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在教育与历史之间——高等教育史研究四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史不是教育与历史的简单相加 ,而是两个学科的汇聚与共生。没有教育学作指导的教育史研究可能较为盲目 ,没有历史学作基础的教育史研究可能流于空洞。在教育与历史之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是教育史学科更上一层楼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教育史作为教育学和历史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式与教育学和历史学的研究范式之间既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不同的特点。本文依据中外教育史学者对教育史与历史学关系的观点。以及我们对西方教育史与历史学研究范式各自演变历史的考察,着重探讨教育史研究范式与历史学研究范式之间的共同特点,目的在于为我国教育史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教育史史料学是教育史学科中研究史料的来源、价值和使用方法的次级学科。它是教育史研究中联结教育学和历史学的纽带,在史料内容、史料组织和史料解读等方面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科举史:教育史学科的学术增长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史是介于教育学与历史学之间的二级学科,具有跨学科的性质。20世纪初,伴随着废科举兴学堂和西方教育学科体系的引入,教育史学科成为中国师范教育的必修课程。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需要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学术增长点,教育史学科亦不例外。百年来,中国教育史学科的教学与研究领域不断拓广、加深,学科建设获得较大的发展。近十年来,国内教育史研究者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在少数民族教育史、地方教育史、专题史、校史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其中,科举史研究已成为教育史学科—个重要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学视阈来看,教育史学科应该具有实用性价值;从历史学视阈来看,教育史学科也能够具有实用性价值。教育史的“史”字不是要我们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过去的教育事件,而是要用历史与教育的双重视角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长期以来,教育史学科没有找到服务教育实践的很好的方式,仅仅满足于为现成的教育理论和现行的教育政策,向历史寻求证明。在当下,教育史学科应该面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来展开研究,以寻求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学科智慧。  相似文献   

6.
与威廉·里斯教授的对话一方面梳理了美国教育史研究范式在20世纪60年代阐释学校社会角色上发生的重大转变,指出其使用的方法及探讨的主体在不断的拓展;另一方面展现了威斯康星大学在促进教育史研究范式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教育学与历史学在课程、研讨、学位授予等方面密切合作。美国教育史研究范式的当前形态是用人文社会科学的大视野来看待教育问题,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研究范式或某一学科领域的身份认同。这对促进我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史学科的发展遇到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探析有利于促进学科自主理性发展.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应该增强实践意识,提升理论关照.需要放宽视野,主动寻求多层对话,加强与历史学研究者的合作,借鉴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增强国际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在研究方法上,借鉴解释学的思路,改变客观主义研究模式,丰富教育史研究的话语和主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教育走过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近代的学校历史教育(1903—1949)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强调,历史学应将历史教育史纳入其研究的视野,科学合理地构建基于史学视野下的学校历史教育史研究体系,从史学、教育学的角度掌握研究学校历史教育史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19世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学成为大学的一门专业性学科,以兰克为代表的“科学的历史学”的学术研究方法得到全世界的极大尊重.但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对现代德国历史命运负有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及其对德国教育史学科的影响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注意.本文从19世纪德国经历的深刻思想变迁、近代德国历史学的民族特征、1945年以来德国历史学界的反思以及对德国教育史和德国教育史学史研究的启示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尤其重视德国教育史研究的政治语境,期盼引起教育史同行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自21世纪初期,学者提出“教育史危机”(或谓“问题”)说之后,直到今日仍然是学界争论的焦点。笔者梳理了目前的主要观点为:其一,认为教育史学科生存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认为教育史学科课程被压缩、学术队伍呈现缩减趋势、成果难以发表;其二,对教育史学科属性也存在着争论,如有学者认为教育史应为历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有学者则认为教育史应为教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其三,认为本学科研究者缺乏理论指导,亦不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四,对学科体系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争论。其主要原因为:“史学”危机产生的辐射、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教育学学科属性独立的争论及师生代际文化的差异,并结合学者们的诸多论点提出对策为:争取教育史学科的独立性、突显学科的教育属性、加强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加强教育史学理论的研究以及将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融入本学科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Chinese history (a subject entirely separate and distinct from ‘history’) has long been the most politically sensitive subject in Hong Kong's school curriculum. Previous studies have analysed the policies of the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Governments towards this subject. Here, we examine the role played by the Chinese history subject community (comprising teachers, academics and officials in the Government's educational bureaucracy), and look at the way in which this has operated as an autonomous interest group. We conclude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is subject community has been a key factor limit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local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have been able to develop a coherent policy in relation to history education in general, and the teaching of national history in particular. Specifically, advocates of the maintenance of Chinese history as a separate subject with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have been able, by associating themselves with the post‐1997 agenda of ‘patriotic education’, to effectively hoist the local educational bureaucracy with its own petard.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关系以及与其相近、相关的各种教育关系之争,是近代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教育大讨论,引起众多教育家以及教育学者的关注,留下了大量的富有启发性的言论和教育观点。社会教育与各种教育关系之争,源起于国外各种教育思潮的影响以及学习外国教育的失望,肇始于国内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具有深刻的教育思想渊源与教育制度探索的背景。这些争论“话语”具有丰富的教育学价值与教育史价值,为探索适应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价值的教育学思想体系、话语体系以及制度体系,为书写中国近代国民教育史,留下了宝贵的本土经验。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教育是教育领域内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应该和学校教育一样并存并重。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却忽视对社会教育的研究与落实 ,以致于在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领域内出现了许多问题与矛盾。从社会教育的历史来看 ,办教育不能重学校而轻教化 ,厚人才而薄民心。应重新给社会教育定位 ,发展社会教育的理论与事业。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日教育关系中的社会教育,是研究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应该关注的课题。在近代社会背景下,中日社会教育关系经历着教育交流与教育侵略两个密切交织的过程,呈现出模仿、借鉴、学习和教化、奴化、日化两个既有阶段性,又互相渗透的双重特点。总结历史,我们既不要夸大教育交流的作用,而掩盖其侵略的一面;也不要只谈侵略,忽视其积极的影响。只有以史为鉴,走教育交流之路,才能够互惠互利,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试教育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素质教育,由多元读写教学逐步发展成的多模态化教育逐渐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育方式和技术的科学进步,多模态化教育所涉及的含义和主体不断扩大,对教育参与者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多模态化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评价标准的设立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近代商人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史研究领域中一个亟待开拓的园地。近代商人在对近代中国社会形势的审思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教育是国家富强之基、启民智必由教育、教育是传承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在以上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近代商人的办学特色突出表现为:鲜明的时代感、浓厚的传统伦理道德色彩、追求实学实能的教育功效等。  相似文献   

17.
海洋教育人文性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空间和精神世界,它存在于我们习以为常的海洋文学、海洋历史和海洋哲学之中,在人类的精神接受和心理建筑层面构建了强大的内在世界。海洋文学是以海洋为审美对象并反映人—海关系,以海洋为意向或背景,通过叙事、抒情等方式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审美情感,蕴含深厚人文性和审美意蕴,是海洋教育的重要版块和无尽宝藏。挖掘中国教育史中的海洋元素,对于深化对中国教育史的认识,丰富海洋文化的内涵具有拓展性意义。世界各国也通过立法推进海洋教育的举措,其所体现出来的人本因素,在实践中具有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独立性不强,形成对其他学科严重依赖性的重要原因是教育学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问题、核心概念等稳定范式。教育学在中外教育史上就没有成为过独立性的学科。教育学独立性不强既有国内的环境因素与历史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教育自身的因素。由于教育学研究对象作为事实层面所特有的综合性、整体性、终身性以及经验与实践的个性特征和作为价值层面的多元性,共同构成了教育特有的复杂性,教育学先天比其他学科更易受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的制约,教育学在社会功效上难以实现社会的需要,这些都使教育学难以建构自己独立而严谨的学科。  相似文献   

19.
1946年10月8日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颁布194号法令,建立了越南师范教育学科,至今越南教师教育已走过六十五年的历程。六十五年以来,伴随着越南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教育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与完善。进入21世纪,越南政府和社会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发展也出现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