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髋部肌群对跑速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髋部肌群工作时的生理机制的研究,着重从理论与实践上阐述髋部肌群在短跑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为了改变我国短跑水平的落后面貌,必须重视髋部肌群的力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运用多道肌电遥测仪,对正手前冲弧圈球技术上肢肌群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揭示出正手拉前冲弧圈球时上肢肌群作用和发力顺序的本质特征,并提出了发展上肢肌群力量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膝损伤患者伸、屈肌群力矩值及修正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Kin-Com等速测力仪对108名膝关节损伤的男性患者健、患膝关节伸、屈肌群向心性收缩的平均力矩、峰力矩及单位体重下的修正值进行比较研究。实验表明,受伤膝关节的伸肌群与正常膝关节相比在平均力矩和峰力矩方面均有明显下降;而屈肌群的下降并不明显。伸肌群产生最大量的角度大约在60度左右,屈肌群产生最大力量的角度大约为20度左右。患者正常侧膝关节H/Q平均值在80%左右,伤侧H/Q平均值高达90%以上。实验所得平均力矩修正值和峰力矩修正值相对于一般人群膝关节损伤患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受伤膝关节伸肌群的平均力矩和峰力矩,与对侧正常膝关节相比,低于10%以上,可以作为膝关节损伤诊断和康复评定的有意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大腿后群肌拉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创伤,也是影响短跑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地防止拉伤,提高短跑成绩,训练时必须要控制训练强度、密度。章分析了大腿后群肌在短跑时技术特点,大腿后群肌的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与大腿后群肌拉伤的关系,提出了合理的训练方法等长训练,等动训练及等张训练。  相似文献   

5.
对积分肌电图进行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浅蹲纵跳的起跳阶段,股四头肌并没有参与工作,而小腿后群深层的屈足、屈趾肌(比目鱼肌、趾长屈肌等)对浅蹲纵跳的起跳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浅蹲纵跳的起跳能力,必须重视提高小腿后群深层屈足、屈趾肌的爆发力。为达到这一目的,负重屈足、屈趾练习必须在屈膝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6.
在查阅文献和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从田径专项运动训练学和运动力学的角度 ,应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 6种发展膝关节力量专项练习手段的训练效果进行实验性研究。通过 8周的实验性训练 ,采用等速测力仪对 11项评价指标进行测试 ,研究结果证明 :实验性训练对提高膝伸肌群快速力量的效果要优于膝伸肌群最大力量的效果 ;对膝关节屈肌群最大力量的训练效果要相对好于快速力量的训练效果 ;各项训练手段对发展膝关节前后肌群的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但对带有水平速度跳跃素质的提高都具有显著效果 ,而且对提高全身协调用力能力也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索非特异性腰痛(NLBP)患者中腰椎稳定性与躯干肌群形态、张力及力量等各方面特性的关系以及相关因素对这种关系的影响。方法:招募青年男性参与者,包括不同腰椎稳定性NLBP亚组(LSI组10人,Non-LSI组9人)以及正常对照组(10人)。测试采集脊柱肌群CSA、张力等数据以及最大等长屈伸力量。通过多元方差分析(MANOVA)比较各指标在参与者组别以及各种因素间的差异。结果:1)参与者组别因素与测试部位、发力位置等因素均无交互作用。2)腰多裂肌的大小和物理特性在各组别间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3)脊柱肌群最大屈伸力矩表现出2个NLBP亚组比对照组屈肌力量更大,伸肌力量更小的趋势,LSI组更甚(P> 0.05);LSI组屈伸力矩比值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腰痛以及腰椎稳定性因素与躯干肌群的形态和物理学特性并无直接关联;力量这一机能特性中F/E比值是反映不同腰椎稳定性LBP患者与正常人机能差异的敏感指标。NLBP不是一个同质性群体,采用腰椎稳定性进行亚组划分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运动中股内收肌群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内收肌群的损伤是在教学训练中较为常见的伤病。本就如何采用科学的诊断方法,并使用中药及手法配合治疗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CYBEX6000等速测力仪,对53名(男30,女23)优秀速滑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值力矩、总功、平均功率及其屈/伸比值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双膝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总功随角速度递增而下降,平均率则升高;同一速度区屈伸肌群峰值力矩、总功及平均功率为伸肌大于屈肌;在不同速度区还伴有"优势交换"现象,低速区左侧伸肌显著大于右侧,高速区则以右侧伸肌增强为主.屈/伸肌比值随收缩速度增加略有提高,女子为46~68%,男子在56~76%之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训练水平短跑运动员相关肌群变化规律的探索,揭示出不同训练水平短跑运动员肌肉工作特点及内在联系,明确各肌群力量素质的合理比例,为今后短跑运动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和咨询.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运动是自行车运动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踝关节肌群的等动测试研究,有助于对踝关节肌力特征进一步认识,对下肢运动及运动仿真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结合运动专项研究,可以直接或间接服务于运动训练.应用等动测试系统(Cybex-6 000)对8名优秀女子自行车运动员踝关节肌群进行等动向心测试,测试设置60°/s、120°/s、180°/s三个速度档次.测试中,每个运动员每一速度做4次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踝关节肌群肌力矩-角度曲线的极大值出现在起始侧,曲线较平滑且为单峰;踝关节背屈肌群的峰力矩角度随着测试速度呈现高速提前的趋势,而跖屈肌群的APT却呈现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频电刺激疗法对人体膝关节等速肌肉力量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名健康男青年随机分为对照组6人、中频电刺激干预组6人,干预组进行一个疗程中频电刺激。分别于实验前、后使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受试者右侧膝关节肌群肌力相关指标,测试强度定为以下两组:角速度60°/s重复运动5次组和角速度180°/s重复运动15次组。结果:(1)与实验前相比,干预组角速度为60°/s时,膝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平均峰力矩APT%BW显著升高(P〈0.05),相对平均功率AP%BW明显增加(P〈0.01);(2)干预组角速度为180°/s时,实验前后伸、屈肌群疲劳指数均FI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前、后干预组屈、伸肌群峰力矩角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与实验前相比,对照组各项测试指标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频电刺激疗法对提高人体膝关节肌群相对平均峰力矩、相对平均功率和降低疲劳指数有明显的效果,对提高膝关节肌群爆发力和耐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少年跖屈肌群力量耐力大小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20名13-15岁健康学生为受试者,采用单脚站立提踵方法评价跖屈肌群力量耐力,以提踵时间的中位数54s为分界线,将受试者分为跖屈肌群肌力小组(A组)和跖屈肌群肌力大组(B组),进行睁眼、闭眼单脚站立测试和稳定极限测试。结果:①睁眼单脚站立测试A组平衡能力稍弱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闭眼单脚站立测试A组LNG/A显著小于B组,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②稳定极限测试A组各方向的身体最大倾斜角度均小于B组,FLoS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跖屈肌群力量耐力小者平衡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矢状面上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4.
女子皮艇500 m速度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皮艇是我国皮划艇项目中的相对优势项目。如何针对我国女子皮艇运动员的速度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国外一流选手的特点为参照进行速度结构的研究分析,建立适合我国运动员的速度结构模型。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比赛观察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女子皮艇速度结构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女子皮艇选手存在快速力量或爆发力量不足,造成启航速度不够;途中划习惯用高桨频来缩短与对手差距,却忽视了一桨效果,造成体力不支;有氧耐力差;划桨动作不经济;不懂得比赛过程中的战术安排等问题。研究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具有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女排和男举项目运动员肩周肌群肌力情况.方法:对广东省女排和男举运动员进行肩部评估,分别确诊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女排运动员13名为I组、肩部功能正常的女排运动员8名为II组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男举运动员9名为III组、肩部功能正常的男举运动员10名为IV组;使用电子测角仪和Hogan Mycroft 2手持式肌力测试仪分别对I组、II组、III组和IV组运动员进行肩部活动度和肩周肌群肌力测试.分别比较运动员在肩关节活动度和肩周肌群肌力的差异性.结果:与II组相比,I组肩关节前屈和外展受限明显(P<0.05);上斜方肌肌力下降非常明显(P<0.01),下斜方肌和前锯肌肌力上升(P<0.05),中斜方肌肌力变化不大;额状位肩袖肌群内旋和外旋肌力下降(P<0.05);肩胛位肩袖肌群内旋和外旋肌力下降(P<0.05),但120°的外旋肌力显著上升(P<0.01).与III组相比,IV组前屈、后伸和外展受限明显(P<0.05),尤以外展受限最为明显(P<0.01);上斜方肌肌力明显下降(P<0.05),中、下斜方肌肌力下降,前锯肌肌力上升,但都不显著;在额状位60°和90°内旋和外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明显(P<0.05),尤以60°外旋和90°的内旋下降最为显著(P<0.01);在肩胛位60°、90°和120°内旋和外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显著(P<0.05);尤而内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最为显著(P<0.01).结论:与肩部功能正常的运动员相比,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女排和男举项目运动员的肩周肌群肌力下降,但下降的程度和因下降而出现的代偿应区别项目有针对性地分析.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速滑运动员表面肌电特征研究,为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优化和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视频和表面肌电同步测量于凤桐实地滑冰阶段下肢肌电参数。结果:1)胫骨前肌和股四头肌是稳定的主要做功肌群,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在两腿间参与程度不一,腓肠肌参与度较低;2)胫骨前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屈过程激活强度更大,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直肌等肌群伸过程激活强度更大;3)胫骨前肌做功时程主要集中在30%~80%支撑阶段;股四头肌在直道做功时程主要集中在前1/3和后1/3阶段,呈现双峰现象,而弯道几乎在整个支撑期都有较强电位活动;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做功时程集中在30%-70%阶段;腓肠肌做功时程集中在70%~100%阶段。结论:直道左右腿肌肉用力特征差异较小,弯道差异较大;胫骨前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踝、膝关节的稳定,股四头肌是为滑跑提供动力;弯道主要做功肌群激活时程更长,强度更大。建议:根据肌群的做功方式、做功条件及做功强度设计专项力量练习手段。  相似文献   

17.
于涛 《职大学报》2010,(4):128-129
为了提高田径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减少运动性伤病的发生并寻求最佳的治疗手法,通过对具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结果显示短跑、跳远及跨栏运动员股后肌群拉伤的比例较大,其损伤原因不尽相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法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运用表面肌电技术对跳远和3种专项跳跃练习起跳动作进行测试,以揭示二级跳远运动员跳远专项跳跃练习与跳远起跳动作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结果显示:跳远起跳动作主要是由小腿前、后肌群、股直肌和半腱肌完成退让性支撑,由股二头肌、股内、外侧肌、臀大肌和半腱肌完成大、小腿的快速蹬伸动作和维持躯干直立姿势.五步助跑五级单足跳起跳动作主要是股直肌和股内侧肌完成退让性支撑,由髋部和大腿后肌群、小腿前后肌群完成伸踝和大腿后伸动作.五步助跑五级跨步跳起跳腿主要由大、小腿后肌群完成退让性支撑,由臀大肌和大、小腿前肌群完成起跳腿髋、膝、踝的蹬伸起跳动作.起跳腿跳深跳远(台高60 cm)练习主要由股直肌完成退让性支撑,由臀大肌、大腿前后肌群和小腿前后肌群完成大、小腿及踝关节的蹬伸动作.上述特征提示:五步助跑五级单足跳和起跳腿跳深跳远练习(台高60cm)对跳远起跳向心收缩的影响大于离心收缩;五步助跑五级跨步跳练习对跳远起跳离心收缩的影响大于向心收缩.  相似文献   

19.
柔韧素质是体操专业学生的专项素质之一,通过对体育系一年级学生分组对照进行柔韧性训练的实验研究,认为对训练肌群辅以按摩器振颤刺激,可大大提高柔韧性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20.
摘要:选取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男子羽毛球运动队的14名基本资料和运动成绩相近的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名,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技术训练和下肢整体力量训练,实验组对下肢关节肌肉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非优势侧的力量训练)。通过biodex仪器对下肢膝、踝主要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进行监测分析羽毛球运动员各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的均值。结论:1)有针对性的训练可改变两侧下肢的差异水平,训练可以减小两侧下肢差距,使两侧下肢肌肉工作能力更加接近。2)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在两种角速度下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伸肌峰力矩都比屈肌峰力矩大,但都随角速度的增快而逐渐下降,说明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很小,经过非优势侧力量训练能提高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耐力。3)运动员经过训练后优势与非优势侧关节的屈伸肌群肌力矩的平衡有很大的改善。4)训练前后两侧膝关节等速收缩屈伸肌群峰力矩差异对比分析:对非优势侧的力量加强可减缓下肢肌肉持续的受力过程。5)通过与实验数据发现,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爆发力很难通过短期的训练得到显著的效果,但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和灵敏性训练在青少年时期是可以提高的,但训练中的负荷和频率要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