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髓,至今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兼爱"的伦理涵义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感情层次和利益层次。感情层次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普遍地爱;利益层次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得到利益。"博爱"是基督教教义中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彼此相爱,爱一切人。"兼爱"与"博爱"有两点是相通的:一是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彼此相爱:二是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知恩图报是人的一种本性,你爱别人,别人就会加倍地爱你。墨家的"兼爱"思想的人性基础与基督教是相同的,因此把它作为构建现代社会普遍伦理的文化资源,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释"春"     
"春"一词的命名理据,实源于"屯"."屯"的本义为"草木之初生",而"春"一词实际上是"屯"的引申义."春"字的"从屯,从艸,从日"的甲骨文形体,是在所从分化的"屯"字的基础上加上部件"",以强化春天开始草木萌芽之义,又加上部件"日",以表现春天和太阳的运动有关.从发生学的角度而言,"春"的形体构造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用"螳臂"、"沙虫"二典,喻指弱者与强敌对抗,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典故用在镇辽20余年,战功煊赫的李成梁身上很不妥当,而用在明末一度降清、旋即反叛的李成栋身上则很合适.康氏在文中用了"委婉"修辞手法."能疑"见于贾谊<论积贮疏>一文中,今人训释各不相同.我认为"能疑"是"罢拟"的简写,它音、义均同"睥睨."是单纯复音词中的叠韵联绵词."远方"亦见于贾氏此文中,它的含义恰与字面意义相反,实指京畿近处.贾谊在文中也用了"委婉"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刘勰"通变"一说,就当前学界在复古与重变方面的分歧,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南朝文风新变有三次,彼此间并不相同.刘勰的"通变"思想与同时的永明新变基本一致,与其不同的是此前的元嘉和此后的"宫体"新变.所以说,"通变"就是他那个时代的新变.南朝不同时期的文风不同,不能将宫体新变与南朝整体新变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5.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我国刑法新增加的罪名.此罪的设立引起了是"新利剑"还是"免罪符"的争论.本文认为此罪严密了刑事法网,是打击职务犯罪的"新利剑",有利于更好的打击职务犯罪,指出此罪的关键在于正确适用,提出了执行此罪的一些宏观举措,以期正确发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打击功能.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教法、学法、教学法、教学方法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力求从辨析中,探寻"教学法"、"教学方法"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由于"法"与"方法"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教学法"与"教学方法"也并非完全等同;"教学法"是上位概念,既包括教学的方法也包括教学的原理;"教学法"并非教法与学法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由教法、学法和连接二者的组织法共同构成;"教学方法"也不等于教导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简单组合,而是由教导方法、学习方法,以及在二者之间起纽带作用的组织方法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中庸与"中道"思想的比较,阐述了"中"是二者思想的共同基点,具体体现在"中"的涵义的界定、标准的规定、评价、实现的态度以及实现的方式五个方面;对二者思想的少许差异之处加以说明;阐释了"中庸"与"中道"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说"旬"和"匀"     
本文考定"旬"的本字为"云","钧"的本字为"匀".  相似文献   

9.
释"妃"     
分析了"妃"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为"从女,从巳"的会意字."妃"的形体义为有生育能力的成年女性.<说文>"从女,己声"的形体分析不确.  相似文献   

10.
徐淑华 《职大学报》2007,(1):121-121
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切实发挥党组织"党建带工建"的主导作用和工会组织"工建助党建"的能动作用,工会应做好八"结合"工作,即做好与党建的组织建设、干部配备、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工作目标、活动设置、阵地建设、工作机制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神圣"思想是其诗化哲学进一步玄冥化的呈现,蕴涵着"神圣"、"神性"、"神"的三位一体的内在气脉,涵摄着"自然"与"真理"的交织融合."神圣"逃逸了形而上学之桎梏,启示形而上学域外的另一维"它者",其是对人类世界不可知的留白,同时也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反拨.关注"神圣",旨在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里对人类世界说"不".  相似文献   

12.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携眷来到秦州,三个月后,又移居同谷.对于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的缘由,学界有不同看法.有的论者认为杜甫西行是有所投靠,其"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的所"因"之"人",当指杜佐和赞公.有的论者则认为"从杜甫秦州诗中看不出他有所投靠".从对杜甫秦州诗及其它相关作品的分析中可知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是有所投靠,而所"因"之"人"不只是杜佐和赞公,主要是投靠同谷防御判官韦十六.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不再"和"再不"可以互换,实际上两者之间在用法上有着许多区别,很多情况下,两者不能互换.翻译时要仔细分析"不再"和"再不"的含义,采用英语动词、词组、副词、形容词,结合一定的时态、语态,才能把汉语原本的意义准确传达.  相似文献   

14.
主要采用历史回顾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和实践应用法等,对"健康"与"健康第一"思想作综合考察,研究认为:"健康"是产生传统养生思想的动因,主要包括动静规律、形神兼备、均衡发展、阴阳合气."健康"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概念,今天世界所认同的健康观是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的.在学校领域中两次提出"健康第一"的思想是以学生体质下降为社会背景的,新的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也是以此为基础所构建的,并成为今后学校体育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简要概括了"直引结构"的语言结构特征,探讨了"直引结构"中转述分句和引语间貌合神离的句法关系并指出其根本原因是"直引结构"所使用的独特的"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段造成的.认为对处于边缘地位的"超语句"结构进行语法分析需要一种新的语法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新儒学未能充分地认识到"内圣"与"外王"在古代与现代呈现不同的结构形式,以致于未能看清这一结构由古代向现代转化的关键所在.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内圣"与"外王"的通透之处在社会的第三域,即公共领域.在我国,只有加强公共领域的建构,才能使得"内圣"与"外王"的关系发生结构性的改变,使得二者形成相互通透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两课"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然而,要达成这一目的,首先必须提起学生对 "两课" 学习的兴趣.为此,"两课"教师必须学会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使之能够化被动为主动.笔者认为,注重"两课"教学中的人文因素,是达成此一目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副词"却"进行了再分析.指出:"却"的基本作用是表示转折,并且应分为两类,即转折副词"却"和情态副词"却".前者是基本语法意义,后者是派生语法意义,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语义联系.尝试结合具体的句式,用比较的方法指明"却"不具有"进一层"、"恰巧"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在春秋三传等上古文献材料中,"以"作为动词具有"带领"这一义项,是"帅"(或"率")的同义词."以"和"帅"在"带领"意义上的区别有四1."以"可以涉及个体的人或动物,"帅"则不能;2."以"的带领意义有时是强制性的,或特指"押着","帅"没有这种用法;3."以"涉及的对象可以是物品(置于运载工具之上),"帅"一般不涉及物品;4."以"、"帅"用于军队时,"以"可以涉及本国军队、外国军队和包括本国军队在内的盟军,"帅"则只涉及本国军队和包括本国军队在内的盟军而不涉及纯粹的外国军队.  相似文献   

20.
"想来"与"看来"在现代汉语中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其词汇化、语法化及语义、句法的研究在近年来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通过"想来""看来"的语义演变及词汇化、语法化的历时性研究,对"想来"与"看来"的词性演变及语义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