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花扇》的构思受到《周易》文化的深刻影响,这从孔尚任特意写成的《桃花扇纲领》的表白中就可以看出。但鲜有论者对此给予充分重视,甚至不以为然。从《周易》的假象见义、"中正"思想、名小旨大、审微思想、阴阳对举等五个方面分别考察《桃花扇》的人物设置、道德评价、不奇而奇的构思、强烈的忧患意识、独创的天然对待法的影响,可揭示孔尚任借阐发《周易》之义理达到"有益于经济,有益于人心"的用世苦心。  相似文献   

2.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用一柄桃花扇传达出南明末年一代秦淮明艳李香君与清流文人侯方域爱情的悲欢离合。同时,他发挥了班婕妤《怨诗》之后秋风纨扇所承载的士不遇情怀,书写复社文人由于性格软弱所造就的时遇不济。此外,他用扇作为诗书画三绝的载体,通过侯生题诗、香君溅扇、龙友题画而成一柄桃花扇,寄托文人的水墨情怀。再者,白羽扇自武王伐纣、顾荣羽扇挥军开始,就与建功立业的理想、名士风范的追求如影随形,孔尚任借羽扇抒发了对力挽狂澜名士的渴望以及明臣贤将的哀悼。最后,孔尚任让扇子走出剧本,走进舞台,灵动潇洒地描摹人物的性情,点染场地布景,写意无限的韵味。  相似文献   

3.
孔尚任一生挚爱桃花。对桃花特有的感情是孔尚任创作《桃花扇》的思想基础。桃花激发了孔尚任的创作动机,伴随了《桃花扇》的创作历程,《桃花扇》和“桃花诗”共同成为孔尚任晚年的感情寄托。孔尚任众多的桃花诗作以及对桃花特有的感情,激发并促成了《桃花扇》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4.
所谓道具,系指舞台上供人物表演所需用的某些器具物品(诸如桌椅、茶杯、衣饰、刀枪等)。一件平常而普通的小小道具,在匠心运思的戏剧大师笔下,每每能出神入化、妙用无穷、演绎出千古不朽的精品佳作。本文即从道具之运用视角,对两部中外戏剧经典《桃花扇》《奥赛罗》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孔尚任的《桃花扇》在抒写离合之情、兴亡之感的同时,宣扬了道家人生如梦、成道归隐的思想,并以此为纲,统揽全篇,使全剧自始至终笼罩在浓郁的道教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回借贾雨村之口提出"正邪两赋"论,并塑造了贾宝玉这一具有"正邪两赋"人格内涵的形象。贾宝玉"正邪两赋"的人格是"清明灵秀"之正气与"残忍乖僻"之邪气搏击斗争的产物,使其成为一个"正邪两赋"的矛盾集合体,具有"情痴情种"和"逸士高人"两种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7.
通览中国古代爱情戏剧,会产生一种想法,那就是这些戏剧随时间的推移,其思想内容逐渐丰富,逐渐复杂。元代出现的著名爱情戏剧《西厢记》,它抨击了封建家长制的爱情婚姻;歌颂了崔鸳鸯、张生追求婚姻自由的斗争。主要是反对封建家长专制,涉及其他内容很少。到了明代的《牡丹亭》,它通过杜丽娘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批判了程朱理学;歌颂青年男女追求真正的爱情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同时加上了杜宝这个抗金官僚爱国的材料。这就使戏剧的内容在家事的基础上又涉及到国事。以后到了清代的《桃花扇》则“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主要人物…  相似文献   

8.
孔尚任的“舅翁”秦孟岷和秦光仪、“舅”秦生镜与孔尚任及其《桃花扇》等有极为重要的关系,可惜他们的资料极罕见,而《秦氏家谱》与《百城烟水》中却有较丰富的关于他们的资料。同时,《桃花扇》在立意、人物塑造及情节上受丁耀亢的《续金瓶梅》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南史》说陶渊明田园生活是“夫耕于前,妻锄于后”,然于陶氏之作却极少让妻子露脸。除却《闲情赋》,而绝不涉乎情语。考察“情赋”源流及此赋序和篇末“尤《蔓草》之为会”、“遥情于八遐”,则此赋借爱情“永恒的主题”表达理想追求失败后的自谏;再综合其仕途经历观照,陶氏五官三休的痛自忏悔的自白,则更接近此篇奇文的真谛和其人格志趣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
《孟子》"君子人格"蕴含丰富内涵:仁义是其理想目标,舍生取义、浩然之气、孝悌之心、恻隐之心、与人为善、专心致志是其特质,坚守正道是其人格尊严。《孟子》指出了"君子人格"的养成途径:尚志、存心、养气、反省、坚持、思考、寡欲。《孟子》中的"君子人格"理念有着当代价值,深入探究并践行,有利于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孟子》中论述的“仁”、君臣之道及培养君子的人格精神的三个方面与《论语》进行比较,提出《孟子》有着比《论语》更进步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自公元121年问世以来,研究者甚多,研究成果显著,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许学。仅清代研究注释《说文解字》的专著就有300多种,最具有影响的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萍《说文解字义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范《说文解字句读》。清代学者对《说文解字》或整理考订,校勘审慎,或引经据典,疏证意义,或分析字形,系联字音,辨明文字之本义月I申义和借假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补证完割说文解字》,“以形说义”、“因声求义”的训治方法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更深入的研究。近现代研究《说文解字》之风虽不如清代…  相似文献   

13.
《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李香君在爱情上追求志同道合和真情真爱,在性格中展示出倔强刚烈与淫威不屈,在精神上表现出自我牺牲与爱国忠心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气"论文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特色.笔者在文中以"气"这一传统文论范畴为着眼点,分析清代孔尚任传奇名作《桃花扇》气势充沛、气脉贯通、气韵悠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马致远的《西华山陈抟高卧》是隐居乐道剧的典范之作,剧作以道教宗师陈抟为主人公,演绎陈抟隐居避乱,借算卦之机指明赵匡胤有帝王之命,赵匡胤称帝之后请陈抟入朝享受荣华富贵,陈抟坚拒,汝南王郑恩以美食和美女相诱,陈抟亦不为所动,后陈抟返回西华山隐居修道。隐居乐道剧《西华山陈抟高卧》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陈抟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理想化政治的追求:对明君贤臣的渴求、对个体生命自由的向往,这也是儒家身国共治理念深刻的艺术化展现。  相似文献   

16.
王晓昕、赵平略《阳明先生集要》点校本,以《四部丛刊》影印上海涵芬楼借印无锡孙氏小绿天藏明崇祯间施氏刊本为底本,参以国家图书馆藏新建谢氏《王文成公全书》原刻本,康熙二十八年江都张问达辑、忠信堂藏版《王阳明先生文抄》及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点校而成,其选本之善,反映了点校者的学术眼光,并以点校之精而称功用甚巨。  相似文献   

17.
“诗品映衬人品,风格返现人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十四诗品》绝对不是教我们如何作诗,如何对句,而是陶冶人的性情,求得人格上的提升。其实在二十四种意境之中,在虚拟人物背后,突出表现的是超然的人格理想、淡然的生命意识和自我完善、自然实现的精神。这对今人在修身养性方面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竹林中》是芥川的代表作之一,现有研究多从表述不确定性、人性之恶等角度出发。作为一种尝试,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的"三部人格结构"理论解读芥川的小说《竹林中》,进而对芥川笔下的人格状态、价值取向作深入分析。从强盗多襄丸的强势表现出发,分析"本我"人格对"恶"的无力感;从武士妻子的困境出发,分析"自我"人格所处的痛苦困境;从武士之死出发,分析"超我"人格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9.
释“体性”     
《文心雕龙·体性》之“体”意为作品的体相,“性”意为作家之气。“性”与“体”分别都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独特性与类别性的统一、可分性与整合性的统一。刘勰的“体性”说在人格美学、人格心理学、创作论上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何亚涛 《阅读》2013,(35):18-20
阅读导引《双桅船》的作者舒婷是中国当代女诗人,她的多个作品人选过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双桅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诗人借双桅船的口吻,向无尽连绵的海岸倾诉自己的思慕之情。船时而与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