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伟大革命"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基础上,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问题挑战,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还"要不要革命""要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是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性开端的。这条道路有两个本质规定,即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所以与马克思主义发生本质的关联,是因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必须经过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来为之奠基,而这场社会革命历史地采取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定向。然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生本质关联的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本质的联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不仅展现出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的重大意义,而且展现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对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重大意义。这是一种"世界历史意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展现出世界历史意义,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在于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而且在于:它在完成现代化任务的同时,在占有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正在积极地开启出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刚刚迈入新世纪的征程之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途和命运受到中西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即重新反思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及其新哲学观的精神实质,自觉地审视、总结该学科的历史与研究现状,科学地预测其未来发展走向;表现出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积极的寻求创新的态度,并且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挖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义",推进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核心或"基石",既不是传统教科书体系认为的物质,也不是当前的实践唯物主义主张的实践,抑或有的学者提出的人、活动、社会存在等,而是强大而深厚的现实的日常"生活世界"--真正的"人类世界".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科学说明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和拓展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为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奠定了基础,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维认知;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还在于这一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求破除机械僵化的教条式理解、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构成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逻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最终落脚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逻辑上,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高度浓缩的形式体现着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基本特征的规定,包含着毛泽东、邓小平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因而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体现,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对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历史任务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的新概括,它本身就是一个理论整体,体现了卓越的理论创造性,并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党在新世纪的新的理论武装。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具有显性政治哲学维度,而且具有内蕴的伦理价值维度。艾思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从历史与理论的双重逻辑,分析了社会政治运动与启蒙的内在关联,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解放与新启蒙运动的双重视域,通过马克思主义伦理价值观的民族转型和中国传统伦理价值的根基重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中国形态———"大众哲学"。大众哲学的要义不仅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的新启蒙,改造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且在于通过革命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获得了它的中国形态和中国内容,同时也标示着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实践,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社会面貌和文化形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中国化”,其必然性内在于人类文化价值演进的辩证法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文化发展的逻辑演进的必然性共同呼唤的结果。在中国革命史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解决民族与人民生存问题的利器,有效地解决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难题。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高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加强党的建设的角度,对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深入思考和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把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三个代表"抓住了人的发展的根本点,表达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要求,顺应了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因而它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和市场经济,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在深入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规律的深刻揭示;是毛泽东同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在新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失败”,反而得到了新发展,其发展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开拓创新的理论品种。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和新成果,是在新的历史下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它不仅从党的建设方面论述了三个带根本性的问题,而且从理论上形成了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总特征和总观点;是新世纪唯物史观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既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哲学基础,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包含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智慧。它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精髓,高扬了实践性的本质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的新运用和历史辩证法的新发展,开拓群众史观的新境界,运用了对人类社会联系、系统、动态和辩证的分析方法,彰显了科学理论的有机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三个着眼于"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其理论价值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坚持了认识的辩证法;实践价值在于,无论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还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都是坚持"三个着眼于"的结果,而且对于解决今后改革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命题包括三大问题:一是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依据,这个问题涉及"鸦片战争失败激起的新探索"、"辛亥革命失败引发的新思考"、"新文化运动揭示的新主题"等三个方面内容;二是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没有选择其他形形色色的"主义",这个问题涉及"十月革命带来的新视角"、"五四运动唤起的新觉悟"、"中国共产党展现的新局面"等三个方面内容;三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满足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个问题涉及"中国革命产生的新诉求"、"中国文化危机引起的新审视"两个方面内容。以上三大问题既体现了历史发展进程的递进关系,又突出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发展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而发展的。在革命期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者用马克思主义女性观来指导革命,夺取了中国女性事业的解放。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我们又在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指导下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女性方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理论系统已经日趋成熟与合理。到21世纪已经形成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历史”视野作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珍贵遗产,是马克思对近代知性思维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双重超越,彰显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的特有品格。马克思诉诸“历史”本身的实现来消灭现存事物的态度及其所孕育的釜底抽薪式批判方式。是我们特别应该习得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非历史地对待马克思哲学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贻害无穷。其学理原因在于对马克思“历史”视野的误读和遗忘。这要求我们吃透马克思“历史”视野的真精神.重新认识马克恩哲学革命的珍贵遗产,立足“历史”本身,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曾说,中国人民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历了千辛万苦的过程的,马克思主义一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历史说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辉煌壮丽的日出;但是有了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中国革命的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真正的困难和考验,还在于我们能否在革命实践中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去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和经济、物质和精神辩证关系的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所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生命线"作用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民族凝聚力越来越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作用更加凸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担当着增强民族凝聚力与竞争力、促进现代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抗风险自觉性与能力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20.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深刻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俄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典文本。它既是1938年以来中共理论学习、实践参照和方法借鉴的"范本",也是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曲折及理论迷误的认识根源之一。在当前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中,对照和辨析《教程》的历史叙述、理论概括、经验总结、时代局限,有助于诠释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路径,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构,解析中国革命建设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理论和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