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先进、科学的训练理念与内容安排是排球运动员顺利成长成材的重要保障。功能训练由于其强调动作训练、关注动作完成质量与保护身体弱链的理念,以及对降低运动损伤、发挥和挖掘竞技潜能等方面的积极效果,越来越引起广大基层教练员的关注。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就少年女排专项基础阶段的专项技术与体能训练如何借鉴功能训练理念,实现专项基础阶段训练的“全面化”与“专项化”协调统一发展进行探讨。发现“以动作练习发展肌肉”的功能动作训练与功能力量训练,将单一化的专项技术练习转化为多样性的功能动作训练,尤其适合发展少年女排运动员专项所需的协调能力、灵敏素质与力量素质,为保证实现“规范基本技术、夯实基本功”的训练目标提供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发展历程与内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概念的提出对传统体能训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内涵主要包括4个方面:注重动作模式训练、注重躯干支柱力量训练、注重整体性训练、注重本体感觉训练;其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运动功能筛查(FMS)、运动功能训练、恢复与再生。笔者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强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学校体育和青少年儿童训练领域的实践应用,进一步拓宽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应用范围,为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梳理身体功能训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演化问题,推动我国身体功能训练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方法:运用科学文献计量的知识图谱方法,以CNKI收录的584篇期刊、硕博论文文献为数据源进行可视化处理和分析。研究表明:(1)随着身体功能训练理念的普及,其适用领域由竞技体育逐渐扩大到学校体育及群众体育领域;研究热点围绕主要身体功能训练这一主题,聚焦功能性训练、功能动作筛查、体能训练、运动损伤等。(2)我国身体功能训练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训练理论与实践体系"系统化"不足;缺乏持续研究;研究范围的发展结构不平衡;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不足。(3)我国身体功能训练研究的未来发展路径:一是系统整合,推进相关研究的"碎片化"状态向"系统化"状态转变;二是要促进学者、机构等合作网络的稳定形成;三是促进研究结构的均衡以及提升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发展肌肉爆发力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力量是决定竞技体育运动成绩的重要体能因素,是评定身体训练水平的最主要指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肌肉爆发力中“肌肉爆发力概念”、“肌肉爆发力指数”、“希尔力速方程”、“肌肉爆发力的力学理论”、“力量-时间”、“力量-速度”等生物力学的问题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指出为了提高肌肉爆发力,应加强运动训练的规范性,使发展肌肉爆发力训练的动作正确、合理、协调。着重指出利用慢速的力量训练来增加肌肉的最大力量;避免快速重复的爆发式动作练习;在一定动作时间的基础上增加力量练习。对肌肉爆发力的训练手段、方法的安排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核心力量训练的理性阐释——科学化训练新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的体育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然而,在竞技体育中,核心力量训练在角色定位、结构功能、作用机制及发展机制方面依然停留在定性、定量化的描述阶段,无有效的理论支撑,使核心力量训练处于粗放发展的态势之中。本文以不同的训练新视角,系统阐释了核心力量的科学化训练依据:1)通过系统论的视角,对核心力量训练的角色定位、结构功能作以阐释,指出:核心力量训练是力量训练的一部分;核心力量训练的结构决定了核心力量训练的特殊性。2)通过神经肌肉—系统观视角阐释了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机制("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神经控制作用机制)及神经—肌肉系统观下的核心力量训练负荷和训练方式。3)通过专项化视角探讨了核心力量训练的发展机制:训练工作目标专项化;核心力量训练专项化(能量代谢专项化、动作力学特征专项化、神经—肌肉系统专项化)。  相似文献   

6.
队列练习是进行各种列队、队列动作和队列变换的练习,其特点是练习时必须步伐整齐,动作一致,精神饱满。在体育教学中所进行的队列练习,是根据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特点,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的动作要求。有选择地进行一些基本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促进身体的一般发展,培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功能性训练的起源与发展、概念、内容、特征以及与传统体能训练的关系进行归纳分析。研究表明:功能性训练起源于美国的康复和物理治疗领域,后逐渐扩展到体育领域;目前功能性训练的概念尚未统一;涵盖的内容包括功能性动作测试、选择性功能评价和功能性动作训练;具有树立训练整体观、立足超量恢复、强调核心区训练、注重多维度多关节联动训练、练习方法与目标运动方式相一致等基本特征;与传统体能训练存在优势互补的关系,两者应有效结合。本研究旨在为我国本土化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各种技术动作都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外部的肌肉动作,一是心理或意识活动。心理或意识活动对各种外部肌肉动作的支配,是以完整的运动知觉为基础的,如果离开知觉基础,外部的肌肉动作就会成为自发性的,它的活动就会失去稳定性和协调性。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注意通过技能练习训练学生的外部肌肉,更应了解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觉特点,通过运动知觉的训练方法,教会学生用心理调节的手段,通过思维和知觉完成准确、迅速的判断,对动作进行合理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基于竞技体育是体育组成部分这种观点,我国体育理论界对体育概念的探讨取得了一些共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是体育的本质特征之一。一般认为,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体育的目的,是体育区别于其它活动的本质特征之一。没有身体练习就没有体育。但是,身体练习是指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因此把“身体练习”这个词用于体育概念的定义式中,则在逻辑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认识功能训练的实质及实践意义,通过对功能训练理念提出、发展、机制及应用进行了全面梳理。结果认为,近年来,功能训练概念的发展及对动作、关节链的训练理念在运动训练界得到普及与推广,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力量及体能训练的固有理念,对运动员防伤、提高动作稳定性、协调性及动作效率的效果明显,弥补了传统训练针对肌肉而非动作本身训练造成的专项能力转化效果不佳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陈鑫的传统体育养生理论,认为陈鑫穷其毕生精力探研陈式太极拳的价值和作用,对陈式太极拳的传统体育养生观具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了保持身体康健必须要进行动静结合的身体活动锻炼的运动观;以阴阳辩证思想为统驭,调节人体运动与自然"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的一种大系统、大整体平衡的辩证调养观。不仅强调了物质、哲学层面"气"的培养,更加注重"气"之伦理道德层次养练的气养观。另外陈鑫摘录大量《内径》经络学说的图解,为太极拳气血劲力缠丝运行原理找到权威的理论依据。强调练拳始终要以意识支配气血周流全身,以达到"培其本原","身本强壮"的目的。系统梳理陈鑫的传统体育养生观,不仅对陈式太极拳的理论建设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今天陈式太极拳健身运动的推广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功能训练概念、作用、属性进行梳理与归纳,用图表阐述功能训练的设计理念、训练方法及评价等内容.功能训练是一种由康复领域延伸到运动表现训练的训练体系,是把一般体能训练向专项体能训练进阶的耦合训练理念,功能训练包含人体运动功能链在3个平面、6个方向、11个关节点上灵活性和稳定能力的动作模式训练,通过动作模式的有序和无序叠加使人体基本动作技能与习得性运动技能在神经肌肉募集与激活、本体感觉参与的有效控制下获得更好的肢体平移和旋转.然而,功能训练在理论研究、训练方法以及与传统体能训练之间的关系等仍然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运动表现训练视角对功能训练应用进行提炼,旨在为丰富体能训练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动“弱链接”及其训练学应对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介绍了运动"弱链接"及其外在表现形式,分析了改善运动"弱链接"、促进运动"动力链"形成的竞技价值,初步探讨了改善运动"弱链接"的有效途径。得出如下结论:运动过程中的"弱链接"现象主要由于运动链上各环节或环节内部出现的肌力不足、疲劳、损伤引起的部分环节相对薄弱的现象;运动过程中的"动作不对称、代偿性动作、动作不稳定"可以作为判定运动过程是否存在运动"弱链接"现象;"加强专项力量、提高动作经济性、减少运动损伤"是"改善运动弱链接、加强动力链形成"的竞技价值体现;目前流行的加强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训练理念可以作为建立改善运动"弱链接"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并在此训练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本体感觉功能训练、悬吊训练等具体的训练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竞技体育中的"弱链接"现象。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国与希腊古代人对生命运动动力来源的认识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保健思想,导致了对维护生命运动方式选择的差异.中国人认为生命的活力来自人的机体本身,故提出了"治内"为本,"治外"为标的保健原则.提出了"节阴阳调刚柔"的身体练习原则;在理论上确立了以"中和"为动静平衡的"圣度";主张"形要小劳,勿使大疲".因此,在具体手段上重点选择了护、促、补等保健措施,以保证生命运动的正常进行,形成了重视情志调节,主张"小劳术",反对剧烈运动为特征的健身运动.希腊人认为生命的原动力来自机体之外,而生命的本质是一种物质代谢过程,形成了促使机体"更强"的保健思想.因此,其锻炼原则是通过不断增强运动强度,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以便在新的综合基础上,提高健康水平.所以它所选择的健身术,既包括促进新陈代谢的身体锻炼方法,也选取了大量的增强肌肉力量与质量的训练方法.重视体格的强健与促进体能的改善,是古代希腊身体练习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运用功能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s)测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进行诊断,意在指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存在的动作限制和不足,从而为提高大学生动作执行效率,实现能量的高效传递和预防运动损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与普通专业大学生相比,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水平。2)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存在的运动限制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其脊柱、骨盆等核心区的动态稳定性普遍较差,女生表现尤为明显,具有明显的两侧肢体非对称性特点;与女生相比,男生肢体及髋关节部位灵活性相对较差,两侧肢体的活动性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点。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加强核心部位稳定性,尤其是动态稳定性训练;此外女生应加强膝、踝等部位稳定性以及提高臀部闭合运动链的伸展能力,男生应注重肢体灵活性的提高;同时重视非优势侧肢体的协同作用和肢体两侧运动能力的对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摘要:2006年羽毛球比赛实行21分制,使强队之间的比赛更加激烈,比赛结果更加不确定。面对新情况,研究主要采用专家访谈、实践设计等方法对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体能训练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羽毛球项目是以有氧能力为基础,磷酸原和糖酵解为主要供能方式的运动。我国羽毛球运动员存在功能性动作障碍、运动损伤率较高,腰伤已经成为影响队伍正常训练的最大障碍。通过矫正性练习可以有效预防损伤,并改善身体形态、动作模式、提高运动表现。羽毛球体能训练体系主要由评估、方案、反馈、完善4方面构成。伦敦奥运会备战体能训练划分准备期、赛前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在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衔接方面,功能性训练起到了很好的纽带作用,奥运会前的程序化参赛演练为运动员的最后备战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优秀少年艺术体操选手体能训练有效手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5名艺术体操个人项目优秀少年选手历时9个月的训练实验研究,表明少年艺术体操选手在竞技提高阶段,体能训练的重要任务在于提高机体承受大负荷的训练能力,提高下肢弹跳爆发力、下肢力量耐力和1min30s持续工作的混合代谢能力。体能训练的有效手段为持续或间歇跑跳练习;模拟成套徒手练习;专用循环素质练习以及抗阻力提踵、半蹲立起、跳起4类体能训练手段。实验队员的体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技能训练得到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突出中华传统、体育特质的康复体育学科建设,对康复训练学的定位、特质与构建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思路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其定位,在于突出身体康复,同时注重功能恢复;其特质,在于突出身体功能训练,改善和提高功能水平,同时注重身体素质训练;其构建,在于把握“差异与差距”,“传统与特质”和“恢复与康复”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手段,通过对"体适能"的概念及类型的理论认知,分析"体适能"的概念在体育教学与训练应用的理论依据、可行性及实际推广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1)"体适能"特指机体自组织不断调整与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包括健康、运动与代谢体适能三方面,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特征需要"体适能"概念的引入;2)"体适能"概念对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等环节进行了重新审视,其体现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科学评价学生健康水平,因材施教及体现人文关怀精神;3)现代运动训练的观念的转变及专项化,强调负荷等特征与"体适能"概念的相关理论架构相得益彰,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训练活动能够最大限度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体适能"概念在体育教育与训练领域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为体育课程科学深入持续的探寻与变革提供了理论储备与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体育舞蹈是集体操、武术、音乐和动作技能表现能力于一身的一门课程,它在达到提高身体机能、锻炼身体目的的同时,通过舞蹈元素与形体艺术的结合,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舞的形式诠释"动"的概念,通过技能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学习了如何展现自身独特的魅力。运用文献分析、教学实验的方法,对参与北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育舞蹈教学的学生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上表明: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教育与学生动作表现能力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