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丘宁 《教师》2022,(9):93-95
"双高计划"于2019年起实施,"双高"一是指高水平专业建设,二是指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文章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特点及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阐述做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需从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方式、构建青年教师发展培养体系、完善团队建设制度体系、提高青年教师综合素养、树立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2.
"双高计划"是国家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与举措,旨在通过项目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高地.利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探究我国实施"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对策研究,以期进一步明晰高等职业教育当前应该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主要问题的基本路径,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志凤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61-64
"双高计划"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高水平教师是核心和根本,先进性教材是物化成效,高效性教法是创新方向.在明确"双高计划"院校"三教"改革基本逻辑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基本方向,探索其行动策略: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对接产业需求;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对接岗位人才需求;完善制度体系,构建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兵  杨婷 《教育与职业》2021,994(18):87-91
2019年,"双高计划"明确指出,要培养一批地方认可、行业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把高职院校打造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目前,"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机械类人才培养依然存在学校治理水平与企业管理有差距、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不相符、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环节不适应、国内外人才培养对接不紧密等问题.建立市场导向下"多元培养、三维融合、协同育人"的高职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机械类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均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双高"背景开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协同创新该项活动,能够满足我国社会产业发展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教师团队建设,改革教育模式,进而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实力,更好地保障"双高"计划的成功实施.现阶段,我国"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团队合作的基础比较弱,产教没有做到很好地融合.因此,这就需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结合现阶段的一些标准促进产教相互融合,让企业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来,并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培训,增强"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优化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间的资源配置,创新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船舶英语多模态教学方法,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船舶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切性是十分重要的."双高"建设背景下的船舶英语多模态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船舶英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打造,在管理学视域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在系统原理的理论基础指导下进行.系统原理中的环境、功能、结构、要素、联系这些基本条件及其整体性、目的性、层次性和适应性等特征,与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密切相关.基于此,"双高"院校要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可通过厘清系统目标、构建功能性子平台、组建高级系统、整合整体来推进.  相似文献   

8.
杨勇  康欢  林旭 《教育与职业》2021,996(20):35-41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既是"双高计划"的题中之意,更是助力"双高计划"行稳致远的内生动力."双高计划"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关系耦合交错,从"整体关系"层面进行解析,彰显出"闭环逻辑"和"多主体契合逻辑"两大逻辑关系.在厘清高职院校与专业群建设融合联系的基础上,以核心功能为轴心,以教学群体、公共部门和私人组织为支点,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功能价值体系.倡导以本原路径、信息路径、联动路径和保障路径等多维路径作为推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突破点,从而实现"双高计划"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理性转型的高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双高计划"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迈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载体,是继国家"示范""骨干"系统化建设后职业教育最大规模的质量提升工程.然而对于已经入选"双高计划"国家队的197所高职而言,如何确保"双高计划"高质量建设意义重大.文章对标高职院校"双高计划"高质量建设,重点围绕"双高计划"系统化管理顶层设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方联建共建共享、关键核心指标质量控制等6层面提出了高质量建设"双高计划"的关键路径,旨在为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19年,为了推进高职教育发展,加快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双高计划"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高职教育迈向了新的里程.要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就必须正确认识人才质量提升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人才质量提升面临众多困境,高水平师资队伍匮乏、专业群建设步伐缓慢、教科研创新力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双高计划"的实施.因此,高职院校应克服困难,积极探索,研究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质量提升路径,为最终实现"双高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万卫 《教育与职业》2021,996(20):12-19
"双高计划"是我国重点高职院校建设政策新的样态,兼具国际性和本土化,其基本特点是以特色为建设目标、以高水平专业群为建设基础、以改革为建设动力和以动态调整为管理手段.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必须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基础.然而,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却以体制变革为前提.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问题集中表现在尚未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民办高职发展步履维艰,"体系封闭"与"权责模糊"并立,"总量不足"与"效率不高"并存.为了"双高计划"建设的顺利实施,可采取的策略是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大力发展民办高职、正确处理政校关系和完善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2.
费云生  吴昊 《教育与职业》2022,1003(3):42-47
高职院校建设现代内部治理体系是党委领导下的科学决策、章程统领下的依法办学、开放办学下的产教融合、共同治理下的质量自治、智慧服务下的精细管理,为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高特别是"双高"建设提供了系统性保障,不仅有利于办学理念的现代化演进和"双高"项目的高水平建设,还有利于内涵建设的整体化推进和管理水平的螺旋式上升.由此,探索建立以党委领导下的治理架构为核心,以建设制度体系、架构开放办学体系、落实内部质量保证、建设智慧服务平台为主要路径的"一核四维"现代化内部治理体系,通过优化评价体系、加强跟踪考核、形成质量文化保障内部治理体系功能的发挥,为办学规范、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师资建设等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撑,助力"双高"建设.  相似文献   

13.
"双高"人员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双高"人员的党性修养,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应全面营造"大双培"意识,积极加强"双高"人员的党性培养,使他们在政治上更加坚定,思想上更加进步,业务上更加突出,为党的千秋大业输送更多高层次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与提升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正确分析高职院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优化治理的基础."双高"建设院校可通过增强师生民主办学意识、优化决策机制和决策者结构、健全内部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优化学校章程与内部治理制度体系、深化管理重心下移和基层办学自主、推进校内信息集成和数据治理、建立文化引领的绿色协同治理机制等路径提升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下的产教融合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方向,如何"以人为本""以需求为本"做好"现代学徒制"学生的教学工作是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以行为导向教学法探究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双高计划"与隐性思政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是高职院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开展隐性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实效性,促进综合竞争力提升,进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要推动"双高计划"顺利实施,需要高职院校认清当前困境,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完善隐性教育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7.
"双高计划"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新热点.文章以中国知网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收录的与"双高计划"相关的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方法,绘制知识图谱,探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双高计划"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双高计划"研究主要围绕双高专业群建设与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双高计划"建设内涵发展、"双高计划"实施路径与绩效评价4个主题.研究最后提出对"双高计划"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羌毅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55-60
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是"双高"建设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管理支撑.当前,高职院校现有人事制度存在绩效分配与"双高"建设目标不契合、岗位设置与"双高"建设任务匹配不合理、职称评聘与"双高"建设成效结合不紧密、成果奖励与"双高"建设贡献对接不明显等问题.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应遵循绩效优先、闭环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采取完善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体系、探索项目化管理岗位设置模式、试行贡献度导向职称评聘方法、推进实效性重大成果奖励制度等路径.  相似文献   

19.
李天航  王屹 《成人教育》2021,41(8):43-48
随着国家治理模式由计划向市场转变,项目制作为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在资源分配、社会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双高计划"项目作为典型的项目制,在项目建设中应遵循项目制的管理规范,但不能简单地将项目制的运作逻辑强加给高职院校.尤其是项目制特有的事本主义逻辑、择优逻辑、技术理性逻辑和管控逻辑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职院校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具体表征为:割裂高职院校发展的整体性、加剧高职院校内部分层、重显性指标和材料包装而轻内涵建设、办学模式同质化.因此,当"双高计划"项目成为高职院校又一发展机遇的同时,高职院校要对"双高计划"项目本身进行反思,并规避该项目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高职"三教"改革是落实"双高计划"、深化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突破口.当前,我国高职"三教"改革还面临诸多问题:教师层面,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培养制度和评价机制不健全;教材层面,内容陈旧,编制体制僵化,遴选机制不完善;教法层面,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理实割裂.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高职"三教"改革路径,具体包括:深化高职教师培养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深化教材编排体系,实施精品教材建设工程,优化教材优选机制;加快落实教法改革,构建现代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