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语文的功能有了新的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A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过去,语文教学也十分重视口语训练,但忽视了语言的生活实践交际功能。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规定,使语文的交际功能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基本素养。”由此可见,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不紧紧是简单的听说训练,而是培养现代公民素质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我把“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以迅速提高。一、充分的课前准备能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优选出了他们愿说、乐说的交际话题后,首先要布置学生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如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观察事物,做…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 ,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大学英语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 ,“写”无疑是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为此 ,新《大纲》中规定 ,“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这与以往大纲中规定的“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写作能力”相比 ,新《大纲》对学生写作能力和相关能力的要求很明显地提高了。但是 ,学生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切中题意、文理通顺、语言准确得当的作文并非是一件容易之事。因为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写”对学生来说是最…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我们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还要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文明地进行交流的素养。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这种口语交际能力?笔者认为,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会一些口语交际的方法尤为重要。下面我就以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家里来了客人》为例,谈谈我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实施学法指导的实践: 一、想象说话交际法所谓“想象说话交际法”,就是让学生在课本或教师所提供的图片或对话基础上,展开想象思维,对口语交际内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需要人们具有高质量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就需要学校及教师切实地重视口语教学的质量 ,在听、说能力上 ,由点到面、由单一到综合、由课内到课外 ,运用一切积极方法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让学生具有日常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学会倾听、表达、应对和交流,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小学低年段是发展学生语言的最佳时期,语文老师在口语交际课的内容选择、教学途径和方法上都要有所思考和创新。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挖掘交际话题;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充分利用双向互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搞好口语交际教学,要把生活情景搬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营造轻松和谐的交际氛围,要多赏识学生,增强学生说的信心丰富学生语言,要培养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最基本最便捷的方式,日益受到重视,成了现代社会每个人应当具备、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可能比语言书面表达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所迫切需要。的确,在实际生活中,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光是要会“耍笔杆子”还要会“耍嘴皮子”的。各级各类单位在聘用人才时都会用竞选演讲、就职演说等手段检测应聘者的口语表达能力。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的素质要求出发,明确…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其是说话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优化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情景,通过科学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强化口语交际的效果,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让学生能善于说话,亦善于听话。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听、说、读、写、译五大能力的培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被普遍关注,这是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因此,高校广大师生应高度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口语是学生利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基础,也是衡量他们将来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重要指标。遵循高职教育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高职英语口语教育发展的现状,笔者对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社会的发展又要求高校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本文首先明确了口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师生的角色和任务,然后从具体实践出发,探讨了从加强听力训练、语音语调训练、课内外活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有效提高口语教学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重在培养"工学结合"与"产学结合"的人才,要突出实训课的技能性培养。对于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变得越来越迫切,而难点在于学生的基础差、英语自我效能感偏低、自律性和自学性都不强,故在实训课的有效开展上遇到了"瓶颈"。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高职学生听、说、读、写、译中,偏差的也是偏难的。针对这一难题,本文以行动研究理论为指导,提出学生口语实训必须课内加课外实训相结合,要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课外实训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对其实行有效监管和评估。  相似文献   

13.
高职公共英语是当前高职教育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以任务驱动开展高职英语智慧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语言技能。文章以公共英语交际篇章为例进行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聚焦社会交际、书信交际和日常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技能素养。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因此,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教师面前。当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反复的、规范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谈谈自己的体会、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理当逐步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其中需特别关注的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策略,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口语交际是人们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在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造就新时代合格公民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明确要求,“要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与讨论”;“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努力用语言打动人”;“与人交流能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笔者尝试通过如下途径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一、听说与看说相结合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因而人们认…  相似文献   

17.
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功能。一个人的社会交际能力如何,往往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是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但是,现在的孩子在面对众人时,总是那么扭扭捏捏,说话支支吾吾,对课堂上的口语训练也感觉是十分困难。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既要达到教学目的,又要让他们愿学、乐学呢?我认为,只要让他们觉得口语训练是快乐的,那么,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语 文教学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四种能力是相对独立但又有着密切联系的 ,它们同属人类交流思想的活动范畴 ,是同一范畴的不同活动形式。听说读写都是通过口语或书面语言进行的。听和说是口头语言 ,读和写是书面语言 ;听和读是吸收 ,说和写是表达 ;吸收是表达的前提 ,而表达又是吸收的深化。语文教学中只有四者并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但长期以来 ,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重视读写 ,忽视听说 ,事实上 ,听说作为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 ,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主要靠“听”“说”,且听说能力的提高也可促进…  相似文献   

19.
商务英语口语在商务交际和商务谈判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要想具有熟练的商务英语口语运用能力,就必须了解其特点。我们要理解与掌握商务英语口语在词汇、句型和语篇这三大方面的特点,来增强对其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是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