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分析宝山引航作业区的接送效率,首先对宝山引航作业区72 h正常天气情况下引航交接的船舶数据进行统计,然后根据统计数据对船舶到达规律进行泊松流拟合检验.在船舶到达规律符合泊松分布的基础上,针对宝山引航作业区的特点建立排队论模型.分别对进出口船舶在高峰时期和普通情况下的通航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宝山引航作业区在高潮前后进口船舶较为拥挤、引航接送效率较低,每天18:00左右出口方向较为拥挤.针对特定时间进出口船舶拥挤问题,给出增加引航船艇数量的方法以提高接送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充分讨论现行船舶引航作业流程的基础上,建立多港口引航人力资源配置的模拟模型,提出模拟到港船舶的种类、尺度、作业方式、航线等需求变量分布算法,对长江引航中心的引航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实例应用.计算机模拟结果证明,该模型能定量得出长江各港口所需配置的引航员数量及其组成结构,精度可控;还能较好地模拟引航人力资源配置系统中的随机性和动态性,为引航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船舶引航风险成因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控制或降低船舶引航风险,在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船舶引航风险成因重要性进行定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船舶引航风险成因系统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运用模糊函数对相对风险的构成因子综合计算,得出引航风险成因的最优关联因数,进行船舶引航风险成因的关联度排序.该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得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船舶引航业务对信息查询的及时性要求很高,在总结国内引航业务基础上,设计引航业务功能流程结构;讨论船舶引航业务面向服务框架,包括资源服务主动发现模型结构、丰富对外接口服务、主动个性化访问信息的方式.核心内容是构建船舶引航业务领域本体,面向服务的软件结构,资源服务主动发现机制和基于语义的发布/订阅匹配算法.将船舶引航业务面向服务框架实施于多个引航业务系统验证,该框架具有很高的兼容性、领域资源访问的主动性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广播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船舶引航安全的影响,结合专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引航员开展引航站和船舶疫情防控落实情况的调研。基于引航员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引航站和船舶疫情防控落实情况与引航安全的关系。研究发现,引航站、登船处、驾驶台和船员的疫情防控落实情况可以正向显著地影响引航安全。得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引航员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和引航船舶安全的具体影响。从海事主管机关、引航站和航运公司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英国台卡检测有限公司最近所宣布的台卡检测引航系统(Dccca Survey Pilotage System),对船舶在狭水道中的航引操纵,有着良好的安全保证作用。这个引航系统,是以该公司的Hi—FiX/6无线电定位系统为基础的。它在港口和水道附近建有一系列的发送/接收站,用以给船舶提供精确的定位参数。同一般导航仪器和助航设备比较起来,这个引航系统不但能  相似文献   

7.
为弥补纸质"潮汐表"、静态曲线图和TotalTide等产品在船舶驾引等实际应用中的不足,通过采集"潮汐表"上的整点数据,利用Windows+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平台,开发出电子潮汐图表.在上海港船舶引航实践中试用表明,该电子潮汐图表简单明了、方便实用、易于推广应用;借助该电子潮汐图表,船舶驾引人员可方便地查看每个潮位站任意时刻的精确潮高,对减轻船舶驾引人员工作负担,减少可能出现的差错,保障航行安全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船舶进出港口的安全和效率,针对船舶进出口航道双通道航道有一条通道局部关闭,船舶需要变道绕行另一通道的情况,提出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的NaSch船舶交通流模型,建立一种航道局部缩减的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 CA)船舶交通流模型.结合船舶实际交通情况给出计算机数值仿真的船舶交通流时空斑图以及发生意外时的事故 恢复空斑图.针对一个算例,运用模型分析影响通道通行能力的警戒区长度设置、船舶到达率等交通要素.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应用于决策模拟以提高航道通行能力、减少船舶滞留.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整个航道系统的通过能力,避免航道资源闲置浪费,在NaSch模型的基础上制定船舶追越和对遇规则,建立可变道的双向航道船舶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模拟允许变道和禁止变道两种情况下的船舶交通流,得出船舶流量、平均航速与船舶到达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允许变道可以在不影响交通秩序的前提下有效增加整个航道系统的船舶流量和平均航速:当航道船舶交通流较为密集时,允许变道可以明显增加船舶流量;当航道船舶交通流较为稀疏时,允许变道可以明显增加平均航速。  相似文献   

10.
船舶安全航行系统风险分级ANFIS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实现对在航船舶的风险评估,建立船舶安全航行系统风险分级ANFIS模型.该方法分层列出4级影响船舶风险值的风险因素,通过模糊推理系统初步定义各项风险因素的隶属度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和典型在航船舶历史数据,运用模糊神经网络的自学习性对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实现对船舶风险的客观评估.得到的数据对比图及误差图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使典型数据充分加入,有效克服建模中的主观影响,并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较客观地评估在航船舶整体风险.  相似文献   

11.
船长与引航员的信息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如何更好地安全引领船舶进出港口的问题,根据国外港口的船长与引航员信息交流资料,国内外相关公约、规定和驾驶台资源管理原理等,针对洋山深水港水域特殊,进出船舶尺度大、吃水深等特点,制作上海港引航站洋山深水港船长与引航员信息交流卡.实践表明,船长与引航员信息交流的开展,促进引航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对厦门港引航风险进行更有效的识别和评价,建立厦门港引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相对于评价等级的隶属度,根据三角模糊数的几何特征计算各指标的模糊权重,建立厦门港引航风险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初步解决现有风险评价方法中存在的单值评价导致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为厦门港引航风险分析与评价提供一种更科学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引航作业安全、周围船舶通航安全,提高港口运营效率,以引航员登离轮水域为研究对象 ,在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引航员登离轮水域多目标选址模型, 以青岛港引航员登离轮水域为案例,通过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优化结果与现有两处登离轮点相吻合,另可增加第三处外海登离轮点,供进入青岛港的超大型船舶进行引航员登离轮作业。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过能力,减少由船舶交会宽度限制产生的延误,通过分析船舶超宽交会现状,建立仿真逻辑模型,运用Arena进行离散仿真试验。采集长江口深水航道交通流数据,设置不同的船舶交会宽度限制,对大型船舶进出港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不同交会宽度限制对船舶通航的影响,获得被延误船舶比例、被延误船舶数量和延误时间,进而提出提升通过能力的建议。试验表明,采用Arena进行离散仿真能够量化分析超宽交会对通航效率的影响,可为航道拓宽和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在天气恶劣、目标密集、目标被遮挡及其他复杂海况下船舶交通流统计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将目标检测算法CenterNet、多目标跟踪算法DeepSORT与凸包算法中优化逆时针(counter clockwise, CCW)判断的单线法相结合的船舶交通流视觉图像统计方法。使用Python对所选的数据和场景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enterNet在多场景检测中比YOLOv3更优秀;基于目标检测的多目标跟踪算法具有良好实时性,能够有效对抗因目标抖动、密集、被遮挡等所导致的目标丢失,继而减少船舶交通流统计时常出现的漏检、错检和重复统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