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科学计量学主流研究领域与热点前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基于对《科学计量学》杂志的研究与回顾,找出科学计量学领域进入发展时期后的主流研究领域和热点前沿,探究其演进脉络,并绘制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方法/过程]借助Bibexcel与SPSS软件,通过共引分析与因子分析法,得出科学计量学在各发展阶段的主流研究领域;通过共词分析法,利用CiteSpace II软件,对科学计量学3个阶段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分别进行识别与可视化。[结果/结论]引文分析、科学合作、科研评价一直是科学计量学在发展时期的主流研究领域,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对象不断扩充,研究方法不断完善,并逐渐引入社会网络分析等其他学科方法;随着发展阶段的推移,研究热点与前沿的网络密度不断提高,研究前沿动态转变过程中的转折点也不断增加,科学计量学领域的研究更加丰富和深入。创新性地对科学计量学的主流研究领域和热点前沿进行分阶段分析,可以更清晰地展示出发展时期科学计量学的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梳理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识别与预测学术论文临床影响力的相关文献,以期为推进科学研究临床影响力评价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界定学术论文的临床影响力评价相关概念,明确临床影响力评价问题的学科属性,并阐述学术论文临床影响力评价的动因。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临床影响力的量化特征、识别与预测方法进行细致梳理,并列举了获取“跨界引文”数据的工具。[结果/结论 ]在科学计量学视角下识别与预测论文临床影响力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未来,需要多学科、跨团队专家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加快论文临床影响力评价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学术论文临床影响力评价与大语言模型的深度结合,开创学术论文多维度影响力智能化检索与评价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科学计量评价指标》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和评价了匈牙利科学计量学家Péter Vinkler的最新著作《科学计量评价指标》。该书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科学计量与科学评价理论研究体系,基本反映了当代西方科学计量领域主流的理论架构、研究内容和方法,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结构严谨、视角独特的特点。可以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为科学计量研究人员、科研管理人员的理论研究或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创造力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造力评价是创造力研究的核心内容。面向科研领域,从情报学视角调研利用文献计量方法评价科学创造力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基于国内外文献调研,从基本概念、应用发展历程及独立评价指标比较分析几个方面介绍和评述文献计量评价科学创造力的发展情况。[结果/结论]利用文献计量手段对科学创造力进行评价,为情报学学科参与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相关研究均有待深入,后续可从理论探索、知识评价、合理评价几个方向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学科体系内部的知识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使得科学计量学的数据对象日益充盈丰富。在科学计量学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的情况下,辨析科学计量学的数据对象,对科学计量学进行方法论的梳理显得尤为重要。[方法/过程]根据科学计量学数据本身的特点及用途,将数据对象分为发文数据、引用数据、使用数据和替代计量数据四种类型,并分别探讨四大数据对象的研究意义和相互关系,梳理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总结研究成果。[结果/结论]在综合整理分析四大数据对象内涵、方法和意义的基础上构建出科学计量学从数据对象、研究方法到目的用途的整合分析框架,有利于科学计量学研究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科研评价是科研管理的有效手段,但科研评价的具体实施常常备受争议。明晰科研评价的基础理论,有利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实际应用中透彻理解与正确采用恰当的工具与方法,促进科研评价的良性循环。[方法/过程]本文将结合科学计量学、科学学等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从科学的发展、同行评议制度、代表作评价制度、定量评价的常见误区、传统文献检索系统的转型五个方面阐述对科研评价的思考。[结果/结论]事实证明,科学计量学、科学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已经并将继续为科研评价体系的完善与落实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提出用“社交媒体计量学”这一术语概括以社交媒体信息为逻辑起点的系列计量研究的构想,并论述在Altmetrics逐渐发展成熟的背景下提出社交媒体计量学的必要性。[方法/过程]梳理社交媒体的定义、特点和类型,介绍Altmetrics诞生前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术语概念,界定社交媒体计量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同时分析比较社交媒体计量学与Altmetrics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从对Altmetrics和对计量学科整体发展作用的角度论证用“社交媒体计量学”这一术语概括以社交媒体信息为逻辑起点的系列计量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合理性。[结果/结论 ]社交媒体计量学是在以社交媒体为场景的网络环境下呼之欲出的计量学分支学科,它围绕社交媒体这一新的信息载体,研究社交媒体用户之间及其与科学信息的交互特征与规律,从而提炼社交媒体信息的科学价值。这一术语的提出能够为社交媒体相关计量研究尤其是国内研究开辟新的研究思路,从而促进学科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线科学交流中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构建在线科学交流中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和模型,丰富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分析目前学术评价研究中指标的特点,参考Altmetrics指标体系,选取国内几大权威在线媒体平台为研究平台,获取相关指标数据。其次,通过与被引频次和下载量的相关性筛选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最后,以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通过对学术论文在网络环境下的影响力研究及评价,改进传统学术论文评价模型的单一性和片面性,优化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 科学有效地评价各类高校的科研投入与产出现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估、监督、管理与激励,为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系统地检索国内外科研评价文献,参考现有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初步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高校科研评价基础指标体系,并在专家咨询和调查后修改完善已构建的指标体系。[结果/结论] 研究构建的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可从核心指标与拓展指标两个部分对同类型但科研实力不同的高校进行客观、合理、周期性的评价,从而促进高校科研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Web2.0环境下的科学计量学:选择性计量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春丽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4):52-56,92
介绍一种Web 2.0环境下的科学计量学理论——选择性计量学。指出选择性计量学与网络计量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选择性计量学与传统科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对象有所不同。综合分析选择性计量学在时效性、覆盖面和科学交流过程方面的独特研究意义。总结可以在多种开放存取平台和学术社交网络中提取的选择性计量学的评价指标。以Total-Impact工具为例,分析选择性数据集来源和选择性计量类型。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期刊影响力评价是科学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用领域,对于优化期刊质量、促进科学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综述国内外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从传统指标、影响因子系列评价指标、H指数以及衍生指标、类PageRank及其衍生指标、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基于社交媒体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以及跨学科期刊评价方法出发,总结现有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的特征及其不足之处。[结果/结论]现有评价指标融合度较差,较少考虑引文偏态与自引问题,且新兴的基于社交媒体的评价方法可行性有待商榷。未来应重视深度融合评价指标,引文偏态改进方法多样化,社交媒体期刊评价方法规范化以及跨领域期刊评价方法体系化。  相似文献   

12.
数据期刊同行评议视角下科学数据质量评价指标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 在数据期刊同行评议的视角下识别并构建科学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增强对科学数据质量评价的理解,为数据论文同行评议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利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选取20个数据期刊的数据同行评议指南作为质性研究的原始资料,并使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关联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通过理论饱和度检验对编码结果进行检验。[结果/结论] 最终构建数据论文同行评议情境下的科学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出数据内在质量、数据表达质量、数据访问质量和数据效用质量4个主范畴和14个评价指标,并具体分析指标的含义及分类,帮助数据论文作者和评审者深入了解科学数据质量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推广层出不穷,及时开展推广绩效评价研究,对识别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细化推广渠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所帮助。[方法/过程] 分析构建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推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于绩效棱柱模型剖析其影响因素,利用德尔菲法、灰色统计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推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结果/结论] 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的"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喜马拉雅FM的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推广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从内容、形式、资源、技术、特色、宣传等维度入手,提出传统文化类有声书的阅读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茜  谭宗颖  钱力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4):143-148
[目的/意义] 梳理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价的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估体系的建立,优化科学研究管理政策实施效果。[方法/过程] 基于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文献,从影响力评估关键知识骨干角度梳理其评价范式、理论模型、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结果/结论] 当前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价范式分为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两种,核心理论模型有多维评估模型、SIAMPI模型、收益评估模型、沟通模型、逻辑模型5种,主要从产生条件和结果体系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估应坚持科学服务社会的价值导向,加强对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的可操作性和定量化研究,挖掘与整合科学研究社会影响的多元数据。  相似文献   

15.
��[Purpose/signific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rengthen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promoting cultural prosperity, the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audio books has emerged one after another. Carrying out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udio book reading promotion in a timely manner will help to fin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udio book reading promotion, refine the realization channel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udio book reading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assistance for carrying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Method/proces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udio book reading promotion.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prism model, it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udio book reading promotion performance. Using Delphi method, Grey statistics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construc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udio book read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determine the weight.[Result/conclus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raditional culture audiobook read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isting of 3 first-level indicators, 12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54 third-level indicators. Based on thi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audio book reading promotion of Himalayan FM is carried out. Finally, starting from the dimensions of content, form, resources,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propaganda, etc., the promotion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udio book reading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6.
蒋世银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6):110-115
[目的/意义] 科研评价中指标权重计算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科研机构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提出利用信息论方法来计算指标权重,为指标权重计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过程] 基于DBpedia数据集,利用信息论方法计算出的指标权重和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排行榜已有的指标权重,同时对榜单前100名大学机构进行排名,并将排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 实验发现利用本文提出的权重计算方法得出的机构得分结果与上海交通大学已有指标权重的得分结果皮尔逊相关性为0.980,斯皮尔曼相关性为0.939,并且其排名顺序和上海交通大学给出的排名顺序皮尔逊相关性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均为0.939。以上两个排名结果的得分相关性和排名相关性极强,证明本研究中关联数据的权重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为国内期刊开展科学数据管理提供思考与借鉴,并结合国内相关现状提出期刊科学数据管理框架以及合理的发展建议。[方法/过程]通过调研选取国外开展科学数据管理较好的15家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科学数据管理相关政策、科学数据提交、仓储平台和开放获取等四方面的特点。[结果/结论]得到如下启示:制定完整的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建立详细的科学数据提交流程;关联专业的科学数据仓储平台;积极促进科学数据的开放获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研成果创新力指标S指数的设计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探讨成果创新力指标设计原则、原理,提出相应指数并进行实证研究,为科研评价体系中创新力评价维度的确立提供理论与指标参考。[方法/过程]首先,结合经典指标的设计经验、科研评价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库恩范式转换理论,明确成果创新力指标的设计原则。其次,通过对科学发展过程、科研创新产生与扩散机制等的研究,说明成果创新力指标的设计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S指数及累加S指数的计算公式。最后,进行指数计算、与影响力指数的对比分析、不同扩散阶段的精细评价及成果创新力分区等实证分析。[结果/结论]讨论S指数可靠性,总结指数特性、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并对其在创新扩散现象与规律研究、促进学术规范、确立科研评价体系创新维度中能够起到的作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教育部、科技部2020年发布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对意见推广后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改进思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从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目的、评价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对规范使用SCI论文评价的适用范围与存在问题进行探讨。[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规范使用SCI存在少部分SCI期刊质量不高、SCI论文只适用于微观评价、代表作“代表性”不够、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难以兼顾、评价管理有待改进等等问题。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以高水平SCI期刊作为评价依据;强化黑名单制度;宏观评价要发挥SCI论文的主导作用;鼓励采用一些文献计量指标进行评价;微观评价建议兼顾代表作与SCI论文数量;一般高校对研究生毕业论文应该有所要求。最后指出,SCI论文的规范应用需要深化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解决SCI论文的评价问题需要循序渐进;要重视SCI论文的科研符号功能。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数据出版过程中的数据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丹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3):124-129
[目的/意义] 梳理不同科学数据出版过程中数据质量控制的特点,总结数据质量控制当前面临的挑战,分析相关责任者现状,以利于更好地理解数据质量控制的发展趋势与特征。[方法/过程] 从数据出版模式入手,选取每一种出版模式下的典型案例,归纳总结其数据质量控制的实践、标准,进行不同模式之间的对比分析,总结异同,并发现问题。[结果/结论] 展示、出版和存储数据的方法不同,导致质量控制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别。大多数期刊未提出与数据质量控制相关的建议和要求;数据知识库从技术方面完成数据集的质量控制,将质量控制作为数据存储、保存和服务开发过程的一部分;数据期刊拥有最详细的数据质量控制过程,并且与数据知识库合作进行数据的获取和存储。随着数据出版机构的发展,数据质量控制将会出现更有效的建议和最佳实践,但前提是必须解决可获取性、数据格式及评议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