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道德"、"思想道德"、"道德教育"、"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是高校道德教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概念,认识和区分这几个常用概念及其关系有助于廓清各自的学科边界,避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将这些相近含义的概念混同。这是正确把握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做好相关领域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正一、数学教育的德育内涵(一)德育的内涵德育即是道德教育,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是指针对学生个体进行的道德品行相关的教育和引导,广义的德育是指对客体所进行的关于思想、品行、德性、政治等层面的教育引导。本文研究的数学教育中进行的德育教育是指狭义的对于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行的教育、引导和塑造。数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应基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首先,塑造个人的政治品格,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教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个人的自由发展,对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中国古代书院不仅注重平时的理论教学,更注重对学生道德的培养,这对中国古代教育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学习和了解古代书院的德育模式,对我国现代道德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建构学校的德育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入手,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能力.并将道德教育与其他知识教育相类比,运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解释,提出应从背景知识的学习、推理规则的掌握以及策略的学习等方面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5.
涂尔干的《社会学与哲学》一书,对个体与集体表现、道德、价值判断与实在判断作出了深刻了阐释,对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民族团结教育、德育、智育、判断能力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国的少数民族教育也需要在这几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占有突出的地位.当前我国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始终把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置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道德滑坡的现象,应加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净化道德环境、进行新观念的宣传教育,以及应关心人们思想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学意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成才,使人完善,“以人为本”有着丰富的教育学意义,与教育及教育学有着无法分割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其根源在于知识经济主导的信息社会对传统知识观的颠覆;“以人为本”是德育理念的本质内容,道德、道德教育的内涵,道德发展规律和道德教育规律要求德育理念必须“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道德教育只教化人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及社会关系,很少考虑到人对其他生命形式和自然界的道德责任。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范式。它以生态价值论为依据,拓展了道德对象的范围,将人对自然的行为也纳入到道德评价中,为道德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生态道德教育要求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教育,促进他们行为的生态化,以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涂尔干作为一个社会学家对教育问题也给予了特别关注:他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提出在道德教育中要树立教师权威的理论,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他强调教师权威与学生自由的统一,为维护教师的权威要正确运用纪律与惩罚,防止教师权威的滥用.其理论也有一定的缺陷,如夸大了教师权威、割裂了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社会人,道德在他的一生中都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一个人道德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从他的整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获得的,因此,道德教育是整个社会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正确的德育方法是取得德育工作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本文宏观地对西方的德育方法进行了回顾,从中剖析其主要特征,并提出对我国德育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无法忽视困难学生群体庞大、群体特征显著等实际问题,必须构建以有偿经济资助为主导、无偿经济资助为辅、兼以道德教育的学生资助模式。结合经济、心理、学业帮扶等多维度构建的学生资助模式派生出针对困难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隐性德育模式,该德育模式可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教育、社会道德教育、法制诚信教育、人文科学精神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内容附着于学生资助系统载体上,从而实现困难学生群体德育内容的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陈坤元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152+155-152,155
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教育者往往受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和认识论的影响,单纯粗暴地将道德知识和规则灌输给受教育者,于是道德教育变成了“目中无人”的、无体验的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回归充满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道德体验,这是道德教育的正途。道德教育必须植根于日常生活实践,立足于学校教育实际,有效开发道德教育资源,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探寻道德教育活动体验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才能长久地发挥道德教育的积极影响,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校园不仅仅具有空间的物理意义 ,它应该是一个教育共同体 ,一个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和德性生成的教育共同体。校园伦理是将学校作为一个“责任团体”和“教育共同体”进行伦理的审视 ,研究学校这个组织性团体应当担负的伦理责任 ,赋予学校生活以伦理性 ,从而降低单纯地要求个人道德完善所带来的心理焦虑。这种团体伦理的视角将为我们道德教育开辟一个新的研究视域。校园伦理从学校本身的道德性和校园关系的道德性两个层面对学校进行伦理的拷问。进行校园伦理的研究 ,旨在拓展道德教育的空间 ,形成立体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论信仰教育     
信仰教育的自我超越性和终极关怀性使信仰成为德育之根基,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的信仰也需要塑造,这些都决定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科学的信仰教育,要恰当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要以信仰科学化为基本准则,要积极探索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信仰教育的模式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前者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后者是以成人的世界和社会的要求为本,体现社会的意志或成人的意志,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作为对传统德育高耗低效现状的反思性选择,现代德育正实现着从"重教"到"重学"的路径转向在德育内容上,由掌握道德知识向发展道德能力转向;在德育方式上,由重灌输向灌输与选择整合转向;在德育过程中,由认知性德育向活动性德育转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职业高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学校要为学生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启发学生开展道德体验活动,加大道德教育中的情感投入,提高班主任道德教育的积极性等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道德叙事是中西方历史上都存在过的优秀德育模式,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受众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价值传递。在当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日益陷入枯燥说教的情况下,重新引入道德叙事这一古老传统,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提供一种优良高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个体的生命既意味着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将承担与其生活境遇关涉的特定社会责任。生命教育不能停留于简单的知识传授或情境体验。只有分析个体道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深挖生命的道德价值,将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探索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生命教育功能,才能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一、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德育是教育的方向,在体育中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则更有直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阶段,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状态,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也面临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理念的重大转变,如何应对这一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呢?本文通过对美国品格教育和中国现阶段青少年德育状况的分析,研究了美国品格教育对社会转型期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