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深入研究英汉语新闻标题的语言和修辞差异,有助于促进新闻英语和新闻翻译的教学。本文从语言和修辞两个方面对英汉语新闻标题进行了比较,旨在更深入认识新闻英语的语言特征,并更好地欣赏新闻英语中的修辞韵味。  相似文献   

2.
刘晓晖 《编辑之友》2015,(10):99-103
20世纪汉语文学典籍英译的发展日益成熟,海外出版出现了5个鲜明的发展阶段:1910-1919年酝酿期、1920-1929年小高潮期、1930-1959年平稳发展期、1960-1979年高潮期和1980-1999年回归平稳发展期,且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演变特征.进入21世纪,海外英语世界的文学典籍翻译出版状况虽至今未现高潮或迭嬗,但前景可观.研究20世纪以来的汉语文学典籍海外英译出版动态,对于了解汉语文学典籍的翻译走向,掌握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具体状况以及找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可行性战略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古籍翻译跨越时空,不仅涉及语言理解问题,亦涉及文化传承问题,由于语言、文化、思维等的差异,最易造成译者的表层理解从而引起误译.文章基于前人研究,结合古籍英译的特殊性,借接受理论探讨古籍英译的文本选择、意义实现和读者的接受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位于西北和西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科技期刊,由于投稿作者多为少数民族,加上没有标准和规范规定;所以汉文版期刊中少数民族语人名的英译一直比较混乱,主要体现在姓和名顺序不统一、大小写不统一、采用中英文结合及方言的译法等.本文主要针对蒙古族人名英译问题进行探讨,以与同人讨论. 蒙古族作者人名英译常见的几种形式如下: 1)人名按民族语读音拼写,首字母大写,其余全部连写.如“哈斯朝鲁”译为“O.Hascholu”[1].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它不单是语言的转换,更确切地说,是文化的转换.汉英两种语言具备不同的特征,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由于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中国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开始"研究"汉语,在讲汉语的环境中生活,受汉文化的影响,汉译英时就容易产生中式英文.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探讨汉语新词特别是传媒新词——包括传媒本身与传媒常用新词英译——的与时俱进.作者认为,新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鲜明的政治内涵,在尊重惯译的前提下,译者对某些新词译文进行不断补充、更新、修正,是外宣报道富有鲜活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本篇文章主要从新词语的含义、特点和汉语新词的维吾尔语翻译原则和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汉语新词语的翻译原则和汉语新词语的维译方法,其中包含3种翻译原则和6种翻译方法,使汉语新词语的维吾尔语翻译更加科学有效,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关联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贾平凹作品德译本中有代表性的译例,探讨汉语独特文化内涵词的德译策略.研究表明,译者在进行原文释义时,应灵活运用直译、厚译、意译等翻译技巧,尽可能寻找文化意象间的对等性或关联性,当出现文化缺省时,应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寻找最佳关联,满足读者的认知和谐.  相似文献   

9.
中文译英文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社会文化不同,英汉民族观察、概括事物各有自己的视角和审美观,由此产生的表述的差异和失误常常也会体现在翻译中。笔者在编辑实践中,发现不少中译英的句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通畅、不妥帖、不精练、不准确的地方,需要编辑精雕细刻、锦上添花,使译文达到“信、达、雅”,进一步提升图书的科学性和可读性。 下面以笔者在编辑“21世纪国际商务英语丛书”(《实用翻译》、《商务谈判》、《图表单证详解》、《文本写作》和《案例分析与法规选读》五个分册)中遇到的问题为例,谈谈如何把好中译英出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运用现代传媒进行对外宣传报道,是我们传播中国文化,推广中华价值观,增强国家软实力,扩大国际影响,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改进汉语新词的英译质量是跨文化传播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将探讨汉语新词特别是在大众媒介上常用的新词英译原则与译文整治.  相似文献   

11.
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兼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翻译英汉习语要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就要同时处理好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矛盾.既要遵循英语习语的本意,又要译出其蕴涵的文化,同时还得考虑译出语的信息传递度.本文试图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特点的借鉴、汲取和兼容的角度,探讨英汉习语翻译文化的兼容性和可译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技期刊应坚持国际化的文化视野和辩证的翻译观,提高英文的信息含量,倡导"形式为内容服务",细化科技期刊英译的规范。文章推荐了英文摘要规范化的一些具体要求,并建议编辑与作者共同努力提高科技期刊英译质量及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13.
杨柳 《中国出版》2016,(10):39-41
传统文化经典的英译工作构建起中国文化话语向世界推广的有效路径。基于中西翻译史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历史阶段、存在问题的探究、趋势的展望,有助于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精神价值,推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深度与广度。而基于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历史演进路向与学术理路的考究,实质上强化了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问题导向,展现了中国文化典籍英译水平的成熟,彰显了我国在文化全球化中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一、汉语拼音拼写中国人名的现状分析 通过分析期刊的目录、眉题、著者姓名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主要责任者项目等所在位置汉语人名的拼写情况,发现满足"汉语人名按姓和名分写"[1]36和基本满足"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形式"[2]163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跨语言信息检索成为众所瞩目的研究课题.分析了汉英跨语言检索的必要性、翻译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学术会议.提出以更广泛的角度看待汉英跨语言检索,积极参与国际评估,将促进汉.英跨语言检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名的翻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名的翻译问题李俊生许多科技期刊都有英文摘要,其中的作者署名就译得多有纰缪;在一些外版刊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国际性专业学术会议的论文集中,中国作者的署名翻译得更是五花八门。不正确或者不规范的译名容易在国际交流中造成混乱,贻患无穷,应该引起我们科技出...  相似文献   

17.
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跨文化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新闻翻译显得越来越重要.新闻是用不同语言书写的,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而新闻翻译必然涉及文化翻译,译者应具备跨文化意识,充分调动自己对异文化的敏感性,才能使译语读者不仅能获得原语新闻记者所报道的信息,而且还能获得与原语新闻读者大致相同的教育或启迪,获得与原语新闻读者大致相同的信息享受或文学享受.本文旨在通过新闻翻译中与文化相关的一些实例,说明在从事新闻翻译时,译者除了要熟悉译入语和译出语的语言特点外,还应加强自身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平时要深入研究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和翻译学,有意识地学习中、西方两种文化.  相似文献   

18.
刘杨 《大观周刊》2011,(9):21-21
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容置疑,然而,在对其英译的过程中却不免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即文化差异。本文首先追溯我国翻译史的三个阶段,然后进一步探讨分析和解决唐诗宋词英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19.
防止人名地名的拼写错误刘洪涛于富群笔者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经常发现一些作者在汉语拼音人名地名拼写中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直接影响了汉语拼音使用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按照汉语拼音拼写中国人名及地名,不但使我国国内有了统一的拼写...  相似文献   

20.
对近年出版的中文科技期刊中蒙古、维吾尔、藏族等少数民族作者人名英译的情况作了调查,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少数民族人名按民族语读音拼写;中文人名中加间隔点的其英文人名中也加间隔点;只有名没有姓的也按姓和名分开拼写来表达等,提出了正确译写少数民族人名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