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儒家民族理论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以文化作为民族身份的识别标准,始终坚持华夏文化中心主义,反对华夏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及彼此的交流。同时又展现出明显的两重性特征:一方面积极提倡"用夏变夷",用仁爱之道去融合边疆少数民族,要求实现"华夷一体";另一方面又主张"内诸夏而外夷狄",企图将华夏与少数民族、中原与边疆隔离开来。而这从另一面又反映出儒家民族理论兼容并包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民族观也应运而生。但总的看来,尊夏贱夷、以夷变夏的观点,即汉族歧视少数民族的情况一直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中国境内的主体民族汉族已经形成.内地与缘边各民族间存在的发展差距,使彼此在文化上、心理上产生激烈的冲突和差异.随着国家统一和边疆的开发,人口迁移和民族迁徙,各民族问的文化交流与交融,既推动了汉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妇女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使其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世人的关注,确保少数民族妇女的合法权益。研究结论:我国少数民族妇女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体,积极有效地确保她们的社会地位,保护她们的经济权益和受教育的权利将是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提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模式,应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少数民族妇女权益2者为保护客体的双重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5.
元儒民族思想充满了曲折与纷争,既包含着南北方儒学家的地域差异,又有着汉族与少数民族儒学家的民族区别。他们总在夷夏、忠君、行道等观念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而无论哪种选择都将为元儒的民族思想打上由民族冲突而导致的裂痕。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塑造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复杂的民族观。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感,明显的民族价值取向的学习动机,传统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等特点。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观的局限性。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来指导正确的民族观教育。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各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特色上.以呼伦贝尔市为例,基于课堂观测,总结民族教师在讲授、提问、组织活动组织及教态等课堂教学行为的特点及与汉族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从少数民族性格特点及其生长环境等文化背景中对民族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特点进行原因探析,以此提出,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应遵循多元文化发展的原则,发挥各民族教师的优势,提高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是当地民族世代传承,共同拥有的生活习惯,是民族个性的象征性文化符号。近年来旅游业的快节奏发展,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更有甚者出现民俗同化、异化的现象。因此应加强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觉意识,同时在旅游业开发过程中应加强宏观调控机制,最大限度的降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同化和消亡的局面;借助旅游业的发展契机开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玉溪花灯经历了旧灯、新灯、"花灯之乡"品牌确立等发展阶段,它是滇中民族杂居区传统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是中原文化与玉溪当地文化、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农耕文化与宗教习俗、舞蹈与滇剧及电影等姊妹艺术交融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盛传着诸多关于汉族历史人物诸葛亮的传说。其中,诸葛亮南征的传说可谓形形色色,诸葛亮"七擒孟获"正是众多南征传说中比较典型和流传较广的传说之一,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拟从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传说出发,对诸葛亮的"攻心"战略观、人才观以及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民族政策等进行初步的阐述和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优秀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能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地方经济、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独特的时代价值。职业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族文化工作的重要力量,同时民族文化育人也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提供了生动鲜活的资源。职业教育与民族文化育人可以成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耦合体。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不仅可以通过课程体系、专业建设、校园文化等路径融入民族文化,还应该以更开放的视野面向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以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等形式服务文旅产业,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促进学生道德素养、职业技能、就业创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增强办学竞争力,创建特色文化品牌学校。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血脉,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影响该地区的发展和未来走向。本文从文化视角剖析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必然性、紧迫性,并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指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生产、生活习惯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传统体育运动形式。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独特的传统性、广泛的群众性、参与的广泛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能够自主应对全球化,有助于树立多元主义音乐教育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强化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认同.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提出民族高等音乐教育课程文化在课程目标、教师教育和培养以及课程体系建构等方面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并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为当代使命.  相似文献   

15.
作为滇中腹地的一片热土,玉溪市境内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和汉族同胞一道,为玉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玉溪师范学院作为玉溪市唯一的地方本科院校,心怀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为体现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公平性,创见性地将地方性知识纳入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民族地区高校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着极强的思想性、教育性和竞技、娱乐、观赏等价值以及鲜明的民族特点,为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改革与弘扬、传播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就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进行探讨,以期能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习俗是一种行为化了的文化形式.习俗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苗族的习俗相当完整和古老.习俗对于苗族来说,它的作用比汉族或其他民族要大得多.苗族基本上是一个"风俗统治"的民族,传统的习俗渗透在它生活的各个方面.苗族的生活习俗最突出的是服饰.苗族的婚姻习俗共同特点是通过歌舞的形式用集体交往的方式来进行情感交流,作为择偶的手段和方法.苗族的生产习俗、丧葬习俗、节日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元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超越了一般人的想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影响最直接、最广泛和最深远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面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历来以汉族为中心的主体部分的日渐萎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使中华传统体育重新焕发多样化生机。保持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银川市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民族关系复杂而典型。用居住格局、少数民族就业与教育、文化的融汇整合、民族通婚四个变量来分析衡量银川市的民族关系状况;民族关系特点体现在经济利益、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关系辐射范围广三个方面;影响银川市民族关系的因素主要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差异因素、宗教信仰因素;发展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对策包括: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注重方式方法,妥善解决影响民族关系的事件;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视角看,文化是人类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方式。本文从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视角出发,意在指出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观以及宇宙观是民族生态文化演进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