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妻书》是唐代敦煌地区出现的一种特别的离婚协议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唐代特有的"和离"制度,男女双方以"两愿离"的方式和平离婚。通过对《放妻书》文本的分析,本文阐明了《放妻书》可能的形成条件及其折射的唐代社会风貌。同时,基于对《放妻书》的分析,本文将探讨其与现代离婚声明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提出,无论是《放妻书》还是现代离婚声明,它们都是发布者塑造和维护自身"人设"的媒介工具。  相似文献   

2.
梵呗三释     
释“契”自《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记支谦“制《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始,梵呗即称“契”。此处“契”字何义?或解释为“犹部或篇”(如《汉语大词典》),或解释为“章”(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这种解释在语意语法上固然不错,但考察“契”字的词义,除了佛教史籍在谈到“梵呗”时用“契”作量词外,在其他古代典籍中尚没有相似的用例。《汉语大字典》未收量词的义项似乎不无道理。契字的本义可能是“刻”;又释为券证、文书,此后又有引申义“要约”“相合”等。虽然“文书”之义可能派生出“篇”“章”的量词之义,但缺乏其他…  相似文献   

3.
梅叶《遗书》中译本第一卷第242页有一条从俄译本来的注:“《智慧之书》——圣经中的一书,相传为古代以色列和犹太国王所罗门所作。”接着有一条中译者的按语:“此书在圣经中译本及英译本中均未收入,在俄译本中则译载了。”这个按语错了。当时曾写了几千字,讲基督两大宗派的圣经版本,交给一个讲翻译的小型刊物。三审两传,到了“文化大革命”,原稿自然没有着落了。最近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存目八》云:"《物异考》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方凤撰。凤有《方改亭奏草》,已著录。是书载水异、火异、眚异、木异、金石异、人异、虫异凡七条。历代灾异见于正史、杂史者,不可胜纪,凤于每条举二三事,真所谓挂一漏万矣。"其《集部·别集类一八》则云:"《存雅堂遗稿》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宋方凤撰。凤字韶卿,一字景山,浦江人。……国朝顺治甲午,其里人张燧,乃博蒐诸书,掇拾残剩,汇为此编。……原本尚有《物异考》一卷,……今案《物异考》,出自唐宋遗书,寥寥数则,无资考证。"可见,  相似文献   

5.
赵城金藏     
谢德智 《图书馆学刊》2008,(1):F0002-F0002
《赵城金藏》堪称稀世孤本,国之瑰宝。它与《敦煌遗书》、《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称为国家图书馆的四大镇馆之宝。《赵城金藏》为卷轴装,黄纸护首,朱漆木轴,每卷经首加装“释迦说法图”,图右上角刊“赵城县广胜寺”六字。它继承了《开宝藏》版式,依照千字文编帙,自“天”至“几”每版23行14字,版端小字刊雕经名简称、卷次、版片号、千字文编号。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泰国曼谷(塔瓦苏吉)国家图书馆访书,得睹小说《绣像杨文广征南》一种,兹介绍其书如下:《绣像杨文广征南》,无名氏著,石印本,上海章福记书局刊,刊年未详。书标题为《绘图杨文广征南》,版心题《杨文广征南》。原书4册4卷24回,现存卷一、三、四。开本14.2×9cm,有图,无界,四周单边,半叶20行,行48字。书的详细回目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正 《出版参考》2005,(5S):46-46
2005年3月,日本人文图书出版社春秋社推出日本卫生纸书。目前,该书走红市场,其中不乏收藏者。该卫生纸书是在一般卫生卷纸上反复印刷图书目次与内容梗概文字,为如厕座便者临时阅读。春秋社推出的卫生纸书印有荒川修作撰著的《建筑身体》梗概文字约3000字,纸宽114cm、卷长30米,售价350日元。《建筑身体》是一部阐述如何使个人融入建筑、构筑生命的建筑、破除宿命建筑论、  相似文献   

8.
《慎园吟草》十卷 卢弼撰 稿本 十一册卢弼 ( 1876 - 196 7)字慎之 ,号慎园。湖北沔阳人。直隶提学使卢靖弟。早岁肄业湖北经心、两湖书院 ,受教于杨守敬、邹代钧。后留学日本。学成归国后曾任国务院秘书等要职。覃思著述 ,专治三国史 ,著名史学家。撰有《三国志集解》、《三国志集注补》、《三国志引书目》、《三国志职官录》及《三国志地理今释》等。著有《慎园文选》及《慎园笔记》等。与兄卢靖合著《四库湖北先正遗书提要》 ,助兄收藏、编校、刊印《湖北先正遗书》、《沔阳丛刻》和《慎始基斋丛书》。以 91岁高龄在津门病逝。此书一…  相似文献   

9.
读史笔记     
历史上最早用纸写信的例证根据迄今查到的资料,最早用纸写信的事,见《后汉书》卷二十三注所引马融《与窦伯向书》: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欢喜何量,见于面也。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为《后汉书》作注的是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所引资料多为史家重视。这里的受信人窦伯向,姓窦名章,字伯向,东汉名臣窦融的五代孙;《后汉书》卷二十三有传。写信人马融,在汉著名经学家,《后汉书》卷六十(上)有传。马融在  相似文献   

10.
粤雅堂(南海) 业主伍崇曜,原名元薇,字紫垣,南海人。邑廪生,以赈捐赐举人,后加布政使衔。家富于财而喜结交文人,且致力于搜书、藏书、刻书。筑“远爱楼”为藏书之所,构“粤雅堂”为辑书校书之地。伍氏刻书,重视乡邦文献,偏好孤本秘笈,内容涉及经、史、子、集、丛书,凡传统学科之门类都有。所辑刻各书,错讹脱夺极少,雕版精良,形式大观。尤以辑刻《粤雅堂丛书》为人称誉。不愧为清代广东乃至全国著名的刻书家之一。伍氏的刻书活动,从道光十一年(1831)起至同治二年(1863)止,持续了三十余年,前后辑刻达二百多种,二千余卷。所见有:《粤雅堂丛书》三编三十集一百八十五种一千三百四十七卷。(17)(20)《岭南遗书》六集五十九种三百四十八卷。⑨⑩(17)(20)《楚庭耆旧遗诗》三集七十四卷。(15)《粤十三家集》十三种一百八十二卷。⑨⑩(20)《金文最》一百二十卷。⑨《舆地纪胜》二百卷。⑨《西湖书院重校史论丛编》四种十一卷(清)刘口辑。(20)  相似文献   

11.
郑际唐,字大章,一作子竟,号云门、须庵,室名传研斋,福建侯官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宫内阁学上兼礼部侍郎,乾隆五十二年官山西学政。乾隆三十七年下诏求书,纂修《四库全书》,际唐时为翰林院编修。四库馆开,任“校办各省送到遗书纂修官”,献书若干种。《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存目《六爻原意》一卷、礼类存目《周礼述注》六卷,均注“编修郑际唐家藏本”,即际唐所献。又《四库采进书目》内有《编修郑交出书目》,计有惆礼述注》五本、《栗斋文集》四本、《六交原意》一本,亦即郑际唐进呈书。际唐著有(传研斋诗稿》,未见。际唐在四…  相似文献   

12.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代著名学者、藏书家,撰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辑有《词综》36卷、《明诗综》100卷。他之所以能在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和他嗜好读书、聚书分不开的。他生前拥有藏书八万卷,其藏书处曰“曝书亭”。  相似文献   

13.
《台仪辑略》一书,明代以降公私书目多不见著录,仅明末清初常熟钱曾《虞山钱遵王藏书目录汇编》、昆山徐乾学《传是楼书目》曾著录此书。钱氏云“《台仪辑略》一卷,述国朝台”,作者阙如;徐氏则云“《台仪辑略》,明许弘纲,一本”。皆语焉不详。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库藏《台仪辑略》一部,著录信息云:“《台仪辑略》一卷,(明)许弘纲订正,明万历四十年刻本。”这部《台仪辑略》不分卷,1叶2面,四周单边栏。叙文,1面竖5行,手写印刻行书,满行11字。叙下落款,钤盖三方印玺,自上而下,依次是“许弘纲印”“庚辰进士”和“大中丞印”。目录与正文,每面长12cm×11cm,竖10行,行16字为主,满行18字,雕版,仿宋楷体大字,说明文字采用小字双行夹注格式。版心,黑色上鱼口,下鱼口以一条满行细横线表示。上鱼口与上边栏之间,刻书名“台仪辑略”,顶格;版心中间近下鱼口约3字处,标叶数,共23叶。《台仪辑略》以都察院职官为本位,先己后他,由内而外,记载都察院日常运行、院官到任、相见及各衙门职官与都察院职官往还仪节等,可补《明史》《大明会典》《宪纲事类》记载之阙。鉴于此书极为稀见,兹整理辑录,以供研究。  相似文献   

14.
《孝纪》撰者蔡保祯字端卿非字瑞卿提要卷61史部传记类存目三云:"《孝纪》十六卷,明蔡保祯撰。保祯字瑞卿,漳浦人。" 按谓保祯字瑞卿误。《孝纪》卷首有朱露、林日瑞二序,皆称保祯字端卿,卷端自署为"明清漳蔡保祯端卿甫",亦明言端卿为字。谓字瑞卿误承先前成书的《续文献通考》,是书卷165称保祯字瑞卿,并宜订正。  相似文献   

15.
由四川词书出版社和湖北词书出版社出版的8卷本《汉语大字典》已经出全了。这确确实实是一项大的工程。本人购得一部,常常翻阅,受益匪浅。但用起来很不方便,因为查字有四难。1、知道字的写法,查读音和字义难。要先数清这个字的笔画,然后翻开第8卷,找到笔画数。每个笔画数里既没分笔顺,也没分部首,在数百上千汉字中去查找一个字,简直像大海捞针,非常难找,费时费眼。2、知道字的读音,查写法和字义难。在这样8卷本的一部大字典中,居然没有一个按汉语拼  相似文献   

16.
孟继埙,字治卿,一字志青,天津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历官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刑部湖广司主事、安徽司员外郎、广东司郎中、山东道监察御史。光绪二十一年(1895)履任贵州石阡府知府,后改湖北盐法道,不久卒于官。著有《绿庄严馆诗存》一卷、《夜郎吟》一卷、《试茗吟庐诗稿》不分卷、《黔行水程记》一卷。  相似文献   

17.
《周易参同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炼丹书,在历代都得到很高的评价,有"万古丹经王"的美誉。但是学界对此书的书名、作者、年代、版本、性质等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试对这些问题一一加以辨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书名。《周易参同契》书名中"周易"二字系后世所加,成书时,仅名《参同契》。"参同契"三字含义,历代皆有分歧。朱熹以前,多以"参"为"杂"意。至元代俞琰始以"三"  相似文献   

18.
《后汉书》《后汉书》为南北朝时宋范晔所作。今本《后汉书》120卷,分纪10卷,列传80卷,志30卷。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人。他为宦不得志,寄情著述。因遭牵连入狱被杀,年仅48岁。他编撰志的计划未能实现,今本《后汉书》中的志是晋司马彪撰写的,原为司马彪《续汉书》中  相似文献   

19.
《百家词》不分卷 明吴讷辑 明朱丝栏抄本 梁启超题识 40册 4函 每伴页十二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朱丝栏行格,墨笔端楷缮书。 吴讷(1368-1454),字敏德,谥文恪,江苏常熟人。少时致立于学,弱冠博览群集。明永乐中以医荐至京师。累官监察御史、南京右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著《小学集解》,选《晦庵文抄》。 是编《百家词》收录唐、宋人词。按人计唐温庭筠、皇甫松及毛熙震等凡18家,宋辛弃疾、周少隐等  相似文献   

20.
《鹖冠子》卷第一,唐人写卷子残本,硬黄纸,有栏线,书高二十四厘米,长三百三十二厘米。共存一百八十五行,每行十七字,内存原文四十四节,注文十三节。卷末顶格题名“鹖冠子卷第一”,下空一行顶格书“大唐贞观三年五月勘校定毕”十二字。避唐太宗讳,文中“民”字皆缺末笔作“(?)”。确为世所罕见的唐人写本。此唐人写本残卷不标篇目,今以《四部丛刊》涵芬楼明翻宗本陆佃注《鹖冠子》核之,其书残文起“凶者反此”迄“退谋言弟子愈恐”,即《环流》第五(残篇)、《道端》第六、《近迭》第七,计此写本残卷存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