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海德格尔并不反形而上学.围绕"存在"与"无"的关系,他论述了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认为"存在"是"常住的在场"."无"是没有"存在者"的"常住在场",是"存在"的."无"是"存在者"展现自身的背景.通过"哲思"与"诗思"才可把握"无".这一形上姿态把被遗忘的"存在"拉到了人们面前更为彻底.其深邃的思想为形而上学(哲学)开辟出新的领域,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了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谷口   《职大学报》2007,(1):40-45
朱熹注意到<九歌>既是屈原作品又是楚国祭祀歌谣的双重性格,企图摆脱汉儒经学的约束.汪瑗比较注重其作为祭祀歌的侧面,但是明代大多数注家只认为<九歌>是屈原所作的抒情诗,忽略其宗教文化背景.清代注家十分重视<九歌>与祭祀的关系,考证日趋严密,但又带来了"比兴"、"寄托"等经学旧概念.闻一多认识到<九歌>的叙事性与抒情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3.
宋赛花 《职大学报》2003,3(1):15-17
本文探寻由<墨经>提出类、故、理范畴体系,到冯契对<墨经>范畴体系创新发展的理论脉络,揭示<墨经>类、故、理范畴体系的意义与冯契对<墨经>范畴体系创新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汉书>与<史记>相比较在编纂体例上有一系列创新它首创了纪传体断代史形式;顺应时代潮流,取消了"世家"体裁;在继承改造<史记>诸志的基础上,新创立了地理、艺文、刑法、五行四志等新志;班固以自己的世界观审核了<史记>的各种材料,利用时作了很多增补、移动、删节、订正工作.这些创新在内容上突破了史书只载政治事件和为人物立传的局限性,使读者得以概见一代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状况.这些创新都被以后的史学家所继承,因此,<汉书>在编纂体例上的杰出贡献是应该充分肯定的.这也说明古代史籍的编纂方法大致是在西汉时期奠定了基础的.  相似文献   

5.
刘志红 《职大学报》2003,(1):122-123
本文考察了中国历史上的"德治"思想,分析了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与传统"德治"的本质区别,并提出落实"以德治国"思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二曲是清代前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人格和学识为世人仰慕.关陇学者多从他受学.他与天水的小泉先生周蕙,秦安的溪岩先生蔡启胤及其弟琴斋先生蔡启贤有密切的交往.在<二曲集>中,二曲先生亲撰<观感录>为小泉先生立传,亲撰<秦安蔡氏家传><答蔡溪岩隐君书>等.李二曲作为关学的一代宗师,对关陇学者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辩析<墨经>的作者、创作背景、内容与价值、体例、读法等.  相似文献   

8.
根据<田径竞赛规则>要求,从数学方面分析了不分道跑竞赛项目弯道弧形起跑线.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几种画法"插针法","点连法"与<田径竞赛规则>不符合的情况,重新提出1981年西安体院<体育资料>第一期中的画法--椭圆式画法.  相似文献   

9.
一部<沉疴>在字里行间时时溢出的是一种对自己生长于其中的民族和祖国的深沉、凝重而挚烈的爱,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对教育弊端的思索与批判.本文是对<沉疴>一书的读解、感悟及其实践价值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豳风·七月>一诗有许多地方尚待进一步研究,"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即为其一.故从文化学角度,依据<礼记·月令>、<大戴礼记·夏小正>、<左传>等典籍的相关记载,以为"公子"当解为"豳公";"女"即为后妃夫人一类人物,"采蘩"与高禖之祭有密切关系,遂为"春日迟迟"四句提供新的理解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胡姓是徽州地区外来姓氏中较为有影响力的一个姓氏,属于徽州地区的大姓之一。胡姓也是较早进入绩溪县的一个姓氏且是绩溪人口最多的姓氏。文章从宗谱与地方文献的材料入手对绩溪县胡氏的源流进行考证。通过考证发现绩溪的胡氏源流不止是现在所说的"四大胡氏",而至少应是六支。  相似文献   

12.
胡适的文化思想中表现出了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并认同其主体地位和合理价值的现象,这种文化“保守倾向”主要表现在:胡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对中国本位文化的认同及其对整理国故的情有独钟。“保守倾向”的形成与胡适早年所受的传统教育有关,与胡适的文化使命感和新文化运动期间及其后的文化争论也有着密切联系。胡适的文化观可以概括为:形式上“激进”而内容上具有“保守倾向”。  相似文献   

13.
李益籍贯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李益是陇西姑臧人,详考其家世发现,李益不是姑臧人,而是祖籍陇西,本支世居郑州,陇西当为籍,郑州为"占籍".  相似文献   

14.
胡河清并非一个大批评家,他只是一个有着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背景,独特的文学追求与信仰的当代青年学者,他的批评以独特的角度、新鲜的方法、中立的立场、广泛的题材和绝妙的文体而在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独树一帜, 形成一种玄妙灵动的“中国式生命精神体验批评”。其批评有着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但是不可否认,胡河清的文学批评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缺失。本文将试着从这几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李白的人才意识是“李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出李白的人才观和价值取向。李白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终与安社稷”、“谈笑安黎元”,是其一生执著的追求。然而,诗人美好的愿望却被黑暗的现实击得粉碎.他的远大理想始终难以实现。怀才不遇的痛苦,一直折磨着李白;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长期困扰着李白。因而,李白对人才问题特别敏感,其人才意识亦格外强烈。李白的人才意识,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盼知音的意识;二是惜才爱才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胡风文艺思想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一直未能得到系统分析。胡风理论中的主要观点虽然包括思想认识和情绪体验两个方面,但他本人对后者的重视超过了前者,以致胡风理论表现出浪漫主义理论的某些特征。胡风文艺思想的浪漫主义特征起源于两个因素:一是西欧浪漫主义和“五四”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影响;二是对厨川白村与苏联作协“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接受。胡风浪漫主义文学观作为一种功利主义文学观与左翼“同又不同”,根本区别在于,胡风认为浪漫主义者应负载启蒙和政治双重功能,而左翼人士则力图把浪漫主义纳入纯粹的政治轨道。这“同又不同”,又集中体现于如何看待自由主义或右翼浪漫主义、左翼浪漫主义以及抗战浪漫主义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17.
由《说长吉诗之怪》及《驼庵诗话》论及李贺的言论,我们可知:顾随认为李贺的杰出之处在于其极丰富的幻想,而其缺点也是在其幻想缺少现实的根基,因而其思想不成熟,技术亦不成熟;李贺诗中"感觉的交错感"与西方唯美派有相通之处;李贺诗的总体特点是"怪"。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诗歌中有着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而这种精神气质秉承的正是中国古代的游侠精神,并且李白诗歌所秉承的这种游侠精神气质与当时的游侠传统、时代文化及李白的童年经历和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李贽的反孔批儒曾起了启蒙、解放思想的作用,其曾经受到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但不能因此否定其基本思想倾向上的儒家观念。就李贽受先秦儒学的影响及其"异端"观点与先秦儒学的关系加以评述,兼论其思想中的与时俱进观点。  相似文献   

20.
李渔主要生活在吴越之地,吴越优美的自然风光、富庶的经济催生着各种文化;再加上中年时期的李渔四处游历,主要经历了大西北之行、粤闽之行和汉阳、京师之行,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因而造就了李渔独特的人生轨迹,更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