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田径竞赛规则>要求,从数学方面分析了不分道跑竞赛项目弯道弧形起跑线.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几种画法"插针法","点连法"与<田径竞赛规则>不符合的情况,重新提出1981年西安体院<体育资料>第一期中的画法--椭圆式画法.  相似文献   

2.
《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中,800 m跑抢道线和不分道项目起跑线是一条渐开弧线,其切入差仅用图解、列表等方法表示,计算方法不够严谨,得出数据较模糊。运用列参数方程,牛顿迭代法,对田径运动场地径赛800 m跑抢道线和切入差以及不分道项目起跑线,应用计算机C++语言编制程序进行运算,得出数据较国际田联《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所提供的数据更为精准。  相似文献   

3.
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阐述了<国际田联手册>提供的切入差的计算数据存在着尚未被人们认识的误差.文中在证明误差存在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误差存在的原因,研究了误差值的计算方法,提供了误差值的具体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误差的具体方案.希望通过此文呼吁各位同行专家、主管部门对于此项研究的重视,从"公平竞争"和"田径运动文化"两个方面思考对于误差修正的意义.并将此项研究成果应用到2008年奥运会的场地设计与划线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4.
从7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优秀少年田径运动员大量涌现,与此同时,优秀成年田径运动员却仍然严重缺乏,形成了我国田径运动中一个奇怪的矛盾现象.通过对在1972年和1973年进入全国少年田径运动会前6名的241运动员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少年运动员存在运动寿命短,成年后达高水平人数少,个人最高成绩出现早,保持高水平时间短,伤病严重的状况,出现明显的"早衰"现象.从运动训练安排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产生这种"早衰"的主要原因是,初期训练阶段片面专项化而造成的全面身体训练不足,训练基础薄弱.究其根源主要是指导思想有问题,训练理论和竞赛制度不完善,以及缺乏全面评价少年训练质量的标准等.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线上马拉松进行研究.指出我国线上马拉松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还存在着运动员作弊、后勤保障体系不健全、赛事商业气息浓重、对运动员盲目参赛缺乏制度约束等问题.认为应该建立健全反作弊监控体系,保障赛事公正公平;建立健全线上医疗体系,及时监控跑者身体状况;健全法律法规,明确法律责任;建立并完善竞赛评估管理体系.旨在为我国线上马拉松这一新兴赛事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中外优秀田径选手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中外优秀男女田径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外优秀男女田径选手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均具有鲜明的项群特征.不同分组项目运动员上述3指标不仅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且其依大小排序呈一致性.在中长、超长距离同一分组项目中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女田径运动员的上述3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短跨、跳跃、投掷及全能同一分组项目中上述3指标均明显低于世界优秀选手.说明在身高及肌肉力量素质方面我国与世界优秀选手存在着较大差距.建议应尽快完善、构建与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身体形态模式相适应,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田径运动员选材模式及评价标准,加强我国田径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及其专项力量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训练方式存在的不足,介绍了以"竞赛式"执教的训练方式与方法,使教练员能选择合理的手段,提高训练实效、减少训练中的盲目性,促进跆拳道项目的科学化训练,争取在2008年奥运会上获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跳跃运动员成绩,提高训练的实效性,训练中针对运动成绩出现的"高原现象",依据田径跳跃项目的训练特点,制定一些助力训练法.以普通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在实验训练中尝试了这些助力训练法,发现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对田径跑道1500 m起点放射线丈量法及其测量结果的研究中发现,在使用<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中的通用计算公式对部分道次起点位置计算时,不能精确的表述这部分道次距离,造成运动员实跑距离大于1500 m,而且此问题在有关书中普遍存在.作者提出,要计算不同半径、道宽、道次田径场中的1500 m起点的放射线距离,应在明确"确定点"所在道次位置之后,再对不同道次起点位置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放射线距离,如此才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上海市15所业余体校及3所田径传统项目学校、3所二线学校的田径课余训练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调查,经过分析与讨论,认为上海市田径后备人才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主要以郊县和外省市引进的人员为主,说明上海田径后备人才的生源存在潜在的危机;训练与学习的矛盾比较突出;教练员对队员的生活关心不够,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沟通存在一定障碍.影响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为:"发展潜力因子";"文化教育因子";"后勤保障因子";"合理安排运动训练因子".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田径运动现状及2008年奥运会优势项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第十届全运会的比赛成绩的分析,对了解我国田径运动的现状、制定我国2008年奥运会的战略来说,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从第十届全运会各省取得的成绩看,山东、江苏、山西成为新的前三强;跨栏项目成为中国田径的领头雁;男、女子中长跑项目获得前三名的各省市有明显变化.表明备战29届奥运会,中国田径应该在跨栏、竞走、女子中长跑、女子链球等项目上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2.
“鹰眼”技术可以有效克服人眼的观测盲区和突破人体生理极限,帮助裁判员做出更客观、准确和公允的判罚,其引入竞走比赛值得探讨。“鹰眼”技术在田径比赛已有成功的应用,其能辅助裁判员更为公允地判罚而减少争议,能促进媒体传播、提高比赛观赏性和促进大众参与,还能辅助运动员日常训练和裁判员执裁业务学习,这些都是其应用于竞走比赛的优势和机遇所在;但是其费用高昂,移入竞走项目难度大,同类仪器设备竞争激烈,相关挑战方法与细则还不健全,则是其面临的现实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认为应依据竞走场地架设鹰眼设备、完善鹰眼挑战规则与应用方法等具体操作方案,但更多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细化解决。以期为竞走比赛向更科学、准确、合理和公允的方向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径教学改革要走出困境,必须在发展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上,走出现代田径运动竞赛方法的桎梏,进行大胆改革,使田径运动竞赛的集体性、娱乐性、智力性、健身性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时使田径运动不在单纯地通过时间、远(高)度来体现速度快、距离远或高的运动价值,要引入速度感与节奏感、远高度与准确性的运动衡量价值。通过对竞赛方法与竞赛衡量价值的改革,从而改变教学中以技术为主的现状,改变以学为赛为考的现象,通过综合性发展竞赛方法,使学生寓教于乐地学习运动技术。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田径运动员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田径运动员在世界田径三大赛上获奖较少,整体竞技水平较弱,获奖项目主要集中在女子竞走、马拉松和投掷个别项目,而男子田径运动水平除了个别项目有较大提升外整体竞技实力较弱,田径项目整体结构失衡,传统优势项目滑坡。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分析我国田径竞技发展的不足之处,为推动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以及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 km竞走是我国田径运动中优势项目,类属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鉴于体能水平之于竞走运动员竞技成绩重要效用,论文采用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对我国20 km优秀竞走运动员体能结构、要素特征及各体能要素训练方法手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以作为20 km优秀竞走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理论参考及实践指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数量统计、比较分析法对釜山亚运会获奖牌运动员的发挥稳定性、水平发挥及中国田径运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田径正从低谷走出,平淡中看到希望.男子个别项目(长距离跑、竟走、栏)、女子部分项目(长距离跑、竟走、田赛项目、全能)应是今后重点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媒体评价法和积分评价法,对第10届全国运动会田径项目比赛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了我国各省市田径项目的整体实力,揭示了我国田径优势项群地域归属、男女发展水平及田坛的新格局,对各参赛队的实力进行客观定位,为我国田径训练管理部门制订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优秀男子中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平面摄像与解析法,对2005年5月参加全国田径大奖赛暨亚洲田径公开赛和2005年6月全国田径锦标赛两站比赛,男子800m中38人的途中跑着地缓冲技术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运动员的脚着地速度为1.42m/s,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而运动员的着地距离平均为33.3cm,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着地距离偏大。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探索新的、能有效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是田径教学的发展方向。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在田径教学中运用双侧性迁移:有利于提高整个身体的协调性;挖掘右脑的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成绩;减缓疲劳,提高田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足球裁判员是足球比赛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高水平的裁判员就不能很好的进行高水平的足球赛。而足球裁判员在比赛中对有利条款的运用往往会影响比赛的最终结果。探索足球竞赛规则中有利条款的精神实质,并以公平竞赛为核心正确理解有利条款的意义,以及运用有利条款应注意的事项对裁判员顺利完成本职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