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推行体教结合策略与完善举国体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探讨"体教结合"与"举国体制"问题,在广泛引证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观点:教育系统内的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是推行体教结合策略的最佳载体;体教结合策略决定了举国体制的完善方向,以竞技回归教育的形式完善举国体制是大势所趋;坚持举国体制指的是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髓";完善"举国体制"指的是革除其不合理的历史表现形式,首当其冲的是改革以专业队为中心的三级训练体制,以大中小学代表队为中心的一条龙式教育训练体制必将是未来举国体制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后奥运时代我国举国体制的完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举国体制"的相关问题,在广泛引证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观点:体教结合策略决定了举国体制的完善方向;教育系统内的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是推行体教结合策略的最佳载体;坚持举国体制指的是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髓";完善"举国体制"指的是革除其不合理的历史表现形式,首当其冲的是革除以专业队为中心的三级训练体制,以大中小学代表队为中心的一条龙式教育训练体制必将是未来举国体制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教育过程公平视角下的"教体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安娜 《体育学刊》2008,15(5):58-60
回顾"体教结合"到"教体结合"的发展历程,以教育过程的公平为视角,认为教育必须回归"教体结合"中的主体地位;"教体结合"的终极目的是育人;"教体结合"要关注包括运动员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提出淡化金牌意识、明确学校责任、建立政策导向、保障教育过程平等、合理分配体育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足球后备人才重点学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足球后备人才重点学校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现状作深入了解;从政策学、社会学、训练学等多角度对学校足球人才培养输送、办学条件、办学体制、训练状况、体教结合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足球后备人才学校发展中的经验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女子足球"体教结合"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发展体制和模式的角度分析中国女足从创造辉煌到衰落的原因,结合我国国情和国际上其他国家女足职业化面临的问题,对我国开展女子足球运动"体教结合"道路进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体教结合"模式适合我国女足发展,要注意在实际过程中制定完整的发展策略,完善后备力量培养机制;依靠社会力量,多渠道解决女足经费和待遇问题;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协调好运动员训练、学业和竞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体教结合"作为解决运动员后顾之忧的主要途径,在我国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运动精英的传统模式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特别是各级体育部门数十年呕心沥血构建的基层业余训练网络举步维艰,面临必需的改革.随着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体育发展方式由局部超前转变为全面关注民生,"体教结合"因行业间的生硬契合而效果欠佳,将转向拓展体育公共空间的"分享运动"新途径,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构建体育新制度的基础保障,使培养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业余训练在普惠、公平的框架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刘桂海 《体育科技》2005,26(3):22-24
本文通过对当前"体教"结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特别是体制中的"梗阻"剖析,就这些问题提出较为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是对"体教"结合的操作性进行定义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从高校体教结合的目标及观念的转变和羽毛球项目体教结合的形式与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实行灵活多样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业余训练培养体系及规范管理,建设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促进校园竞赛的开展是解决羽毛球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的有力保障。通过体教资源的深度融合,建立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一条龙"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新体系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我国竞技体育"三级训练网"的特点为: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大;三级训练体制抓的实;"三级训练网"牢固。现存的主要问题为:基层建设缺少经费支持;基层教练水平逐年下降;"三级训练网"人才输送渠道混乱;受训人才逐年下降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提出"三级训练网"的改革与创新必须要走体教结合培养人才之路等。  相似文献   

10.
周刚  贺凯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134-136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于"足球后备人才"和"体教结合"进行了再次的定义,从更广义的概念上去揭示体教结合的真正意义与目的;通过对现行"体教结合"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方位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江苏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一条龙"培养体系的现状及建构策略进行研究。目前江苏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无一支队伍已建构大—中—小"一条龙"升学及训练体系;我省高校所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更倾向于"拿来主义",即体工队现役及退役队员、有体校专业训练经历的队员,"成绩至上""锦标主义"等问题仍然突出。通过高校—中学—小学书面协议式挂钩建构运动苗子资源共享和互动系统,建立不同阶段、层次运动苗子的目标体系并其细化,"一条龙"培养体系建构中要摒弃"成绩至上"、"锦标主义"。通过建立各运动项目组织联盟等策略促进江苏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一条龙"培养体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农村初中学校民俗体育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45所农村初中学校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开展形式、学生参与民俗体育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开展民俗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了相关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初中开展民俗体育的学校和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较少,民俗体育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的较少,大都在课间进行,而学生对学习民俗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基础。缺少民俗体育器材,缺乏相关书面教材,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等是当前江苏省农村初中开展民俗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田家炳中学乒乓球队参加全国和江苏省比赛取得成绩发现:苏州市田家炳中学结合自身学校特点,在管理方式、读书与训练、传统与创新、社会支持、生源与升学五个方面进行贯彻和实施,使乒乓球项目在学校里面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展,取得的成绩也说明:田家炳中学“体教结合”以后的成绩是不错的、管理是有效的、开展模式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切实推动江苏省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内竞技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进行研究。依据现阶段江苏省网球运动发展的现有条件,提出:体工队(体校)专业化培养、网球学院式培养、教育系统内的大—中—小学"一条龙"培养、俱乐部式和家庭式等多模块培养模式。实施对策:加强和创新体育系统内专业化培养模式,政策引导和干预教育系统内"一条龙"培养模式,引导并发展俱乐部式和家庭式培养模式等。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重要基石,学校体育边缘化是社会的发展必然结果。研究表明:学校体育边缘化的原因主要有:学校体育在举国体制下的边缘化;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边缘化;教育改革进程中的边缘化;体育转型期中的边缘化是造成学校体育边缘化的主要原因。学校体育应该回归社会本位,回归教育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体质健康是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学校体育耦合发展的共同基础,相互促进与融合,相互适应与支撑,是在建设与发展中不断走向完善的动态正向关联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学校体育耦合发展的着力点主要有:充分利用政策叠加机遇;健全农村体育组织管理发展体系;整合民俗体育资源;提高农村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促进闲暇时间的合理转换;体育人才的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田径项目办学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了研究 ,结果提示 :我国体校教练员仅注重于把向上一级输送和成为国内优秀运动员作为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 ,没有把后备人才培养与奥运争光战略结合起来 ;以世界大赛前 8名作为成材标准 ,我国田径项目后备人才的成材率仅为 3.4 4‰ ;路径分析表明 ,我国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竞技效益主要只体现于国内比赛 ,而不是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田家炳中学乒乓球队参加全国和江苏省比赛取得成绩发现:苏州市田家炳中学结合自身学校特点,在管理方式、读书与训练、传统与创新、社会支持、生源与升学五个方面进行贯彻和实施,使乒乓球项目在学校里面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展;取得的成绩也说明:田家炳中学"体教结合"以后的成绩是不错的、管理是有效的、开展模式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江苏省高校体育场馆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高校体育场馆有偿服务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推行江苏省高校体育场馆有偿服务的经营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功能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应试教育”和“重智力轻体育”思想的负面影响,体育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不容乐观。加强中学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巩固传统特色体育的校园体育文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在中学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传播,体育课教学积极采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注重体育课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促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施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