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夏有“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之举。颜师古注以为其地在中山国。根据大量文献记载分析,颜注显误,安民县与呼池苑之属地,不在西汉中山国,而在安定郡安定县,即今甘肃华亭县一带。呼池苑是《汉书·地理志》失载的边郡六牧师苑之一,王文涛《西汉“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属地考》一文认为“安定属巨鹿郡”的考证,因对史料引用和理解有误,故结论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2.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曾有"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之举.关于呼池苑地望,颜师古注以为是"中山之安定".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综合分析,安民县即呼池苑在安定郡,具体地望当在泾水支流古汭水(今黑河)源头所在的甘肃华亭县一带.颜注显误."呼池苑"一名因何而来,历来无解.出土于古要册湫的战国时期秦王诅楚王的"亚驼文"之"亚驼",宋人董逌以为读作"滹池"(滹沱);裘锡圭先生进一步考定"滹池"(滹沱)乃"亚驼文"所告之水神.考之史乘方志,发源于今华亭县的泾水支流黑河古称汭水,该河又称滹沱河,呼池苑即因此河而来."亚驼文"所告之水神虽然是古汭水即滹沱河,但告神之地却不在古汭水即今黑河,而在同属泾水水系又河口非常接近的泾水支流的支党河,该河发源于古要册湫即今正宁县湫头乡一带.古要册湫唐宋时曾以"灵异"著称,亦可证其在先秦时是与朝那湫并列的秦人"诅楚"告神之地.  相似文献   

3.
蒋绍愚先生的《古汉语词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汉语历史词汇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书中将我国传统训诂学的成果和现代语义学的理论结合起来,为汉语词汇学从传统词汇学向历史词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方法。此书1989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于2005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再版。但令人遗憾的是,原版本中存在的两个逻辑表述上的错误在新版本中未加以纠正,故而指出,望再版时予以更正。《纲要》1989年北大版、2005年商务版第77页第1自然段引如下:(词义)缩小的例子还有:宫(古):房屋宫(今):帝王的房屋臭(古):气味臭(今):臭气诏(古):告诉诏(今)…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选本是一种运用时间较长,范围较广,而又深具民族特色的古代文学批评形式.从挚虞开始,选本就有区别优劣,即文学批评之作用.作为一本古代散文选集,<古文辞类纂>有其自身独特的编选标准及范围.从现代学者对<古文辞类纂>之评论、<古文辞类纂>之选录标准形成原因、选文标准之详说及此选本对现代之贡献四个方面来探求<古文辞类纂>选文标准之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5.
《重校古周礼》是据《古周礼》为底本所作,故内容与《周礼》内容略有不同。今我图书馆新得一古本《重校古周礼》,其版本不定,仅以此文略加考证。  相似文献   

6.
这学期,我院大部分专业都开了《大学语文》课。这门课曾叫作《汉语》,也有地方叫《中国语文》或《大学国文》,过去也叫过《大学一年级国文》,即《大一国文》,总之性质是同样的。虽然朱自清、叶圣陶等老师曾讲过这门课,但那是老早的事了。它停得很久,后来才在各个高校先后恢复,至于这样大面积地开设,还是近年以来的新事。所以,这是一门新开的老课。怎样通过这门课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关于这一点,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7.
元代诗人范(木亨)字亨父,又字德机,其籍贯为清江县,古今并无异议。至于清江当今何地,今人之见,颇显分歧。《辞海》范(木亨)条以为清江即“今湖北恩施”,《中国文学发展史》、《宋元明诗三百首》、《元明清诗文选》、《元明清诗选注》等均同此说。《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范(木亨)条以为清江在“今江西清江西南”,《中国诗话》略同于此。《中国古代诗话选》范(木亨)小传更认为清江“今属湖北”。据《元史·地理志》夔州路施州条:“唐改清江郡,又改清化郡,又复为施州。宋因之。旧领清江、建始二县。元至元二十二年,并清江入州。”临江路条:“唐改建成为高安,而萧滩镇实高安境内。南唐升镇  相似文献   

8.
关于唐代著名诗人孟简的籍贯历来说法不一,《旧唐书》载“平昌人”,《新唐书》载“德州平昌人”,《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说他是“德昌平昌人”,《辞海》说他是“德州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人”,而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古文观止全译》则说他是“唐平昌(今四川平昌县)人”。据上、各家都认为孟简为平昌人,但对于平昌今天当归何处,则有山东和四川之异。那么,“平昌”究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据唐人李吉甫撰写的《元和郡县图志》第17卷,河北道二中  相似文献   

9.
梅曾亮《古文词略》是桐城派编纂的众多选本中唯一的诗文合选本,但长久以来,此选本在学界并来得到广泛关注。即便是在对梅曾亮的研究论著中,《古文词略》亦甚少被提及。实际上,从编纂体例、注释方武、诗文择取标准等方面考察,此选本可视为梅曾亮对于桐城师法的传承。同时,它也蕴含着梅曾亮作为桐城派中坚力量的一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唐诗三百首》中所编选的诗歌,恰好可以适用于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唐诗三百首》作为流传至今,影响甚广的唐代诗歌选本,其所抒发的感情和阐述的理念在今天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围绕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这三个方面展开,而《唐诗三百首》中也恰恰收录了许多表现家国情怀、关爱社会以及修养自性方面情怀的诗作。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用《唐诗三百首》中所编选的家国情怀诗作促进家国情怀教育的开展,用关爱社会的诗作促进社会关爱教育的开展,用修养自性诗作促进人格修养教育的开展。当下,《唐诗三百首》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上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王晓昕、赵平略《阳明先生集要》点校本,以《四部丛刊》影印上海涵芬楼借印无锡孙氏小绿天藏明崇祯间施氏刊本为底本,参以国家图书馆藏新建谢氏《王文成公全书》原刻本,康熙二十八年江都张问达辑、忠信堂藏版《王阳明先生文抄》及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点校而成,其选本之善,反映了点校者的学术眼光,并以点校之精而称功用甚巨。  相似文献   

12.
《今体诗钞》是姚鼐仿王士祯《古诗选》而编,通过选目、体例、选诗策略三方面比较辨析,发现二者选诗均兼采唐宋,编排上都注重溯源辨体,选诗策略上都认同“钞不求备”,这从选诗侧面反映了姚鼐诗学与王士祯诗学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清史稿·地理志》卷80“西藏·卫”条中,言“雅鲁藏布江,即大金沙江也”;而《清史稿·地理志》卷74“云南·永昌府”条中,又言“猛卯安抚司(驻今云南瑞丽)……龙川江自遮放入……西入缅甸,又西南那莫江,下流入大金沙江(即今伊洛瓦底江)”。这两条资料言“大金沙江”,一指雅鲁  相似文献   

14.
《周易》古经有两个难解之谜:一个是《周易》古经的卦序(今本卦序)是怎么排列出来的.它要表达什么思想?另一个是《周易》古经卦爻辞是如何编纂出来的,六十四卦卦爻辞究竟在讲些什么?可以说.这两个问题最少困扰了人们两千余年.因为至少从汉代起人们对这两个问题就已不甚了了。汉代易学家尽管坚持了以象解《易》的思路,但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仍然非常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内言、外言是汉语史中一个深奥难解的谜,古今中外著名学者都认为是注音术语。周祖谟教授40年代以等韵原理(音之洪细)解释了内言、外言,在学术界影响极大,今修订本《辞海》即依此说。本文作者曾撰《内言、外言发覆》一文,指出所谓外言是何休讲的《公羊》义理的典型例证,根本不是注音术语,更与音之洪细无关,从而动摇了周说。但对三个实有的内言例证却未作出解释。本文认为,三个内言例证都是晋灼在注解《汉书》的特定语境中的特殊用语,虽与注音有关,但与传统的解释迥异,其意图决不在等韵原理。“内”是指《汉书》,而不是发音部位的“口腔之内”。  相似文献   

16.
对春秋战国之际田氏“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历来解释为大斗(田氏家量)贷放,而以小斗(齐通行的公量)收进。这是把它当做一种债务关系来看待了,结果产生许多无法解释的矛盾。近年有人对此做了一些新的辨析,如陈植锷释“收”为“征收”,即是说田氏家族采用齐通行的公量收取田税(见《杭州大学学报》1980年1期《‘大斗出,小斗入’辨》),极是。但这只解释了后一句。前一句“以家量贷”(即“大斗出”)应怎样理解呢?关键在“贷”字。“贷”今义指借入或借出,实则“贷”並非只“借”一义。“贷”字不见于甲骨、金文。《说文》释“贷”为施,段玉裁注谓:“我施人曰贷也”,此为“贷”  相似文献   

17.
学者风采     
张有声,黑龙江哈尔滨人,1951年9月生,管理学博士,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研究员。曾主编《成人教学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05)、《成人教育教学法》(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09 )和《成人学校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01)。参编了《中国成人教育》(北京师范大学1995.05)、《中国成人教育》(台湾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1995.05)以及原国家教委成人司组编的《成人教育行政管理实务》(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05)等著作。撰写发表  相似文献   

18.
一个青出于蓝的《左传》选本─—读《左传纪事精选》高海夫诚如梁启超所说,《左传》乃“秦汉以降史界不桃之大宗”(《中国历史研究法》第2章),为有志于研究中国古代史者必读之典籍;而且其“文章优美”,记事者“严谨而分明”,“委曲而简洁”;记言者“渊懿美茂,而...  相似文献   

19.
储欣是清初教育家和古文选家,其选文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古济时""因天顺成""尊唐薄宋""兼收并拔"四个方面。其八种家塾文学选本系课徒和课孙的自编教材,最后由其弟子和再传弟子集资刊刻问世。这些选本,尤其是《唐宋八大家类选》,在当时的国内和国际产生过很大影响,至今仍不失为优秀的古文读本。  相似文献   

20.
基于崇盛唐而薄中晚的唐诗观,高棅对元和诗人总的评价不高。然就各人各体而论,元和十大诗人之品级又颇有差异。其中柳宗元五言古诗最受重视,其次为刘禹锡、韩愈、张籍、王建的五七古和绝句;至于孟郊、白居易、贾岛、李贺、元稹诸人之作,则较难入其法眼。探源溯流,高棅此种态度及其选诗标准深受元人杨士弘《唐音》之影响,而南宋严羽及其《沧浪诗话》则是杨、高二人元和诗观乃至唐诗观的总源头。高棅在杨士弘之后,将严羽的相关诗论在《唐诗品汇》这一大型选本的选诗实践中予以进一步落实和张扬,遂对整个明代的诗学趋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