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和谐的追寻:柏拉图《政治家》中的德性和谐思想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家》是柏拉图后期的代表作品 ,主要探讨政治家的技艺问题 ,其中德性和谐思想的阐述为一大特色。柏拉图德性和谐思想受毕达哥拉思、巴门尼德、苏格拉底的影响 ,而主要奠基于理念论之上 ;德性和谐的标准是“中” ,其要义在于“编织” ,基点在于理性。他是为人类寻求一条可资摹仿的治国之道 ,实现全体人民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儒家从价值本源之天出发,将仁爱视为基于血缘亲情而先天内在的差序之爱,具有德性论倾向。墨家的兼爱思想以人格神形象的主宰之天为道德依据,将兼爱视为外在于心、有利于人的后天外在的平等之爱,具有功利主义色彩。通过对仁爱和兼爱思想独特内涵的分析,我们不仅要看到二者具有的差异性和相通之处,还要透过这种差异性和相通之处认识到先秦时期呈现出来的伦理样态:以天为道德依据,以思想多元化为表征,以除天下之害为伦理旨归。  相似文献   

3.
麦金太尔批判了以罗尔斯、诺齐克等为代表的当代自由主义正义理论,随后追溯了四大传统及其正义观。他主张要走出这种互竞正义观的困境,就是在复归德性论传统的基础上建构一种德性正义理论。以此为基础,他提出了一个公正社会的理论构想。至此,麦金太尔形成了他的整个德性正义论。  相似文献   

4.
论述慧远佛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即神不灭论和因果报应论,这也是慧远佛学思想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部分。对于神不灭论,文中阐述慧远形灭而神不灭的看法、论证其形神是相离相异的观点、以及提出其神是万物本体的论点。对于因果报应论,作者认为慧远是以神不灭论思想来论证三世因果报应论。  相似文献   

5.
胡宏是南宋初湖湘学派创始人,著名的理学家,他以自己的心性论哲学为基础,其教育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因民之性,导之向善”的教育作用论思想;“有体有用,明体达用”的教育目的论思想;“系统完整、辩证统一”的学习论思想;“尽心成性,求其放心”的德育论思想。这些教育哲学思想中虽然夹杂着一些封建糟粕,但充分挖掘、研究,批判地继承这些宝贵的教育哲学思想遗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的职业伦理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指导教师人际关系的"统一思想",对教师职业修养的提高、教师道德失范行为的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教师职业伦理的核心原则是教师德性,既有约束力又体现指导性,支配和统率着教师职业伦理的交往实践,是教师职业伦理的精髓与核心.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在梳理运动伦理概念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以叔本华意志论、尼采权力论、边沁功利论等为理论基础,对运动伦理问题进行再认识。认为,生存意志是运动伦理的自然演化,权力意志是运动伦理的社会进阶,功利主义是运动伦理的本质偏离。指出,当前运动伦理落后于各类后现代主义思潮,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运动伦理仍未消解;运动伦理的正确发展,既需要运动员正确认识自己,实现自我负责,也需要人本主义思想对外界各种因素的灌注。  相似文献   

8.
孟子的德治思想是与他的仁政、民本主义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它的理论依据就是"性善论"。本文从孟子性善论角度出发,从民本思想和"仁政"的伦理依据为基点,看人性善是如何论证出仁政思想,同时,客观的来评价孟子的性善论。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的政治哲学使得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达到了最为成熟的状态。他的政治思想可以区分为正义论阶段与政治自由主义阶段。在正义论阶段,无知之幕的思想从价值层面出发,较好地论证了福利社会的合理性,但是这一思想仍然存在逻辑上的不足之处。在政治自由主义阶段,对公共理性的阐述,克服了康德政治思想必须要诉诸于对自由意志假定的缺陷,使得政治层面的合理性以一种内在必然性的方式体现出来。但是,由于他仍然秉承着传统自由主义的理性观,使得他的政治思想没有能够进一步地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0.
贾谊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家的礼治思想,在礼治思想的传承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他针对秦汉之际局势的转变,提出一系列以礼治为核心的治安之策,为汉初政治秩序的稳定提供了解决方案;他继承了先秦儒家以伦理制衡的方式来限制君权的政治追求。同时,贾谊认为通过对太子的道德教育就可以塑造理想君主,具有较强的理想化色彩;“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君子”的前提,是以外在身份为依据来判断主体道德素养的高低,这些都体现其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经济思想是其理论学说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指导原则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具体构成内容为先富后教、崇俭黜奢、轻徭薄赋及着眼于政治的分工论、均贫富等.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历史实际需求,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庸思想最早由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但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尧舜禹三王相授相受之道以及夏商周三代的相关思想。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孔子以“中庸”为最高的美德和人们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最高的德性。孔子之中庸与仁、礼内在联结。作为理想人格的中庸,表现为仁智勇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3.
纵观尼采的全部思想,他都在和自在之物作不懈的斗争,而在斗争的过程中尼采陷入了感觉论的困境,并且发现自在之物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本文重点讨论的就是尼采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并且和其之前的思想作了比较,同时指出了关于自在之物、尼采思想和叔本华思想的不同之处。就这个问题而言,尼采讨论的范围又扩展到了整个形而上学史、科学和道德。本文通过对尼采德语原文的译读,展现了这些要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智障学生体育参与的公平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从德性伦理和规范伦理视角探析智障学生参与体育的公平性问题。研究表明,德性伦理和规范伦理的有效契合将为更多智障学生的体育参与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5.
希拉里·普特南是一位著述颇丰、影响深远的当代美国哲学家.他的意义理论和语义外在论是其早期语言哲学的代表性学说.意义理论是普特南语言哲学的基础,在《"意义"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普特南提出了著名的"孪生地球"论证.他通过这个认知实验说明了环境因素在决定意义上所起的实质作用.作为意义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义外在论是普特南语言哲学的精髓.普特南通过这一理论阐述了他的语言劳动分工普遍性假说和因果指称理论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理想国>是柏拉图思想成熟期的代表作.古希腊城邦既是政治共同体、伦理共同体,又是教育共同体.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城邦的公民教育,而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正义德性的公民.以正义与灵魂为线索,就柏拉图公民教育理论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一些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儒家文化是伦理本位的德性文化,在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中,诚信观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儒家追求的"诚信"是"内诚"和"外信"的统一,是交友之基、立身之本、齐家之道、治国之法,强调慎独自律、信己推人、知行合一的修炼方法,从理念与方法两个层面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观念的培育,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8.
从根本论,“伦理”乃人基于实然存在向生存领域敞开并达向必然存在之根本理路,它缔结起人内在生存和外在生存的双重关联性,前者生成的动力机制是人的生命本性,这是伦理教育成为可能的主观性依据;后者生成的动力机制是自然之理,这是伦理教育成为可能的客观性依据.仅后者论,入的世界性存在、人与自然的共在共生、人的亲生命本性,构建起伦理教育的自然论依据;普遍平等的经济权利、对自由的平等追求和政府必须担当创造善业的责任,生成伦理教育的社会土壤;而再造人性的自由土壤和恢复生命天性的想望,则构成伦理教育的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9.
人的“自由”问题是萨特毕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他以“自为”为哲学出发点,论证了本体性基础上的自由、绝对化的自由以及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问题。虽然萨特的自由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提出了人的责任等一些具有价值的思想,但由于他的自由论是建立在根本错误的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所以不能给人们科学的见解和指导,而只能是误导人们陶醉于极端个人主义和绝对自由化之中,使人陷入迷途。  相似文献   

20.
麦金太尔<德性之后>的德性论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氛围表现出了很大的一致.因此,借助其德性论对新时期文学进行反思,对我们认识新时期文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冲突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