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Altmetrics指标在机构知识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意义]鉴于目前机构知识库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技术支持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欠缺对机构知识库质量控制与内容评价的有效方式的研究,利用Altmetrics可以弥补传统计量学方法评价和机构知识库质量控制方面的不足。[方法/过程]根据机构知识库的特点,从机构知识库整体、特定资源和发布者角度提出可用于机构知识库评价的Altmetrics指标;依据不同的机构知识库开发平台系统,归纳总结其所具有的Altmetrics功能,并进一步结合实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总结国内机构知识库建设发展的情况及其现有的评价指标,发现传统评价指标可以与Altermetrics指标互相补充,认为Altermetrics在机构知识库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通过调研国内外新一代机构知识库的研究现状和服务需求,分析关键技术和功能特点,提出发展趋势,为建设新一代机构知识库发展提供建议。[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研究对机构知识库技术和功能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并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新一代机构知识库的11个关键技术、标准和协议。最后通过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新一代机构知识库在框架、功能、服务目标等方面的发展趋势。[结果/结论] 新一代机构知识库发展趋势包括:从机构学术仓储到机构信息基础设施;从自存档到自动提交;从独立平台到与科研管理系统融合与发展;从学术成果管理平台到学术资源服务中心;从学术成果数据检索到大数据语义研究支持;从成果存档到新型学术交流社区;从应用计量指标到建立全新学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altmetrics指标是对传统文献计量指标的有力补充。随着altmetrics研究的发展,国际上许多机构知识库已经应用相关工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那么,altmetrics工具在我国机构知识库中的应用是否必要和可行是一个现阶段极受关注的问题。[方法/过程]在altmetrics应用背景扫描和可行性分析基础上,分别从应用工具的选择、嵌入步骤和插件类型等方面梳理altmetrics工具在机构知识库中应用的相关问题;总结国外基金、科研、医院和高校等机构在整合altmetrics工具后取得的实际效果。[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在我国已建立的机构知识库中嵌入PlumX插件是一个十分切实可行的方法。国外的PlumX相关实践已显示出6个方面的成效:可视化展示基金投入的产出情况;帮助年轻的科研人员展示成果影响力;基于学术交流指标预测引文影响力;激励科研成果的缴存,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信息;更好地满足对小学科小专业科研成果评价的需要;提升机构成果的国际可见度和同行认可度。  相似文献   

4.
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意义]高等院校已经成为机构知识库建设的主力军,机构知识库的建设策略是影响其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开展机构知识库的建设策略研究,可为高校图书馆机构库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于提升机构库的资源建设水平和成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方法/过程] 通过对国内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当前中国高校机构库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建设策略。[结果/结论] 当前中国高校机构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普及率低、资源容量较为有限、资源类型单一、平台开放性差、资源获取困难等。结合重庆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实践,从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等3方面系统阐述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建设策略。最后分析机构知识库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2002-2009年国外机构仓储评价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构仓储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机构仓储从系统建设、内容组织、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评价,找出机构仓储在实践或服务管理方面的不足,以推动机构仓储向良性轨道发展的过程。其经过了评价先导期与评价实践期的发展历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研究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其评价指标为系统指标、内容指标和管理指标3个维度。评价内容包括相关者对机构仓储的认知态度及其存储行为评价、基于机构仓储的电子出版评价、机构仓储的自存档评价、机构仓储的系统化评价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旨在回顾应急信息质量评价研究,梳理相关研究结构及内容特征,并展望未来研究。[研究设计/方法]基于“全评价”体系的评价六要素对21世纪以来国外应急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论/发现]国外应急信息质量评价研究集中于医疗健康领域,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包括来源、交换获取、内容、表达、效用五个维度,主要指标有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及时性。未来研究趋势是大数据环境下网络应急信息质量评价、混合评价方法、构建完善的应急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创新/价值]从“全评价”体系角度系统梳理国外应急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进展,有助于从信息质量方面提升国家公共危机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雷聪仪  张娴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9):132-142
[目的/意义] 对现有科研院校技术转移效率评价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开展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效率评价方法和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 系统梳理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从评价研究实施对象、影响因素研究、评价指标研究、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4个方面总结现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探讨未来研究发展方向。[结果/结论] 现有研究的局限主要在于:高度关注大学评价,面向科研机构评价的针对性研究极度匮乏;关注与技术供体相关的效率影响因素,对环境相关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较薄弱;国内研究中对于技术转移成效的经济和市场维度评价考量不足;缺乏具有应用性与实操性的定量化评价方法及模型。未来研究将关注以下方向:加强面向科研机构尤其是新型研发机构的针对性评价研究;强化影响因素作用的定量化测度;重视质量、经济与效益维度的评价指标;深化评价模式与工具创新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论多维视角下中文科技图书学术影响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在分析当前图书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的数据应用特征,从多维角度建立中文科技图书学术影响力评价体系,进行图书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有益探索.[方法/过程]采用书评分析、引文分析、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在评价的基本框架内选取27个研究指标并将其归纳为4个维度,在确定权重的基础上选取医学领域3个学科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实证分析结果给出了3个学科不同类型最有影响力的图书目录;发现科技图书呈现长尾分布、外文图书翻译版影响力高等特点.最后利用CALIS馆藏图书馆数量对实证分析评价结果进行验证,证明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芳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5):146-152
[目的/意义]探讨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特点,基于研究现状提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的建议。[方法/过程]从整个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视角出发,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从评价主客体、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工具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分析当前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当前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内容存在多样化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指标责任主体不甚明晰,缺乏顶层指标体系设计,评价客体不全面,评价客体的研究成果未整合,缺乏与其他文化领域的比较研究,以及轻效能评价。从评价机制、评价视角、评价框架设计及以效能为导向设计评价指标等方面提出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芳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0):60-65
[目的/意义]分析当前机构知识库中引入Altmetrics的主要模式和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机构知识库引入Altmetrics的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对香港大学学术库、匹兹堡大学机构知识库引入Altmetrics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归纳机构知识库引入Altmetrics的模式以及各模式的特征和适用情形。[结果/结论]机构知识库引入Altmetrics有3种模式:嵌入式,直接嵌入已有altmetrics应用或代码;集成式,在机构知识库平台中集成altmetrics应用与数据;共享式,商业altmetrics平台与机构知识库共享对象元数据。机构知识库引入Altmetrics是机构知识库发展的趋势,模式二和模式三有融合的趋向。当前机构知识库引入Altmetrics时最重要的问题是在元数据结构层面要设计覆盖机构知识生产全过程的对象元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建立面向科研管理的机构知识库,通过对机构知识库的知识资源进行实时储存、追踪、统计分析,为科研管理提供支撑服务,发挥机构知识库在科研评价、科研追踪、科研监管、科研决策及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方法/过程]通过分析科研管理对机构知识库的现实需求,了解目前机构知识库的现实功能及其不足,进而提出将机构知识库和科研管理相结合的机构知识库建设方案。将机构知识库融入科研管理流程,通过强制呈缴政策、利益保护政策等政策支持,以及查重、查新机制,绩效评价中的机构知识库承认机制,分类管理、分级共享机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机制建设,确保机构知识库融入科研过程,实现对科研管理和科研创新的全面支撑。[结果/结论]将机构知识库建设放在整个科研环境中,实现机构知识库与科研管理的有机结合,为科研管理提供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探讨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考核评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为构建科学规范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估机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方法,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公共图书馆第六次评估定级、文化馆第四次评估定级、2016年博物馆评估等考核实践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考核评估存在评估指导法规缺乏、评估实施主体单一、评估运行规范缺失、评估结果反馈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加强评估法规建设、构建多元评估主体、完善评估运行机制、优化评估反馈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机构知识库集成服务系统是机构知识库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知识产出保存和共享,对于构建科研信息基础设施、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对国内外已有的机构知识库集成服务系统进行调研,对系统的主要功能、关键技术及开发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并基于开源软件eXtensible Catalog快速构建一个中文开放知识库集成服务系统。[结果/结论] 建立起一个覆盖中国科学院、国内高校、港澳台高校开放机构知识库的集成服务系统,可对促进我国学术资源开放获取与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为提高引证检索服务效率,方便科研人员自助查询收录引证报告,扩展机构知识库提供的科研评价服务功能,开发基于机构知识库CSpace系统的查收查引功能。[方法/过程]对人工查收查引服务的关键流程和细节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机构知识库扩展查收查引功能的必要性,设计功能实现流程图,实现科研成果显示、收录类型和引用次数、他引次数统计、施引文献和SCI、EI、CSCD等详细信息导出功能。[结果/结论]基于机构知识库的查收查引功能经过测试和评估,可以达到95%以上的收录引用准确率,相比人工检索,服务效率提高明显,可以帮助图书馆节省人力资源约75%。真正实现机构知识库对查收查引服务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期刊影响力评价是科学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用领域,对于优化期刊质量、促进科学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综述国内外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从传统指标、影响因子系列评价指标、H指数以及衍生指标、类PageRank及其衍生指标、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基于社交媒体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以及跨学科期刊评价方法出发,总结现有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的特征及其不足之处。[结果/结论]现有评价指标融合度较差,较少考虑引文偏态与自引问题,且新兴的基于社交媒体的评价方法可行性有待商榷。未来应重视深度融合评价指标,引文偏态改进方法多样化,社交媒体期刊评价方法规范化以及跨领域期刊评价方法体系化。  相似文献   

16.
王琳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3):144-148
[目的/意义] 对《基于科学计量学指标的科研评价》一书进行评介,旨在为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详读全书,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本书的特点和精华。[结果/结论] 该书具有研究体系完整、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结构清晰、研究指标易于量化等特点,运用科学计量学指标和测度方法来进行科研评价,可为评价科技期刊质量以及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评估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总结国内外图书馆评估研究现状,为我国图书馆评估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评估基本理论、评估主体、评估内容、评估体系与指标、评估方法5个方面对国内外图书馆评估研究进行全面梳理与评述,并提出图书馆评估未来发展方向。[结果/结论]从研究内容看,国外评估主体多元化,国内评估主体单一;国外评估内容由绩效评估转向成效评估,而国内依然注重投入评估;国外评估方法呈现综合化趋势,国内则以定性方法为主;国外广泛采用国际标准进行评估,而国内评估指标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从研究类型看,评估理论研究方面有大量关于引进国外评估方法和成功案例的介绍,而实践应用研究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开放同行评议的学者影响力评价方法,即通过归纳收敛开放同行评议内容,形成能够表征学者不同层面影响力的多个标签簇,从而从质量层面多角度探索学者影响力,并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方法/过程]调研分析国内外现有学者影响力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构建基于开放同行评议的学者影响力评价方法,并以开放同行评议平台F1000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基于开放同行评议的学者评价方法是一种新的评价角度,实现了对学者的多角度评价,增加了学者影响力的饱满度和辨识度。分析表明,该方法与文献计量评价方法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对传统评价方法的一种补充。传统的定量分析与开放同行评议方法的结合将是未来学术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