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位论文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发表权是学位论文著作权中的首要权利。学位论文的发表权不仅受到时间性和地域性的限制 ,还受到包括合理使用、推断发表以及权利穷竭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掀起“图书馆复兴”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新建及修建的图书馆,其中不乏标志性景观建筑。与此同时,全球图书馆事业经历了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型时期。20多年的“图书馆复兴”见证了图书馆建设逐渐趋向理性、回归本源的过程,“以人为本”设计正成为主导图书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图书馆复兴”时代脱颖而出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无论外形设计还是内容呈现,都堪称是里程碑式的世界级作品。本文把上海图书馆东馆放在过去20多年全球图书馆建设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聚焦回归、转型和合作3个主题,从重观赏到重使用、从书为主体到人为主体和从建筑师的作品到建筑师与用户共创的作品3个方面,对上海图书馆东馆建筑特色及其对图书馆设计领域的影响做一个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编辑要负文责,这在国务院颁发的《出版管理条例》中有清楚的规定。《条例》第24条规定:“出版单位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保障出版物刊载的内容符合本条例的规定。”然而,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文责自负显然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就是在我国《著作权法》中,也能找到一定的法理依据。《著作权法》明确授予作者发表权、修改权、保障作品完整权等权利。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作者享有作品的版权,意味着作者对作品应负有相应的责任。这幺说来,“编辑责任制度”与“文责自负制度”似乎是相矛盾的。究竟矛盾不矛盾呢?我们有必要对编辑责任与作者责任的关系加一番辨析。  相似文献   

5.
著作权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是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著作财产权又称经济权利,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通过某种形式使用作品,从而依法获得经济报酬的权利.《著作权法》规定的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它是作者个性通过创作的进一步体现.《著作权法》正是通过这4个方面对作者复杂精神世界进行规范,这其中发表权与财产权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因特网和电子期刊的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电子期刊涉及的作品数字化权、公共传播权、署名权、发表权、法定许可转载权等著作权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导师在引用学生论文时不要侵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师在引用学生论文时不要侵权东南大学出版社徐步政作品发表权,是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首要的人身权,指的是作品是否公之于众,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通过哪些表现形式发表的权利。未经作者的许可,任何人在其出版的作品中使用尚未公之于众的他人作品,就是侵犯了作者...  相似文献   

8.
我馆加强特藏建设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湖南大学图书馆“名人作品收藏中心”的创建和发展论述了大学图书馆特藏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信息网络传播权"对信息资源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出现,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对数字图书馆馆藏作品采集、图书馆服务的制约,提出了图书馆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的修改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条例草案所称之“公共图书馆”,应改为“公益性图书馆”,以便包括公共、教育和科研系统的图书馆在合理使用制度下,保证读者对馆藏文献的网上借阅需求。信息网络传播权不应偏离其立法目标,去取消图书馆馆藏作品数字化的权利。公益性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豁免条款是有其理论依据和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工作常用文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经常使用的文章体裁。它主要有“图书评介”、“图书馆志”、“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本文对它们的写法分别作以介绍。图书评介图书评介是对某部书或某书刊中的文章、作品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概括的评论。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文本数据挖掘存在侵犯著作权的风险,因此需要探索风险和出路。通过分类讨论法将挖掘过程分为采集阶段、输出阶段。采集构成侵权,根据输出内容是否包含原作独创性表达,使用行为分为“作品性使用”和“非作品性使用”,若“作品性使用”的输出内容包含原作少量独创性表达,属于合理使用,“非作品性使用”不侵权。为规避挖掘的侵权风险,可设置著作权例外规则、建立版权补偿机制、允许对未发表的作品实行“非作品性使用”。  相似文献   

13.
袁锋  徐琢 《图书馆杂志》2022,(5):31-38+55
由于我国图书馆限制与例外条款自身的设计缺陷以及数字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图书馆限制与例外条款的不足和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主要体现为图书馆限制与例外条款中服务对象获取作品的目的限制缺失、图书馆提供数字化作品的客体限制缺失以及文本与数据挖掘带来的新型问题。在借鉴国外立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可以通过修订《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为“ 《条例》”)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完善。一方面,在《条例》第7条中增设“为了便于服务对象研究或学习”这一主观目的限制,并在该条中明确将视听作品排除出图书馆提供数字复制件的作品类型当中;另一方面,在《条例》第6条中增设图书馆等机构基于科学研究目的而使用文本与数据挖掘的限制与例外规定。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馆的特色资源建设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湖南大学图书馆“海内外湘籍名人作品收藏中心”的创建和发展的实践,论述了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了“中心”今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我国在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利上,首次将“评论权”载入国家人权文件——-4月13日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一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强调:“依法保障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批评权、评论权、发表权”。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编辑与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永勤  徐晓泉 《编辑学报》2002,14(6):400-401
结合学习<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的有关规定,阐述期刊编辑在执行<著作权法>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保护作品的完整性,编辑的修改权予以限制;保护作品的及时性,限时履行告之义务;严肃对待作者的滥用发表权;等等--以引起期刊编辑对<著作权法>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期刊编辑实践中常见的著作权问题剖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马敏峰  施业  熊水斌 《编辑学报》2003,15(3):172-174
结合编辑工作实际,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实践中常见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几个著作权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在编辑实践中,不能发表违禁作品;未经作者授权不要改动作者署名;正确行使编辑修改;在对稿件的编辑加工中保护好论文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扶贫中,图书馆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成为直接适用我国《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第9条“扶助贫困目的”法定许可规则的主体.但同时,必须对我国现行法定许可规则进行调整,即取消“选择退出”机制、确立科学的定价机制、制订并严格落实作品利用的程序性条款,借此保障图书馆直接依据法定许可规则向农村公众传播相关作品,保障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短视频+”服务可以满足读者碎片化学习需求,对其现状及发展策略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图书馆服务推广效果。论文以抖音、B站、微博视频号、微信视频号为研究对象,调查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短视频+”服务的现状,通过对比粉丝数、获赞量、作品数量及内容特点,揭示“短视频+”服务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从管理规范、功能定位、平台特色、营销理论、服务模式五个方面提升图书馆“短视频+”服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论期刊编辑的著作权意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期刊编辑的著作权意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具体表现为注意尊重作者依法享有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转载权和摘编权、获得报酬权等项权利 ;另一方面具体表现为注意维护期刊社依法享有的汇编作品著作权、首发权、修改权和版式设计权等项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