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艺文志>、<新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国史.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八部书目为中心,从各书目小序对"地理类"的认识发展、"地理类"收书数量的变化、"地理类"子目细分的变化等三个方面对"地理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明史·艺文志》宗室集部著述考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史·艺文志>集部云"各藩及宗室自著诗文集,已见本传,不载",然考之本传,几无所录,故<明史>传、志之间在内容编排上有较大的疏漏之处.而其他文献资料所载明代宗室集部著述凡196种,可补<明史·艺文志>集部之缺.  相似文献   

3.
<崇文总目>现存的三十篇类序,有十二篇或者可以拾补前<志><<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遗阙,或者已经突破前<志>成说,展示出了中补前<志>的学术功用.另有十三篇或详叙社会功用,或概迷门类源流,也凸现出了扬弃前<志>的学术智慧.尤为重要的是,还有四篇或厘清新类始末,或总结学术规律,更彰显出了超越前<志>的学术价值.此外,还有正史类序一篇虽学术意义不大,却是北宋中叶时代精神的折光,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总之.<崇文总目>类序颇有价值,是可以与<汉志><隋志>小序并驾齐驱的.  相似文献   

4.
杨超  张固也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3):131-144
从著录时限、收书数量、资料来源、分类标准、具体解题5个方面,对清代以来补志五代艺文的8种著作(即徐炯《五代史记补考·艺文考》、陈鳣《续唐书·经籍志》、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宋祖骏《补五代史艺文志》、汪之昌《补南唐艺文志》、唐圭璋《南唐艺文志》、杜文玉《南唐艺文志》和张兴武《五代艺文考》)加以探讨,指出其优长与不足,以此来反映目前五代艺文补志的概貌,并就进一步深入考证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5.
缪荃孙著述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民初文献学家缪荃孙的著述,<清史稿·艺文志>始有著录,其后经<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江苏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缪荃孙研究数据索引>等史志和专著,以及<缪艺风先生著述目>、<<缪艺风先生著述目>补>等专门论文的逐步清理和续补,已得缪氏著述百余种,但各家限于条件,所载数量与缪氏实著仍有差距,本文新考得各家失载缪著三十种,并一一撰写了简要提要.  相似文献   

6.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都是由国家统一组织编修的综合性目录,是我国古代目录发展史上的三大界碑.本文就我国古代目录学由初创到集大成的发展概况来清晰地呈现"集部"在三部目录书中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7.
史志书目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志书目包括:历代正史艺文志、经籍志及其补作;历代国史艺文志、经籍志;政书、类书中的书目,以及地方志中的书目.史志书目对目录学发展有发凡起例作用,学术价值极高,保存书目资料最为系统、完整.应当加强对史志书目的整理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8.
《隋书·经籍志》录有"《婆罗门书》一卷",不明为何书。后人均推断此书为东汉时由西域传入,清人顾櫰三《补后汉书艺文志》归入佛书类,姚振宗《后汉书艺文志》归入小学类。音韵家据《隋志》称此书有"十四字能贯一切音",遂以为反切的开始运用与音义一类书的发生不先不后和梵文字母的传入同在东汉时代,《婆罗门书》成了中国反切起源于西来梵文的铁证。  相似文献   

9.
<合刻五家言>题为锺惺编纂评点,然该书中<德言>是覆刻孙鑛评<刘子>一书,<道言>和孙鑛评<文子>评语也相同.此书实是一部书贾托名的伪书,其收录的<刘子>、<文子>、<文心雕龙>等书的版本值得重新考察.  相似文献   

10.
一月五日 星三 腊月初七日 晴寒如昨 王剑英来,与之论<古今人表>(<汉书>)著者之意在通古今、别善恶.或以缺今人,非原书者,非也.今人即<纪>、<表>、<志>、<传>所别.  相似文献   

11.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的编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中国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经学家、小学家.自幼喜读书,涉猎甚广,毕生潜心研习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及清人文集,著述宏富,生前出版专著三十余种,如<汉书·艺文志通释>、<史学三书平议>、<郑学丛书>、<清代扬州学记>、<清人文集别录>等,曾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赞誉和重视.其中<说文解字约注>是张舜徽先生年五十后倾尽心血写就的鸿篇巨制,可谓是今人研究小学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2.
明修《元史》未立《艺文志》,清代学者对其进行了补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金门诏、黄虞稷与卢文弓召、钱大昕三家。三家补志著作对填补《元史》无《艺文志》之空白,反映元代图书之繁盛,在分类方法之创新及著录内容中对《元史》和其他志书之补正上,都有所成就,从而为后人研究元代学术文化指示了门径。  相似文献   

13.
《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解题的私家藏书目录,收录比较丰富,共著录书1496部,除去重见者为1492部,基本上包括了南宋以前我国古代的各类著作,尤以收罗唐、宋(北宋和南宋初)时的书籍更为完备。可补《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之阙。更有不少书籍在今天已残阙,甚至亡佚,因而就显得有较大的史籍参考价值。《郡斋读书志》以其著录丰富,解题完备翔实,不但开私家目录优良传统之先,而且为后世目录学家所推崇仿效。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就是仿《读书志》而作,同时称该书“其所发明,有  相似文献   

14.
邵永忠 《图书馆杂志》2003,22(10):71-73
明修《元史》未立《艺文志》,清儒对其进行了补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金门诏、黄虞稷与卢文衷、钱大昕三家。三家补志著作对填补《元史》无《艺文志》之空白,反映元代图书之繁盛,在分类方法之创新,及著录内容中对《元史》和其他志书之补正上,都有所成就,在目录学史上有较大影响,也为研究元代学术文化指示了门径。  相似文献   

15.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我国官修史志目录学著作中的三座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学术流变.通过考察三部目录学著作对道家文献尤其是<庄子>相关文献的收录情况,我们可以对<庄子>在古代较为复杂的传播与接受历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隋书经籍志》是一部版本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经籍志>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经史子集命名的史志目录,又是一部版本目录,其<总序>部分是一部写本目录,而正文部分则著录了大量的同书异本.<隋书经籍志>成为一部版本目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编撰<隋书经籍志>是一个较大的工程,绝非一人所可为,其预修者有待详考.而书中所提"传拓之本",似为"响揭"之误.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7.
唐以前之子部名家类著作,有两次高峰:一为先秦公孙龙子辨坚白同异,见<汉书·艺文志>;一乃魏晋时期识鉴人伦之作,见<隋书·经籍志>.汉魏之际,学术大变迁,以致二者虽均为名家,却大不相同.此前的研究重先秦而轻魏晋,为数不多的魏晋名家研究又都集中于<人物志>,忽略了魏晋诸名家类著作作为一个整体的共性.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隋书·经籍志>所载魏晋子部名家类著作之书名、作者、亡佚、辑佚情况,并通过比较今存之<人物志>与辑佚所得之<士纬>,找出魏晋名家在观念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郭良玉 《出版参考》2006,(29):38-39
辍学之后,安心家居.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读了许多书:<水浒传>、<荡寇志>、<镜花缘>、<老残游记>、<天雨花>……  相似文献   

19.
图书的计量单位,在书目著录中要求统一。而古代书目,《七略》以下,不统一的不乏其例,类归起来,大概有三种类型。一、篇卷并用。首创其例者,《七略》,其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承之。从其例者,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铁大昕《补续后汉书艺文志》,侯康《补后汉书艺文志》、顾槐三《补后汉艺文志》,曾朴《补后汉书艺文志并考》,张鹏一《隋书经籍志补》,姚振宗《三国艺文志》,侯康《补三国艺文志》,秦荣光《补晋书艺文志》,徐崇《补南北史艺文志》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史上的二十四部正史中有艺文志者仅六部,清前期兴起了正史艺文志补撰之风,迄今为止的三百余年间共产生补正史艺文志六十余种,其中现存四十余种。这些补志丰富了我国古典目录学的内容,它们和原有的正史艺文志成为整理传统文化遗产、研究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书目工具之一;正史艺文志补撰过程中所总结和积累的文献整序方法对于当前的书目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整理和研究补正史艺文志、对正史艺文志补撰工作给予恰当的评价就成为中国文化史、尤其是目录学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