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运用《运动员心理技能量表》和《运动员失败应对量表》对中国散打国家队的散打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探索运动心理技能和失败应对的交互关系。尤其是对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研究,为完善散打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心理技能训练提供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表现出高自信心-高焦虑控制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优秀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不同运动等级散打运动员在心理准备维度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参赛级别散打运动员在集中注意维度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训练年限的散打运动员在焦虑控制维度有显著性差异。2)优秀散打运动员的运动心理技能发展水平与竞技能力显著相关。心理准备、注意力、焦虑控制的发展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比赛成绩的参考指标。3)我国不同运动等级、年龄阶段、训练年限、参赛级别的优秀散打运动员在选择失败应对策略上相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关于蹦床运动员注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蹦床运动员注意能力的选材和训练是影响蹦床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借助注意能力测试软件,对我国25名优秀蹦床运动员、23名一般水平蹦床运动员和34名普通学生的注意能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优秀蹦床运动员的注意集中稳定能力要明显高于普通学生和一般水平蹦床运动员,注意广度水平比普通学生强,而与一般水平运动员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注意分配能力比普通学生和一般水平运动员差,注意转移能力与普通学生并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而显著强于一般水平运动员.其中,注意广度、注意集中稳定可作为蹦床项目选材的有效指标,注意集中稳定可作为训练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表象训练是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最为广泛运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之一,关于表象训练的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表象训练对运动技能掌握有作用,而对表象训练有助于树立自信心和降低焦虑方面的研究却很少。阐释了焦虑的定义以及引起焦虑的原因,认为焦虑不是环境刺激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环境进行消极思维的结果,因此可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运动员的焦虑。控制应激反应,首先要控制自我认知,表象训练的认知—行为干预策略对改变运动员的认知有积极作用,本文介绍了视觉运动行为演练、压力预防措施、压力控制训练、表象转移训练、成功情景表象训练5种表象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并对其实施步骤进行了说明,以便为竞技运动中进行运动心理技能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介绍了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相关理论,包括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等。提出在形成毽球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过程中,运动员自信心和运动兴趣的培养、自我控制、自我暗示等心理调节策略,以及教练员的激励作用和模拟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为毽球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获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大学生网球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发现男女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存在差异,表现在集中注意能力方面,训练年限不同的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也存在差异,也表现在集中注意能力方面.研究还发现,运动等级越高的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在心理技能各指标上的得分也就越高,在自信心和成就动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应对方式的因素特征与心理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拉扎罗斯等人的"应激与应对的理论模型"为主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对177名专业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运动员的应对特点及其与心理状态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及更好地开展心理训练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应对方式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应对策略的选择存在着明显的情境差异;应加强运动员挫折教育,增强其承受压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训练理论说明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尤其是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中学乒乓球队员的心理训练应从运动表象、制定"自我要求"和"自我控制"表、正面提示、自我暗示等几方面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以使运动员更好地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  相似文献   

8.
对网球比赛中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运动员如何在比赛中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从侧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研究认为,开设运动员心理训练课程、制定目标设置训练、自我调节训练、进行模拟训练、集中运动员注意力等,对提高网球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使运动员发挥出最好的技战术水平,获得优异成绩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大力跳发球是一项效果突出但失误率较高的技术.发球距离控制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发球成功率.通过对大力跳发球时"习惯动作-背景分离-注意集中-动作诱导"动作程序的综合心理训练,可促进运动员建立适应个体的发球程序模式,对提高发球的稳定性和成功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体育竞赛,运动员的心理技能直接关系到比赛成绩,运动员之间不仅是技、战术水平的较量,也是心理技能的抗衡。利用美国心理学家马奥尼所编制的运动员心理技能问卷,对江西省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进行测试,然后采用焦虑控制、集中注意、自信心、心理准备、动机、团队重要性六个指标对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测试结果分类评定,为江西省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心理技能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情绪状态下运动员情绪调节策略与注意控制对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以132名在校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结果:1) 快乐情绪状态下,运动员对快乐信息存在注意偏向,而悲伤情绪状态下则对悲伤信息存在注意偏向;2) 快乐情绪状态下在对快乐信息的注意偏向上,认知重评组和表达抑制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高、低注意控制组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3) 悲伤情绪状态下在对悲伤信息的注意偏向上,认知重评组在注意促进上显著低于表达抑制组,高注意控制组在注意解除困难上显著低于低注意控制组;4) 高注意控制组对与其情绪状态相一致的情绪信息存在注意促进,低注意控制组存在注意解除困难。结论:运动员对与其情绪状态相一致的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情绪调节策略与注意控制均会影响运动员的注意偏向,在悲伤情绪状态下对悲伤信息的注意促进上,认知重评低于表达抑制,而在对悲伤信息的注意解除困难上,高注意控制低于低注意控制。  相似文献   

12.
针对花样滑冰新评分方法取代旧6.0评分系统,给中国双人花样滑冰的训练和比赛成绩造成一定影响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赛现场观察法、数据统计法和比赛录像观察法在研究新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双人滑运动员为适应新评分方法在比赛心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在提高滑行技术的基础上注重整体技术难度的提高,通过比赛的检验及时反馈和熟悉裁判员对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评判角度.提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备战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应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措施,为更加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运用特尔菲法、测试、雷达、帕雷托等方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9岁组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进行实时评价与现状诊断。揭示每位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为因材施训、提高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指导;在宏观上揭示该年龄组运动员身体素质整体训练水平、发展方向和目标,为统筹规划和制订其身体素质训练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速增期训练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可测量类项群中的田径、游泳、举重、射击等项目,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多年运动训练过程的研究,从运动员从事训练的年限,不同阶段的年龄以及不同训练阶段的竟技水平等方面,总结了他们的带有较普遍意义的训练学特征。为今后更好地安排运动员的基础训练。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世界优秀女子田径运动员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的资料分析,指出当代女子田径运动训练表现出“男性化、大负荷、多竞赛”的特点,为创造现代女性运动员在训练中既要强化又要控制的训练理论和科学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评估与SWOT矩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我国女子蹦床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参赛风险问题,对我国备战和征战重大比赛的女子蹦床运动员的训练与竞赛,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采用列表法对我国女子蹦床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进行识别,利用AHP-FUZZY(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模型对运动员参赛风险进行评估,应用SWOT矩阵分析得出风险应对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的竞赛、训练及备战大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试论对篮球运动员情绪稳定的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心理训练的作用愈加显示出其重要性,文章从控制运动员情绪稳定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篮球运动员情绪的因素,探讨了加强篮球运动员情绪稳定训练的几种方法,为培养出具备良好心理品质的运动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分析比较法,通过对在散打专项课上以及生活当中运动员的表现进行分析,提出若干针对散打专项运动员更好的体现武德的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武德,为散打专项运动员今后的训练及生活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以控制论为依据,应用模式训练方法对中山医科大学田径队高栏组运动员,进行速度、技术、身体素质控制训练,通过实践和各类比赛验证,模式训练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为普通高校训练运动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青少年运动员竞赛心理策略量表》对山东省653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心理测试,结果:(1)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心理策略存在明显的训练水平差异和年龄差异。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心理策略运用频率和优化程度明显好于准优秀和一般青少年运动员,多项指标差异非常显著。(2)与成年优秀运动员相比,各等级青少年运动员的应对、归因等多项竞赛心理策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青少年运动员对竞赛心理策略的运用不尽合理。各级教练员应提高认识,以竞赛策略理论为依据,有意识培养、设计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策略目标,实施技战术、身体、心理一体化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