其对公司享有的重大、合法的债权权益而成为公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根据公司契约理念、公司社会责任理念、公司民主理念、公司自体理念,公司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是公司治理的主体,现代公司治理应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7.
根源于2013年《公司法》认缴资本制改革,股东出资加速到期制度已成为债权人利益保护的重要路径,然而不仅学界对此存在着鲜明的争议,而且相关案件的司法裁决也缺乏明确的法律支撑,无论是《破产法》《公司法》《公司法司法解释(三)》还是《合同法》,都未对此进行针对性的规制.因此,为了推进股东出资加速到期案件司法裁决的公正与效率,更好地保护债权人利益,应结合实践中相关案件所呈现的具体特点,沿着公司法路径,通过明晰其具体适用条件、确立董事催缴义务、重新界定抽逃出资以及强化民事责任规制等相关制度构建,推进其专门性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8.
公司人格独立制度是公司制度的基石.但是公司形式的优势可能会被有恶意的人利用,将本应自己承担的交易和市场风险,通过公司转嫁给了他人,从而侵害了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所以,从有限责任被法律认可之时起,对有限责任的限制性规定也在公司法的体系中发展.从法理以及实践为出发点,对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等问题进行了思考,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要件、范围以及适用该制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对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4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公司法》对公司资本制度做出了重大调整,取消了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规定,出资从实缴制转变为认缴制等。这些措施有利于鼓励更多的人创业,激励市场投资置业;与此同时,新旧法转换之初,必会出现一定的矛盾,如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等问题。结合有关注册资本制度的具体修改内容,通过对其利弊分析,针对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运动员人力资本出资的可行性、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提出采用合伙制的运动员人力资本出资方案,分析其运行存在着体制和六大技术难点,建议以政策制订优化社会投资竞技运动员环境、完善人力资本出资的制度构建、加强运动员无形资产开发管理,设计合理的责任机制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与预防出资风险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文化"一词的运用和阐释越来越广泛和自觉,对"文化"一词所做的界定和描述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真可谓汗牛充栋,众说纷纭。通过对文化一词的"化"的梳理和归纳,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生生不息的变化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2.
"课程"概念是课程论的"中心"与"基调"。反思"课程"概念界说的多样类型与定义方式,"简化范式"是其共有缺失。以"复杂范式"去理解"课程"概念的复杂性,可谓是建构课程本质观的新思路。狭义地讲,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计划;广义地看,课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系统。"课程"概念的复杂建构给予新课程改革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清代各省布政使有廉有贪。康雍乾时统治者曾极力扬廉惩贪,其惩贪之法为:健全法制,严格挑选,加强监察,严惩贪污。清中叶以后,贪墨之风愈演愈烈,其原因,一是官官相卫,沆瀣一气;二是人君不俭,执法不一。  相似文献   

14.
<庄子>是哲思和文心的结晶,"物化"是渡入<庄子>的要津.从哲学、美学、文学等多视角、多层面对<庄子>"物化"思想的研究做一个综合的论述,以展现其历史演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6.
互补理论——反思"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之争论,在本世纪初尤为突出。通过对两种训练理论的历史传承和理论内核的反思,导出“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7.
高静 《职大学报》2009,(3):36-38,63
相对于20世纪而言,21世纪初的女性写作不再是自己心灵呓语和世俗喧嚣的言说,而是有了一种很自觉的审美意识的支撑,带上了一定的时代感.在文学的书写中,女作家们抖落着满身的小资情调,以女性独立的生存方式和心理状态彰显着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者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狼图腾》这部影片对导演的要求异于平常,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狼"这个重要角色的影视表现,狼的精神的体现,狼与自然的融合,狼的图腾意义等都是影片表现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影片视听语言及"狼"的表现段落的分析,来进一步阐述这部影片对"狼"的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王昌龄《出塞》诗中的"龙城"与南北朝诗人笔下的"龙城"和其他唐人诗中的"龙城"一样,只是用典,借指边关边城,既非实指匈奴龙城,亦非实指前燕龙城,更不是卢龙之误。"卢龙"一辞在唐诗中先是虚实并用,后来逐渐由今典演化为故典,与"龙城"一样是借指边关边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