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碧山咏物词所凸显的"沉郁"特征,既指凝重郁结的情感状态,又指蕴藉深厚的艺术境界。碧山词中悲悼家国之感恨与自伤身世之落寞紧密相连,形成沉厚郁结的情感内蕴;同时,碧山词为情造文,承继比兴传统、运用唱叹笔法,借咏物以抒情,从而熔铸出其所独具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周邦彦     
在宋朝,词学成为了文学的主流,而婉约词更是成为词的正统,出了很多的词学大家,将宋词前赴后继地发扬光大,成为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一代之文学"。周邦彦,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位"集大成"的词人,在文学史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末  相似文献   

3.
从"佴之蚕室"的语境文意出发,参证《墨子》中的用例,并列举现代方言词"佴"的例证,考释了此"佴"的词义,认为"佴之蚕室"之"佴"应释为置放。又通过对""与"次"的词义分析,从侧面论证了"佴"的词义。  相似文献   

4.
阐释了关公精神的内涵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关公精神的"忠、义、仁"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精神文化上的相融性;关公精神的"勇"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行为制度文化上的互补性;探索关公精神的现代意义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时代价值,旨在为中国体育文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与平台。  相似文献   

5.
语言单位问题是语言及语言教学理论中的关键问题。"字本位"理论的提出正是基于否认汉语"词"的存在这个前提。词的问题客观上已经影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因此,站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从"词"的心理现实性等方面讨论汉语"词"的问题,并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字""词"关系、"词"的地位等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视野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基本范畴之一,同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的终极意境,它在这块壶中天地中获得了更加多元的意义与更加宽广的表现空间。它强调天人相通、天人相融、天人相齐,使园林从物质空间上升为精神空间,成为万千欲求独善其身的文人墨客精神和情思的栖息之所,使得他们的精神生命在这块纳天地于一壶的灵境中得以自由地呼吸。此外,其中蕴涵的"纯任自然"的价值观及其天才般的环保思想也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中的重要虚词"之",在上古汉语中常用作近指代词,表示"此、这"意义,这一用法在贵州方言中仍在使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比较"之""这(這)"的字源及近指意义词源,认为"之"并非普通话"这"的方音读法,贵州方言中"之"作近指词语是古汉语词义的遗留;而本方言中将普通话中的"这些、这个、这时、这里、这样"等"这"类语词读作"之些、之个、之个时候、之点、之个样子"等"之"类词,是一种同义换读现象。  相似文献   

8.
有着"挂冠教授"之称的马叙伦,首次倡导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是新中国首任教育部长。"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章太炎,是唯一有资格给孙中山写墓志铭的"章疯子"。马叙伦与章太炎两人堪称莫逆之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留下了许多生动故事。"挂冠教授"马叙伦马叙伦,1885年4月27日生于杭州,是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政论家,哲学家,教育家。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详细地论述了"狗"在英汉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及其在语言这一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形式的不同,由此得出结论:在英汉互译时,应把握中西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努力寻找对应词或对等词,使译文与原文的"功能相似,意义相符"。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与颜色词同音但在语义上没有联系的同音单字词,如"虹"代替"红",对随后出现的色块产生启动效应,探讨色词同音词能否对Stroop任务产生和色词同样的干扰效应,同时考察在意识与意识阈限之下Stroop任务加工的特点.结果发现:与颜色词同音的非颜色词产生类似颜色信息的启动效应;在意识阈限之下色词同音词和颜色块同样产生顽固的Stroop干扰效应;Stroop效应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1.
南涧彝族是澜沧江流域彝族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调查小组对其进行了实地田野调查,对该地区的彝族文化有了总体认知。文章从调查概况、调查主要内容、调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等角度,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跳菜"是南涧彝族自治县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宴席舞蹈,是当地彝族祭祀活动和招待贵客而举行的一种隆重的上菜仪式,历史源远流长,体现了彝家人坦荡、活泼、乐观的天性,凝聚着彝家人热情好客的感情,既是南涧彝族的一种粗犷、原始的舞蹈艺术,又是南涧彝族饱涵文化内蕴的一种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解诗主要着眼于语义分析。文化方面,内容涉及到的由注释说明,但不深谈。通过专意于《诗经》的文化内涵探析,总括出由内容直接述说的民俗文化、由形式刻录的咒祝文化和由隐语暗示的意识文化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敦煌俗赋从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戏剧性特点,其说唱结合的音乐性特点,仪式、服饰及场景的装饰性,代言体的结构方式,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人物心理的表演性描写,语言的动作性、口语化,幻想虚拟的浪漫情节,喜剧与悲剧两种风格特征,显示出和文人赋体文学的巨大差别,具有突出的戏剧性特点.敦煌俗赋的戏剧性因素成为后世戏剧文学和白话小说的滥觞,在文学史、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价值取向从表象上去理解 ,是紧跟时代文明发展的步伐 ,直接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建的基本问题。从实质上看是站在更高更广阔的视野下对捍卫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深刻思考 ,具体说就是在新世纪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认识能力和哲学方法论的发展变化,教育研究方法在人文化和综合化中逐步成熟。本文拟从"质的研究"的涵义、社会起源、特征、优势与不足、发展走向及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层面一一阐述,以求对"质的研究"这一范式有更科学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7.
试论明清浙东内家拳的拳理技法及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自16世纪前后的明中期开始,中华武术苑地里已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诸家拳艺技法。其中,在技艺上体现为以静制动的浙东内家拳出现,是继主于搏人的少林拳之后中国武术的又一次里程碑式的发展,对后来传统武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然而,尽管历史上留下了诸如黄百家有关内家拳拳理技法的记述,但对这些材料如何读解以及该拳理技法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价值,长期来少有研究者涉及。文章围绕世传的所谓《内家拳法》、内家拳的拳理技法及其文化价值等问题进行论述,希冀能对有关传统武术理论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和谐",它是建立"尚武竞和"武术思想文化的重要依据,是将武术运动项目竞技的特点和规律(工具理性)与其育人的特点和规律(价值理性),以及制度建设统一起来的战略发展性的研究。竞技武术偏重于"夺取锦标"外延性研究,忽略了武术对人的灵魂,即武术"和谐文化"的研究,这是制约中国武术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建设适应中国武术在世界发展所必需的人本位的武术文化和制度文化,对其加以规范,以提升中国武术"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舞龙运动审美艺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典型调查访问法、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等,对舞龙运动的审美艺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舞龙运动具有:1)“北刚南柔”、“壮美与秀美”的美学风格,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力量美、造型美和动态美的审美艺术特征;2)“圆缠滚跃”的审美艺术特征。舞龙运动是一项愉悦、喜庆、健身的民族体育活动,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傈僳族是我国历史上迁徙较多的少数民族,在历史时期,经过多次大规模迁徙,形成了今天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大杂居的情况,与此同时,傈僳族内部小范围的迁徙也是频繁的,历史文献中记载的"迁徙无常",成为对傈僳族的准确评价。文章复原了傈僳族从唐到清的迁徙过程,分析了其迁徙的特点,并找出了其迁徙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