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对第18届男足世界杯比赛负荷密度进行研究发现:平均纯比赛时间为60min36s,平均比赛密度为62%;场均停顿次数为98.47次,平均每分钟停顿1.09次:每场比赛耗时为29min42s,每次停顿的消耗时间为18.09s.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每场平均耗时的多个单项指标比17届明显减少,只有球门球耗时多于第17届.认为足球比赛密度体现了足球运动比赛负荷的时空特征,相关指标蕴藏着大量的比赛信息,系统深入地研究足球比赛密度,可丰富和完善我国的足球训练理论,更新训练理念,推进我国足球运动的科学化训练.  相似文献   

2.
应用比较分析法、现场统计等方法,试图从足球纯比赛时间的角度,研究中外足球裁判员的判罚差距及形成原因。研究发现:中国联赛纯比赛时间与世界大赛相比明显不足。不足的原因是:比赛的停顿次数过多、比赛的停顿时间过长。这既与中国裁判的判罚水平低有关,也与运动员对球的控制能力较低有关。中国裁判员对规则精神的理解上与世界大赛的裁判有明显差距。同时,中国联赛纯比赛时间的减少,对足球运动及足球市场的消极影响同样是不容忽视和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对中国国家队比赛的监控及在对足球比赛跑动、比赛心率、技战术负荷等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对比赛负荷的构成及量度进行理论层面的剖析.结果表明:足球比赛负荷平台的强度是心率157~175次/min,足球比赛负荷视为以70%~90%的强度完成高强度有氧运动持续34.6s,间歇21.6s,持续2个45min,组间休息15min,总运动时间48~65 min的间歇性有氧运动.运动员在快速运动形态负荷量为4.32~5.85min,负荷强度为心率在175次/min以上;中速运动形态形成的负荷量为4.32~5.85min,负荷强度为心率范围175次/min>心率≥165次/min;大部分比赛时间内运动员保持慢速运动形态,负荷量为39.36~53.3min,负荷的强度为157~175次/min.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统计法,以我国国家男女排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不同职能优秀男女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外部负荷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在运动密度、触球总次数、扣球次数、拦网次数、传球次数、发球次数、接发球次数、防守次数、间歇次数等9项外部负荷指标中,除了接发球技术外,其它外部负荷指标,男女排运动员之间在应用上都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近10年世界级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的时间结构和技战术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总结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的发展特点,为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平均单场耗时、单局耗时、三局比赛比例不断增加;比赛中15s以上的多拍比例大幅度上升,单回合耗时不断降低;小于15s的间歇比例下降,3140s的间歇比例不断上升;2011年之后间歇与运动时间比不断提高,运动密度呈下降趋势;进攻技术应用增多;运动员主动失误丢分比例下降而主动得分比例明显升高。认为,女子单打比赛时间的大幅延长与计分规则修改的目的背道而驰;比赛时间的延长、多拍比例以及进攻比例的提高对女子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女子单打比赛仍然围绕“以快为主”“以攻为主”“以我为主”的技战术风格,且更快、更稳、更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在小场地比赛中以攻守转换时间为控制因素,对比精英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不同的体能负荷表现,为教练员实现“训练满足比赛的需要”提供依据。方法:以12名精英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一对一加守门员”的小场地比赛中分别采用不限制攻守转换时间、限制攻守转换时间(进攻12 s以内完成射门和防守3 s以内丢球反抢)两种形式,并实时收集不同心率区间百分比、平均心率、训练总负荷、血乳酸、跑动总距离、高中低3种强度跑动距离、高强度跑动次数、变向次数等数据。结果:不限制攻守转换时间时,运动员平均心率为87%最大心率,38.67%的时间集中在80%~89%最大心率,血乳酸值为11.53 mmol/L;运动员跑动主要集中在中强度跑,跑动距离为31.63 m/min,跑动负荷接近于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限制攻守转换时间时,运动员平均心率为91%最大心率,38.26%的时间心率集中在90%~95%最大心率,血乳酸值为21.67 mmol/L;运动员跑动主要集中在高强度跑,跑动距离为33.82 m/min,其跑动总距离、高强度跑距离和高强度跑动所占比均高于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结果表明,教练员通过对...  相似文献   

7.
排球运动时间特征与供能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运动生物化学理论,针对排球运动项目的时间特征和供能特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排球运动具有以不同次数和连续动作为一组,多组数、短间歇的时间特征;排球比赛中的能量供应涉及到非乳酸供能系统、乳跋供能系统和有氧供能系统。为适应现代排球运动比赛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需要,排球教学与训练工作,除采用大强度间歇训练为主的训练方法外,还应加强运动员非乳酸供能系统的训练,改善运动员有氧耐力,这对排球运动员抗疲劳能力的提高及赛后疲劳的恢复都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研究、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在中长跑间歇训练完全恢复状态下,对不同运动员个体承受重复练习组数与次数、间歇时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分段距离与不同分段距离练习时运动员个体所承受重复练习组数与次数存在差异性.所承受重复练习组数与次数的间歇时间同样存在个体差异.具有个体差异的练习组数与次数、间歇时间数据的获得,为今后一段相对稳定时期进行完全恢复状态下的间歇训练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以保证进行间歇训练时获得最佳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羽毛球比赛时间结构与供能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东省羽毛球队参加国际、国内共42场比赛进行了时间结构和赛后血乳酸的测定。研究发现,羽毛球比赛的回合运动时间与间歇时间大部分在3~6秒和10~15秒之间。不同项目的比赛,时间结构不同,比赛时的供能特点不同,赛后血乳酸含量也不一样。赛后血乳酸含量随15秒以上回合运动时间的比例增大而增加,随0~3秒回合运动时间的比例增大而减少;比赛是在有氧代谢的基础上,以ATP—CP供能系统供能为主,无氧酵解供能为辅的方式供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女子手球能量代谢特点,以中国队正式比赛为研究对象,分析6名中国女子手球运动员能量代谢特征。在实验室测试了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最大心率、体重,在比赛现场测试比赛时的心率变化、血乳酸。结果:场上队员比赛平均时间为46.25 min;比赛最大心率平均为181.6次/min(177~188次/min),达到99.6%(98.9%~100.6%)HRmax,比赛平均心率为(154±10)次/min,102%(97.9~107.3%)HR-AT;心率变化振幅平均为16.8次/min;场上运动员在MHI心率区间运动时间比例最高,为47.6%,MAX区间达到17.68%,LMI区间达到16.9%,LI区间达到15.14%,L区间达到2.62%。全场赛后乳酸(3.7±1.4)mmol/L。守门员比赛最大心率158次/分,达83.6%HRmax,全场比赛平均心率125次/min,达83.3%HR-AT,全场结束乳酸1.9 mmol/L。结论:手球比赛是混氧运动,场上队员平均强度在无氧阈强度上下,运动员赛后乳酸水平较低,主要进行有氧运动,但无氧运动占一定比例,负荷强度可达自身极限。守门员比赛时心率与场上队员相比较低。研究认为,优秀手球运动员须具备高水平无氧爆发力和较强的有氧能力。无氧供能水平低,可能限制队员水平发挥。  相似文献   

11.
依据美国教练李H·路斯的评价体系和NBA"霍林格效率值"原理,选出评价指标,包括2分球中、2分球失、3分球中、3分球失、罚球中、罚球失、进攻篮板、防守篮板、助攻、防守犯规、进攻犯规、抢断、失误、封盖等14个指标,并在所确定的指标上,给各个指标合理的增减权值,同时,确定评价标准,最终以这个标准建立评价运动员的竞技表现系统,对2015-2016总决赛五场球、2016-2017CBA总决赛四场球外籍球员和本土球员竞技表现进行评价.2015-2016CBA总决赛五场球竞技表现的平均数7.1,标准差为6.9;2016-2017CBA总决赛四场球竞技表现的平均数8.7,标准差为6.5.运用这个标准,对两届的决赛竞技表现做出评价.此"量化"评价的结果达到了客观说明高水平篮球比赛球员竞技表现的真实性,并且是量化地评价了运动员的工作业绩,做到了准确、恰当,避免了模糊定性.为今后评价篮球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提供了可以实用的方法,也为篮球运动员改变比赛行为,提高竞技质量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主要采用录像解析等方法对我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弹跳的运动学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滩排球弹跳的助跑起跳方式和排球相比有较大区别;我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扣球滞空时间和国外优秀沙排运动员相比有差距;我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弹跳负荷为平均每局起跳51次,扣球80%起跳点是在距网1~1.5 m处;起跳范围主要在直径3.2 m。沙排拦网队员的弹跳不是要跳得最高,而是稳定性要好、起跳快,以及快速的拦网后转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木球运动的健身价值。对广州体育学院 3 6名学生 (青年组 )和 1 1名中老年木球爱好者 ,进行木球基本技术训练和比赛前后有关生理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 ,青年组在 1 0次控制球和长球练习后 ,心率增加 ,握力下降 ,其变化依次为长球 >控制球 >攻门 ,运动强度达到中等程度。老年组比赛全程心率监测显示每一时段心率均值在 1 0 0~ 1 2 0T/min之间 ,表明木球运动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2018赛季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全部240场比赛的净比赛时间以及死球消耗时间为数据为例,通过与2014-2018赛季中超联赛净比赛及死球状态相关数据对比、中超联赛个案分析以及影响中超联赛净比赛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超净比赛时间有所提高,但据60min的净比赛时间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造成中超联赛死球的8项常规死球类型消耗最多的是任意球、第二是界外球、第三是球门球、第四是角球、第五是进球后重新开球、第六是越位、第七是坠球、第八是球点球;中超联赛首次引入VAR介入,平均每次耗时2min22s29,虽然单次耗时较高,但总耗时量仅排第七,这表明:中超VAR的介入,在保证中超联赛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其对2018赛季中超联赛的净比赛时间的影响并不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职业网球运动员比赛获胜的制胜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2019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比赛254场比赛的“胜、负”作为因变量,以128名网球运动员的比赛中各技术数据及网球运动员基本情况指标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的职业网球运动员制胜因素判断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职业网球运动员制胜的关键因素为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一发接发球得分率、二发接发球得分率和反手握拍类型。提出职业网球运动员要进一步提高发球得分率和接发球得分率,且使用双手反手握拍获胜的概率较高,这对于我国男子网球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从幼儿期最近发展区特征入手,提出幼儿阶段体育教学活动应优先开展动作锻炼,力量发展可以通过动作锻炼来实现。教学内容应以基本技能为基础、游戏为中心,提出了幼儿体育游戏的四种类型。幼儿体育教学中最近发展区的核心区间是基本技能的发展和游戏活动的开发,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发现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并及时调整教学脚手架。  相似文献   

17.
足球比赛负荷是球员在比赛情景下完成各类动作所承受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刺激之和。比赛负荷的量化结构分为外部和内部负荷,外部负荷的量化方法包括人工视频分析技术、自动轨迹追踪技术和全球定位设备,通过球员体能或技术表现的负荷量和强度来评定足球比赛中的行为活动特点,外部负荷特征表现为间歇性运动下频繁变向和短距离变速跑,高比例的中低强度无球跑穿插较少的高强度带球跑。内部负荷的量化方法包括耗氧量、心率和血乳酸等指标的测定,通过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来评定足球比赛中的能量代谢水平;内部负荷特征表现为有氧供能为主、无氧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交替进行。现有研究局限为外部负荷低估了变向运动对足球比赛负荷的影响,内部负荷无法概括正式比赛的供能特征等。未来可尝试在优化量化方法基础上结合内外负荷,从而更精准地量化比赛负荷。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CBA联赛十年来各队主、客场比赛的获胜率和胜率差的统计,分析“主场效应”现象和影响“主场效应”的各方面因素,希望能为我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开展和职业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限定级数YO-YO IR2测试以及心率恢复速率评价我国优秀女足运动员的间歇恢复能力。方法:运用测试法对2013年冬训期间的10名国家女足运动员进行YO-YO IR2测试、心率监控以及比赛监测,采集运动员测试跑动距离、心率特征以及比赛中高强度跑动距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女足运动员YO-YO IR2测试结果以及心率恢复速率与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能力具有紧密相关性,提示YO-YO IR2测试以及心率监控可以作为评价女足运动员间歇性恢复能力的有效方法。与传统的力竭性YO-YO IR2测试法相比,采用限定级数的YO-YO IR2测试后的心率恢复速率评价更易于女足运动员接受,在训练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