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第九章图书馆的解体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员和图书馆生硬地联系起来,认为图书馆员就是"在图书馆里工作的人".连《牛津英语词典》也把"图书馆员"定义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人们看到的是图书馆员在图书馆里从事机械的、程式化的工作,他们不知道图书馆员是整理和查找情报资料的专家,因而很少有人去请求他们提供帮助.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也不过认为那里有藏书可以借阅.许多人不知道图书馆能够解答问题,甚至没有人把图书馆看成是情报的基本来源.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图书馆员过份强调了图书馆是公共机构,过份强调了这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员怎样学写专业论文●庄革发(鲁迅美术学院图书馆)许多图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只进行业务操作不触及理论研究,他们多是非图书馆专业“出身”的学历不高者,在目前图书馆员队伍中占有一定比例。这些图书馆员渴望发表专业论文,又惧怕文章写作,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社会公众对于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变迁历程,深入挖掘了造成当今诸多图书馆职业问题的原因。通过访谈1977年至今历届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发现:①人们对于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随时代的发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1970—1990年代初期,公众对于图书馆员职业的刻板印象包括:工作环境好、可以在大城市工作、可以看书等;当代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大约形成于1990年代中后期,印象则转变为:收入低、清闲、专业性不强、适合女性等;②图书馆员刻板印象与图书馆事业发展是共生关系;③时代背景参与塑造了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图书馆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与时代背景不无关系,但更多则来源于此前图书馆事业发展中未得到妥善解决的遗留问题的长期积累,如果不加以控制,必将使社会公众产生更多关于图书馆职业的消极印象,将阻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4.
我国图书馆界对职业伦理的功能定位不准,职业伦理建设主体不明,造成图书馆员职业责任不清,缺少坚定的职业信仰,加上伦理建设制度安排的严重不足,导致图书馆职业伦理建设效果不佳,影响图书馆行业形象,阻碍了图书馆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图书馆员职业化经历了至少两百年的时间.本文针对近年出现的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的理论思潮与现象,阐述了去职业化的概念,对英国、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的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现象进行了描述.研究发现,图书馆员去职业化虽然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但也可能带来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丧失、图书馆职业被淡化等问题.图书馆员去职业化主要是由图书馆的财政压力、网络环境的冲击、现有制度的制约以及专业教育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等原因造成.提出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营造图书馆员终身学习环境、慎重对待核心业务外包、变革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等防止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的对策.图6.参考文献70.  相似文献   

6.
王缨缨 《图书馆论坛》2004,24(2):63-64,113
通过学习《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并联系图书馆工作实践,对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有了较深的理解,认为《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确立了图书馆员职业观念,引导了图书馆员的职业行为,体现了图书馆精确。  相似文献   

7.
虚拟图书馆的出现向传统图书馆提出了挑战,信息时代图书馆和图书馆员职来能否继续存在引人关注。文章通过对比、分析虚拟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优劣,探讨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命运和未来。  相似文献   

8.
彭英 《重庆图情研究》2003,4(2):38-40,45
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及图书馆员面临的挑战,重点讨论了在图书馆发展的新形势下,面对高校图书馆的特殊性,图书馆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是图书馆从业人员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准则》)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具体化。它是为了我国图书馆行业自律和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图书馆员良好思想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而制定的重要纲领性件。它的颁布体现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学科馆员的神话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魏辅轶 《图书馆杂志》2004,23(7):34-37,13
本文从介绍学科馆员制度的历史、成因和特征入手,通过对图书馆本身结构分析和学科馆员发展的预测解释了学科馆员的出现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员造成的影响。并且针对性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当图书馆在不断开拓创新时,院系资料室和资料员的发展却处于停滞状态。文章剖析了资料员的发展障碍及其先天优势,提出从全面熟悉业务流程、开展特色服务、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加强与领导沟通等方面促进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谈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核心能力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根据核心能力的概念,着重探讨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核心能力的构建,从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核心馆员的培养、特色化服务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summarizes a survey conducted to discover the extent to which professional librarians in Nigerian university libraries have achieved academic/faculty status. The survey revealed that: (1) almost all professional librarians (16 or 80%) in Nigerian universities have full faculty status, coupled with mandatory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 for promotion, in 17 (85%) of the libraries; (2) publications in subject-fields and in 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 carry equal ratings; and (3) academic librarians in Nigeria are entitled to the same rights, privileges and responsibilities as their teaching counterparts. This paper urges the Nigerian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the Committee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to set standards for the attainment of faculty/academic status for professional librarians in Nigeria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学科馆员制度的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意义、学科馆员队伍的素质要求及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现实差距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高校图书馆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现状,提出了“学科馆员”制度建立及完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技术条件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增强发挥作用的极好机遇。高校图书馆完全能通过创新,增强被动性职能的主动性,获得主动性职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对图书馆提出的要求,提出了滨州医学院图书馆在评估中对硬件条件、馆藏文献建设,办馆理念,馆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如何应对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馆藏建设、读者教育、服务创新以及馆员队伍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应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Academic librarians have been wrestling with faculty status and rank for many decades and their dual identities as professionals and faculty made their identity representations in the online profile environment design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ven more complicated. Misrepresentation or insufficient representation of academic librarians' identities could lead to jeopardy of their public images with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r even trigger suspicion that academic librarians bring an impediment to academic standards by achieving less or none. Therefore, this study surveyed library faculty's online profiles within the libraries of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nd tried to assess whether library faculty are represented as who they ar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ree categories of profiles: Business-Card Profiles, Quasi-Faculty Profiles, and Full-Level Faculty Profiles, which brought out the discussion about business identification, the creative Me, and the collective We,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 to institutional culture.  相似文献   

19.
分析高校图书馆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提出高校图书馆在献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中,必须与时惧进。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在确保教学与科研需要的同时。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Librarians are increasingly moving out of the library and into the wider university setting as patrons spend more time seeking information online and less time visiting the library. The move to embed librarians in colleges, departments, or customer groups has been going on for some time but has recently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as libraries work to find new ways to reach patrons that no longer need to come to the physical library. Few universities have attempted to embed all their librarians. This case study describes how one group of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 dispersed its professional staff throughout its campuses and medical cen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