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在建设"体育强国"大背景下,高校体育出现了"学生体质下降、学生运动兴趣与习惯脆弱、高校与职业体育严重脱节、学生体育深度素养严重不足和高校体育与大众体育错位"等问题。通过论高校体育与"体育强国"的关系,以及高校体育内部诸要素关系,得出高校体育今后发展应加强"确立课程的教育属性和功能,明确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关系,试验体育社团性质的准实体化与运作的准市场化,深度挖掘高校体育文化"等工作,这些正是体育强国前进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高校体育对学生的体育思维与体育行为的重要影响.指出高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一环,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关键,为此高校体育教育必须作相应的改革,为适应新世纪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需求,高校体育教育必须作好对大学生进行终生体育教育工作,转变观念,改革高校体育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说明终身体育及终身体育思想,并对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两者的相互关系,明确要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得高校体育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合格人才的需求服务。  相似文献   

4.
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的提出,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将阳光体育运动理念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并对体育教学课程及教学模式进行深化改革和创新,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有效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本文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以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在高校体育中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迫切性十分明显,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应当也必须把终身体育教育放在一个重要位置.高校体育教育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合格人才的需求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当然,只有让学生对体育充满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而信息化教学方式正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因此,本文首先介绍高校体育信息化的必要性,然后指出我国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的特性,分析当前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困境,最后探究改善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导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爱好,养成终身体育观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作为学校体育最高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应尽快改革现行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对教学环境进行改善,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首都高校学校体育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都高校体育现代化状况的研究对于反映我国高校体育现代化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对于促进和引领全国其它地区高校体育现代化具有先导性意义和价值。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选取首都19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这些学校的调查研究,探讨首都高校体育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为进一步促进首都高校体育现代化提供参考。本文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1、首都高校在校生规模与体育经费的投入都较大,其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基本能够满足首都高校体育活动的需要。2、首都高校体育教师的研究生比例还有待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3、首都高校体育现代化面临的首要工作是所有的高校都能完全实施新《纲要》。体育课上课时数符合和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首都高校现代化教学媒体使用情况良好,能为学生建立信息化的体育学习平台。4、首都高校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良好,学生早操、体育社团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已成为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和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5、首都高校开展了较多项目的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活动,学校运动队数量较多,参与运动队训练的学生也较多,这些都为大学生的体育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为实现首都高校体育的现代化提供了支持与保证。  相似文献   

9.
在正确认识什么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法学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法学教育相关的5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以推动高校体育改革为前提,针对大学校园体育社团的发展,首先围绕其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展开叙述,其次以某高校为例提出了几点建议,目的在于明确体育社团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体育社团优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在问卷调查和访问的基础上研究当前长春市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进行体育消费的水平,体育课教学效果等体育锻炼的现状,探讨促进其中的不足和改善途径,从而为优化大学生体育行为,促进其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帮助。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社团和体育社团内涵的基础上,界定了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概念;阐述了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具有自愿性、互益性和非盈利性的特征;具有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发挥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实施素质教育等功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功能契合人的本质内涵,对于学生具有巨大的能动性作用,符合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学校体育场地现状及其与学生体质健康关系进行研究.方法:以2014辽宁省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为基础,以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数据为样本,对学校体育场地配置状况与学生体质健康关系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辽宁省学校体育场地,对于小学阶段,场地的校均数量与学生肥胖检出率相关显著(P<0.05),场地的生均面积与素质和肥胖检出率相关显著;而对于初中和高中段上述指标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学校体育场地配置状况与学生体质健康具有一定的关联,这种关联对于小学阶段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大学生健康的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从而推动大学生闲暇体育的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身心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学习的顺利进行、运动能力的增强以及体育意识的形成都有积极的意义.其有效开展需要制度的保障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并积极开发、应用社区活动资源,体现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6.
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的体育群体,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相比,他们具有很多特点。通过多年体育游戏课教学的实践,结合教育理论,阐述了如何利用体育游戏课培养体育院系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阳光体育运动俱乐部模式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阳光体育运动俱乐部模式教学是人性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和教师,还可以做自我评价。教学内容尽可能弱化竞技成份,突出娱乐性,健康性,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需要,把学生真正吸引到阳光课堂中来,建立起“健康第一”理念,养成终身体育锻炼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8.
从体育院校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研究现状入手,通过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分析,明确图书馆在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中的优势及作用。以吉林体育学院图书馆为例,解释说明适合于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肥胖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模式构建与运动处方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中体育教育目标是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然而,大部分学校体育教育还未能达到要求,存在着肥胖学生不参加或应付体育课现象。通过调查目前我国有14.13%少年儿童患有肥胖症,体育课堂不甚重视这部分学生的身体锻炼,出现体育教育不全面性。为此,构建肥胖学生参与的体育课堂模式,并设计以减肥为主的训练计划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经过实验此模式受到肥胖学生欢迎,运动处方设计合理,效果理想,体现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主要采用问卷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本科在校生的情商水平从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认知他人和人际关系五个维度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和普通专业大学生样本的情商水平属于中等偏上,同时体育专业学生情商整体水平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普通大学生相对于不锻炼与体育锻炼不足者而言,体育锻炼达到推荐水平的大学生可能有更高的情商和生命质量,体育锻炼时间越长的大学生则可能有更高的情商;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认知维度上,艺术表演类的被试得分显著低于专项为田径/游泳、集体球类及小球类的被试;人际关系维度上,田径/游泳的被试得分显著高于集体球类、艺术表演类的被试。这个结果出乎意料;坚持1年以上运动的人因为运动而对情商水平的影响差异不大。体育运动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通道,因此本文讨论不同运动参与情况下大学生情商的差异,初衷在于将传统学校体育能够从单纯的身体职能性和技术性的培养目标中解放出来,从而提请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注重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中情商教育效果、进一步深化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无疑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