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辛妍 《传媒观察》2004,(4):8-10
在上海,由人民日报主管、人民日报华东分社主办的一份财经日报——《国际金融报》,经过几年打拼,目前已与《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财经时报》等,一同进入中国市场化财经报纸的“第一方阵”。专业人士追捧这张报纸“准确、及时、有价值”的新闻理念,认为它  相似文献   

2.
《新闻三昧》2008,(1):11-11
1994年1月,67岁的中华工商时报社长兼总编辑丁望被要求办理离休.在亲手创办的这份富有生机的报纸正式改为日报的时候,蹊跷的历史没有留给这位倔强执着的银发老人任何机会,尽管这样的变化丝毫不会冲淡丁望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功.  相似文献   

3.
胡勇 《新闻窗》2009,(6):115-11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多元化带来读者需求的多元化。经济类报纸成为报业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览全国,中国商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营报、中华工商时报比肩而立;近观地方,上海商报、深圳商报、成都商报等藏龙卧虎。可以说,财经类报纸步入中国新经济的殿堂,成为政务、商务人士制定决策的参谋和助手,也成为百姓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4.
开元策略  陈愈超 《传媒》2004,(11):18-19
随着报业市场化方向的明确和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和文化的前沿阵地,成为报业发展的兵家必争之地.从2000年-2004年5年间,先后有<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华夏时报>、<新京报>、<法制晚报>共5家报纸先后创刊或改版,加入市场竞争,加上原有的<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和<北京晨报>共8份报纸共同争夺北京市场,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发行渠道的成本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军波 《传媒》2004,(3):31-32
渠道成本高不高 传媒圈经常会听到一种观点:如果有好渠道,根本没必要自己建发行网,成本太高了.其实,对于周报周刊杂志来说,自己建分销渠道确实划不来,但对于市场化的综合性日报,特别是面向某个特定区域发行的报纸,自建渠道是必要的,而且成本并不高.以<京华时报>为例,2003年,发行费用的总支出只占广告收入的15%.<京华时报>去年刚实现赢利,广告量在北京只排老三,相信<北京青年报>和<北京晚报>的发行支出更是广告量的零头.  相似文献   

6.
<商业周刊>作为一份全球发行的商业类期刊,始终对世界经济的风云变幻做出及时报道,对重大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与<财富>、<福布斯>并称为美国财经杂志的"三剑客".作为第一本进军中国市场的外国财经期刊,<商业周刊>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傲视群雄.本文将<商业周刊/中文版>与我国本土的<财经>作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并通过详细阐述<商业周刊>在我国的成功经营之道,以对我国财经杂志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上海的复旦大学到北京的中国社科院,我读了七年的新闻专业,毕业后我选择<中华工商时报>作为我的起点,既有我在校期间已经决定的经济新闻取向因素又有参与新型报纸的实践冲动.  相似文献   

8.
挪威是世界报业大国,发行量最大的两份报纸是<世界新闻>(VG)与<挪威日报>(Dagbladet),全国性大报还包括<晚邮报>(Aftenposten)、<卑尔根时报>(Bergens Tidende)等.  相似文献   

9.
因金融危机而陷入困境的美国报纸越来越多,具体表现就是报纸发行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华盛顿邮报>下降了1.9%, <时代日报>下降了3.6%, <洛杉矶时报>下降了5.2%: <纽约邮报>减少了6.3%,<每臼纽约时讯>减少了7.2%, <芝加哥论坛>减少了7.8%, <休斯顿记事周刊>更是下降了11.7%.<时代纽约周末版>、 <华盛顿邮报周末特刊>等排名靠前的周末版报纸情形也不乐观①.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我国专业财经报激烈的市场角逐中,<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营报>和<经济观察报>等四家新兴专业财经报纸,其总体广告市场份额已超过66%,已成为我国专业财经报纸市场格局中的第一集团军.[1]这四家新兴专业财经报骄人的市场业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各自传播策略的差异化手段而获取的相应的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网络媒体的兴起,对报纸媒体造成强烈冲击.诞生历史并不长的中国财经报纸,如何找到突围之道?<华尔街日报>在应对互联网挑战方面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以有益启示.那就是:一方面要尽量拓宽报道面,去与网络财经媒体争夺更广泛的受众;另一方面,必须坚定内容为王的信念,把打造"不可替代"的独家内容,作为增强报纸竞争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通过对2010年"两会"期间<中国经营报>、<第一财经日报>微博的内容研究,管窥经济类报纸与微博技术的结合以及由此带采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7月14日,<京华时报>为配合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推出了精心策划的"奥运金版",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之内,上市的报纸便纷纷售罄,当天<京华时报>的发行热线也被打"爆"了,紧急求购报纸的人应接不暇.  相似文献   

14.
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北京青年报社、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一财经日报》,坚持整合资源、做强品牌,依托品牌价值促进经营,创刊第三年基本实现财务平衡,第四年实现赢利,取得了市场化经营的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5.
头版是报纸定位与报纸特色的重要品牌标识.而报纸头版广告也最能反映一家报纸怎样处理新闻和广告的关系,体现其广告刊登特点.笔者抽取了一些省级及其以上党报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选取了2007年1月至3月的<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大众日报>、<南方日报>、<江西日报>、<安徽日报>、<湖南日报>、<四川日报>、<青海日报>、<内蒙古日报>10家党报为样本,采取等距抽样的方法,每月内从1日起每隔3天抽取一份报纸.  相似文献   

16.
论坛报和道@琼斯的组织架构 论坛报公司(员工22000人) 论坛报公司与甘尼特公司类似,大致为:最高管理层→广电、出版、电子网络3个分局和<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等单列报纸→中层管理(广电含电视、广播、节目制作、棒球队,出版含日报、西班牙语报纸、其他日报、全国广告销售)→一线企业.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在<京华时报>创刊十年座谈会上,到会的领导、专家对<京华时报>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京华时报>代表了我国都市报最主流阵营的发展历程和发展道路,把脉<京华时报>,全面总结<京华时报>的成功经验,研究<京华时报>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之策,对整个行业无疑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从与会的领导、专家中,选取了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三位的发言进行了整理,他们虽然不是针对"再造报纸"这一主题进行的发言,但其观点对"再造报纸"大有裨益,因此特编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2005年8月,于2004年年底相继创刊的两大新兴财经类日报——《第一财经日报》和《每日经济新闻》将合并的传言出现,当时业界一片哗然。《第一财经日报》总编秦朔在合并消息传出后不久,明确表示合并的时机还不成熟。但两份财经报纸都出现了较大亏损,确实面临困境。回想2004年11月  相似文献   

19.
木韦 《传媒》2005,(11):21-23
2003年,原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和上海东方电台财经频道统一对外呼号为"第一财经",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成立,这家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全资控股的子公司谱写了中国传媒业的诸多记录,它的挂牌成立被业界人士普遍看作是中国传媒业的重要事件之一.2004年,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北京青年报社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打造的一份面向全国的财经类日报<第一财经日报>正式问世,从而标志着第一财经跨媒体平台主架的搭建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20.
《传媒》2004,(5):9-10
转型之惑 如今,年轻一代的报人知道<中国引进时报>的恐怕不多.即便是资深报人恐怕也会认为英雄不问出处,<京华时报>既然已经取得了今日的成就,又何必再去追问当年的惨淡经营呢?但正是<京华时报>的脱胎换骨,才更值得后来者追溯他们走过的道路.在报业改革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看到的依然是"每一张幸福的报纸都有各自幸福的途径,而每一张不幸的报纸都有同样不幸的原因".<中国引进时报>曾经的困惑与无助,正是当前众多行业报仍需直面的问题.事实上,<中国引进报>的成功转型,为那些如履薄冰的媒体提供了一个建设性的样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