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板块训练理论与分期训练理论提出的背景及核心思想进行必要的梳理,运用逻辑分析法对这2种训练理论优缺点进行对比与概括,研究表明:板块训练理论是一种以分期训练理论为基础的中周期训练模式的创新理论,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它是否适用所有运动项目训练还有待验证,是否适合运动员早期基础训练和一般身体训练存在质疑;分期训练理论是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变化规律为逻辑起点所构建的一套训练理论体系,是一个客观的、开放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是板块训练理论的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板块训练理论和分期训练理论之间的学术争论由来已久,运动训练学界学者应辩证理性地看待分期训练理论与板块训练理论的学术之争,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既要汲取2种理论的精华,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们的局限性,力图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多的原创理论。  相似文献   

2.
在运动训练中两侧性迁移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式,对开发运动员的大脑潜力,提高运动智能,促进运动技术能的形成,提高运动成绩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为运动员“高原现象期”、肢体一侧受伤期的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为运动技术的更新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少儿体操运动员运动智能训练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少儿体操运动员智能训练进行了研究,认为重视智能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提高竞技能力,并详细分析了智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原则和越野滑雪项目运动特征的研究,针对越野滑雪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举例并进一步说明了不同原则在该项目中的应用,为如何科学地把握训练过程,以实现训练效益最大化,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提出并研究了训练理论和训练实践的实质与体系。运动项目规律的实质是其项目本质,即项目特性;训练活动规律的实质是其训练个性。其中运动项目规律及其项目特性内在的规定着训练方向,训练活动规律及其训练个性内在的规定着训练方针。认识运动项目规律方法论的核心是“对立统一”原理指导下的矛盾分析法,其中抓项目本质主要是分析运动项目的竞技能力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矛盾方面;认识训练活动规律及其训练个性主要是分析训练对象的矛盾特殊性,以及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与阶段上的特殊性。运动训练的基本体系包括认识运动项目规律与训练活动规律,把握训练方向与训练方针,即以确立训练核心为方向、优化训练行为,从而确立科学的训练观念,进入训练实践。训练实践的实质是具体训练具体施行。在训练过程中,伴随着运动员的疲劳恢复与多学科的训练监控以实现运动员的应激适应生成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6.
心理训练是以运动心理学理论为科学依据,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运动员心理施加影响,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过程。篮球运动的心理训练是在训练过程中,以篮球运动的规律和特点、运动员的类型、应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社会对运动员的心理影响为其依据。着眼点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使之达到最佳表现水平。  相似文献   

7.
对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是运动训练领域的新课题。对于排球项目来说,核心力量可以保持运动员的身体姿势,促使身体各个环节有力地结合与发展,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8.
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性和个性具有差异,赛前运动训练内容应根据运动训练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安排。运动训练的实践研究表明:1、不同类型运动员,运动训练过程的转型期不同,其转型间的”据点”存在着差异。适时抓住转型间的“拐点”,变换不同的训练内容、方法与手段,是运动员有效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2、由于不同类型运动员存着不同的转型则和“拐点”,因此必须根据转型期的特点,合理安排训练的量或强度,并把握好成绩增长的两种类型,即突变型和量变型,使运动员成绩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育是展现高科技的窗口。这反映了当前竞技体育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科技的投入和配合,多学科、高科技、新技术已多方面地应用到竞技体育的方方面面,对提高训练运动员技术水平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意义。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各阶段训练任务的完成,以及达到创造专项运动最高成绩的目的,都是依赖于科学训练方法的正确运用。现就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案设计分析如下:身体素质训练和水上专项训练的方案与安排表如下:表1 力量训练重复次数与最大负荷的百分比类型1234训练项目一般力量力量耐力爆发力绝对力…  相似文献   

10.
散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若干生化指标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14名备战广东城运会的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3周后,运动训练对其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监控运动训练。结果显示,大负荷训练3周后,运动员BU、C、CK、LDH和MDA值均显著升高(P<0.05),而Hb、T、及SOD值均显著下降(P<0.05),变化幅度可以反映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对训练的适应及恢复情况;对生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监控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1.
身体训练,不仅是技术训练的基础,同时也是战术训练的基础。一名运动员身体机能发展的范围越广,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越高,就越能够保证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各种复杂的技术,并进一步促进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后不同时相机体免疫机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短跑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后不同时相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状态,以监控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观察了15名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在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白细胞数及IL-1的变化,分析短跑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水平。结果: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免疫球蛋白即刻有不同程度下降,而白细胞数和IL-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调整后各项免疫指标恢复。结论:采用监控运动员免疫指标变化的手段能客观、准确地评定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免疫状态的改变,为教练员及时调整运动员训练强度,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运动训练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运动训练“以人为本”的内涵及与此有关的两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通过运动训练实践手段,以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缩是运动训练“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从运动训练管理层面上看,教练员应作为主体,而在运动训练实践层面,运动员是主体,运动训练的终极目标在于通过运动员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过程,达到其自我价值实现的“身心并完”。  相似文献   

14.
摘要:传统的高原训练通常在一地进行,本研究尝试采用先在多巴进行2周训练,后到昆明进行2周训练的方式,以了解这种高原训练的训练特征和机能变化。本文采用实验法,对北京体育大学校游泳队7名健将级男子运动员进行跟踪观察并测试生理生化指标,训练时间为第十二届全运会前10周。训练后运动员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游泳比赛。结论如下:1)本次高原训练的训练学特征为:第一和第二阶段以有氧训练为主,负荷量较大;第三阶段重点在高强度无氧训练,负荷量减少;第四阶段以调整和恢复为主。 2)本次高原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基础心率并无显著性影响,体重在上高原3周后显著性下降,下高原后1周即恢复至平原水平。3)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和血睾酮显著上升,说明高原环境和训练安排对运动员机体产生了适应性变化。4)在3个月时间内,7名高水平运动员全部提高运动成绩,说明这种全新的高原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成绩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强度训练对散打运动员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12名男子散打运动员在冬训大强度训练后,运动训练对其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以监控运动训练.结果显示:大强度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CD4 、CD4 /CD8 细胞比值均显著变化(P<0.05),恢复24 h后,NKT细胞有显著差异变化幅度可以反映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对训练的适应及恢复情况;综合指标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监控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6.
手球运动的协调力量,爆发力量是运动生物力学中人体内力和外力作用原理的具体体现,加强手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就是将这些力量素质训练与技术动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技术的应用更具力度和实效性。在这一方面,同样必须遵循三从一大科学训练原则,才能使专项力量训练的成果更直接地作用于提高运动员掌握手球技术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17.
从茅鹏的"一元训练理论"看刘翔的训练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传统的运动训练理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竞赛制度和解释运动员的训练,于是,茅鹏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元训练理论”。章针对传统训练理论的不足对“一元训练理论”进行了解释,并结合刘翔训练的成功经验进一步阐述其理论的优越性,为运动员训练实践的安排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主要采用实验法探讨不同的放松训练方法对游泳运动员训练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渐进放松训练作为运动领域中心理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之一,不仅能促进心率的恢复,而且这种效果可以持续一段时间,有助于运动员第二天能更好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并会对运动员的心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能有效降低运动员心境状态中的消极因素(紧张、愤怒、疲劳和慌乱),提高其积极因素(精力和自尊)。  相似文献   

19.
实力接近的攀岩运动员之间的比赛,其心理品质、心理训练水平对比赛的胜负起决定作用。从攀岩运动的特点出发,结合运动心理学理论和训练实践,对攀岩运动员的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进行探讨,以期能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年来中长跑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实践证明,运用“模式”的中长跑速度节奏计划进行训练,能合理地分配运动员体力,更进一步地培养运动员的速度节奏感和自控速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