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境是语用学的重要概念,在它的多种功能中,对翻译影响最大的是其制约功能.由于构成语境的因素是多样的,因此这些因素对翻译的制约作用也体现在翻译的不同层面.其中较为显著的是原语物理语境对原文文本语义的制约,译文读者认知语境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制约,及译入语社会语言语境对译文文本译语的制约等.充分认识语境的制约作用对于成功翻译具...  相似文献   

2.
关联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和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这三个交际者。为了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交际,译者在译文中往往会采用显化或隐化的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语境和意义,从而获得最佳关联,提高翻译的效度,顺利完成翻译这一言语交际过程。  相似文献   

3.
无论将英语译成汉语,还是将汉语译成英语,不仅要关注原文和译文的遣词造句,还要关注原文和译文的语境,以便准确地把握原文,有效地落实译文.语境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从词语的词典意义选择、语法判断以及文化涵义等方面都能充分说明这一点,大量的语例分析亦可见语境对翻译活动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翻译中要想对原文有忠实而准确的理解,译者除了要考虑原文的语言因素语境以外,还必须需考虑到非语言因素语境对于话语含义的制约,这样才能更好的译出原语的语用意义.本文旨在通过一些翻译的实例,来具体分析一下非语言因素语境之一的情景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情景语境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5.
连贯是语篇的基本特征之一。翻译时我们首先假定原文语篇是连贯的 ,那么其译文在语篇上也必须是连贯的。有些衔接不太明显的语篇 ,内容也是连贯的 ,受话人根据语境、语用等语言外知识来掌握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达到交际目的。译者在翻译时 ,要对原文语篇所涉及的语篇外部影响语篇连贯的非语言因素进行分析 ,从而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语篇层次上的意义与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6.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揭示了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特点.以《围城》以及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的英译本FortressBesieged为例,探讨了会话含义对文学翻译如何实现等效翻译的指导意义,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在文学翻译中,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语言,有助于译者捕捉原作字里行间的弦外之音,在译文中准确传递原文的隐含意义,实现译文与原文的等效.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是会话含义理论以及交际理论的深入发展。关联理论下,语言使用可以分成解释性使用以及描述性使用。关联理论将翻译看作是对原文内容动态推理的过程。译者需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文化环境推理作者的真实意图,读者也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下解读以及阐释译文。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视域下,阐述了关联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研究了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依托课程教学的合理化设计、教学方法的科学选用、教学实践练习的加强以及交际语境的营造提升翻译教学中关联翻译理论应用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与文化差异的语言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的一个观点是推理在理解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承认语言的交际过程或信息的理解表达过程是一个推理过程;而翻译正是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再表达的过程,因此也是一个推理的过程。本文试举例说明这一理论和方法可以解决文化差异给语言翻译带来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来探讨汉语新闻标题的英译,认为关联理论翻译观对翻译有着极强的解释力。翻译是译者在原文语境和译文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基于汉语新闻标题自身特点,结合汉语新闻标题英译的具体实例,说明最佳关联性原则可以使译者有意识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从而有效地向读者传达原文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太大,翻译得当并非易事。因此如何尽量以合乎习惯的译文巧妙地表达原文中整体的意义呢?本人根据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些许体会,浅显的分析一下翻译理论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