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如鸟之两翼,一起组成了语言的整体。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各有特点:科学语言是供认识的,艺术语言是供欣赏的;科学语言遵循"定法",艺术语言寻求"活法";科学语言"以理造言",艺术语言"以情造言";科学语言语义稳定,艺术语言语义多变。  相似文献   

2.
史维国  金宇 《江汉学术》2022,41(2):5-12
语言与国家灾害治理、贫困治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比较语言减灾和语言扶贫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发现二者之间可以形成互动并实现途径共享.以互动关系为基础,语言减灾和语言扶贫的互动机制可分为语言减灾作用于语言扶贫的机制和语言扶贫作用于语言减灾的机制两方面.语言减灾与语言扶贫的共享途径则包括大力发展语言教育,培养多种语言人才;发展语...  相似文献   

3.
周殿生  尉亮  江敏 《江汉学术》2022,41(2):13-20
语言社情有广义和狭义、积极和消极、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的不同区别.广义语言社情同于语情;狭义语言社情,专指与语言生态环境安全相关的语言社会情况.狭义语言社情涉及国家的政治、法律和意识形态,既包括有利于语言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方面,也包括可能导致语言冲突爆发或危害国家安全的方面.狭义语言社情反映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情感、...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体时代,探究大学生语言保护策略,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语言使用的规范性,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积极健康发展。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对大学生语言进行保护,需要高校清楚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分析大学生语言失范现象,以此为基础,在语言规范使用、网络语言精华、语言学习课堂与语言使用监管等方面,实施大学生语言保护策略,实现大学生语言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语言规划是对社会语言生活的一种人为的干预,语言政策是语言规划推广的保证,语言规划的提出、语言政策的制定要根植于该语言共同体的社会背景,充分考虑民族构成、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该语言共同体所处的国际政治背景、社会变更、科技进步以及语言自身发展所造成的语言变异等各方面的情况。我国建国后的语言规划、语言政策做到了根植于国情,是较为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语言的人力资本性质,引入语言"Q值"量化其经济价值,并以此修正Grin模型分析小语种语言存在的必要性。分析结果表明:(1)语言的Q值越大时,也即这种语言的生命力越强时,人们投入这种语言的时间就会越多;(2)基于文化和政治上的原因,在小语种语言有必要保护的前提下,刻画出小语种语言存亡边界、改变小语种语言的语言态度以及小语种语言的使用人数,可以使小语种语言从死亡区进入生存区;(3)在对小语种语言保护的制度安排中,持久增加使用小语种语言的人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语言嫉妒是语言态度的一种表现。世界语言系统中,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国际地位低的语言对国际地位高的语言的嫉妒、本土语言对殖民语言的嫉妒、民间(土著)语言对官方语言的嫉妒等。语言人的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操弱势语言的人对操强势语言的人的语言嫉妒、单语单言人对双语双言人或多语多言人的语言嫉妒、语用能力差的人对语用能力强的人的语言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意象图式、语言与世界观等多重关系的分析,来阐明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制约语言篇情景。语言与语篇情景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并得出结论:语言要放在特定的语篇情景中去理解,才能有效地避免言语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的语言习得机制的作用下,足够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可以使语言学习者自然地掌握语言,语言输入是决定语言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第二语言教学不能机械地教授学生语言知识,而要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语言的习惯,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者在他们的著作中散见的关于语言的论述,从语言的性质、语言的起源和语言的发展三方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对确立正确的语言观和语言研究方法论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英语和汉语都有丰富的谚语。英汉谚语分别体现了英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态度,记述了英汉两个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过程。运用隐语理论分析英汉谚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既存在共性,也存在着个性。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市部分高校学生运动自我保护技能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北京市部分院校运动伤害事故与自我保护技能教学等相关门题的调查研究后发现,运动伤害事故与自我保护能力有密切的相关,在高校学生体育课教学中,自我保护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存在着明显的欠缺.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要对自我保护技能训练给予高度的重视,增加运动自我保护技能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实施自我保护训练.运动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健康快乐地享受体育.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00-2010年国内外有关体育运动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与分析。在了解当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进一步丰富体育运动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理论,全方位、多层面地剖析体育运动与各类人群生活质量的关系,探索体育运动与生活质量关系形成的机制,以及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将是未来国际领域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美英三国体育教师教育价值观取向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修订爱尼斯价值取向测试量表”对来自中美英三国的 4省、6州和 4城市的 1176名中小学男女体育教师进行了价值取向测试。结果显示 ,中美英三国体育教师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特征 ,三国教师具有 DM和 SA价值取向的百分率相似 ,其余 3种取向则有很大不同 ,美英两国教师所有各种取向都极其相似。中国教师比美英同行更多地倾向于 L P和 EI,美英教师更多地倾向于 SR,中国教师在所有 3项指标上与美英的差异都达显著性水平 ,而美英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具有 2 0年以下教龄的中国教师比美英同行更多地倾向于 L P和 EI,而 2 0年以下教龄的美英教师更多地倾向于 SR,三国 2 0年以上教龄者价值取向无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中美英三国体育教师都相信教学中承认学生的潜力 ,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自我尊重以及增强学习信心是教师的责任 ,文化和国家之间的差异对此影响不大 ,然而 ,L P、EI和 SR则反映了不同文化、制度、社会观念对价值取向的强烈影响 ,这可能是三个国家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社会秩序和标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妈祖民俗节庆中的体育文化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研究以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为基础,通过对莆田地区展开的妈祖民俗节庆活动进行田野式调查,探讨了妈祖民俗节庆体育文化活动的内容与特征,以及民俗节庆体育对促进身心健康、文化认同和社会和谐的意义。并从组织层面、参与人员层面和活动项目层面揭示了妈祖民俗节庆体育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民俗节庆体育传承与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中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美国Physical Best测试进行比较研究,重点对中美使用的耐力项目、身体柔韧性项目和肌肉力量项目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体质健康测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体育艺术基本理论体系构建——“体育艺术”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体育艺术"概念提出的必然性、"体育艺术"概念提出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等为出发点,运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依据体育与体育功能的本质、艺术的本质、逻辑学的原理及当今人们对体育的艺术化需求趋势等,对"体育艺术"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了研究,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对"体育艺术"概念进行了界定。为体育艺术学科及体育艺术行为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挪威与瑞典体育管理模式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瑞典和挪威体育组织管理的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政府与民办组织合作 ,共同管理 ;政府的职责主要是提供经费和制定方针 ,而民办组织负责体育事务的全面管理 ;俱乐部构成了体育组织的基石 ,活跃在俱乐部中的志愿工作者和他们所做的大量义务工作支撑着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探讨当今世界高水平足球比赛中后腰技战术的运用和规律,分析双后腰打法的技战术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在后腰技战术引用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方法,主要以南非联合会杯四强球队的后腰队员技战术打法特点为研究对象.结论:1)进攻型后腰技术特点:在中场控球时间明显多于在前、后场,作为球队进攻的策划者其主要责任在于梳理球队中场,明确进攻方向;必须具备准确的传球率、较强的耐力素质;跑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场,而攻击力强的队伍,其位置偏向于中前场;跑位意识、补射意识以及大范围转移意识至关重要.2)防守型后腰技术特点:有效的抢断、铲球、破坏球、良好的耐力素质是防守型后腰最应具备的要素;应具有突出的补位、协防意识.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从机构、对象、社会背景、联赛发展程度和限制手段等方面,对中美职业篮球球员转会和引进条件进行了比较,分析我国转会制度不完善的地方,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为中国篮球市场化、职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