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离校之际出现了极不文明的"毕业扔"现象,这种现象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出现这一现象有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原因,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认真分析,加强教育、管理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在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中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基于体育学、教育学、哲学、心理学、思政理论等学科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高校体育在育人过程中应坚持以下策略: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强化"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打好"晓之以理"的育人基础、加强"动之以情"的育人重点、坚持"持之以恒"的育人习惯、抓牢"实践锻炼"的育人核心、营造"以文化人"的育人环境,真正促使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精神的成长与磨炼,走向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实现新时期下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教学理念,将其以科学而有效的模式融入到高校各学科的实践教学当中,能够显著的推动大学生优秀素质的形成与提升。对"慕课"的发展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提出了"慕课"背景下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构建原则与实践路径,并对具体的实施策略进行论述,进而实现从"慕课"角度优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4.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时代意义是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信息素质是有信息综合利用能力,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策略是建立复合型师资队伍、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创建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5.
随着"读屏时代"的到来,手机阅读以独特的魅力改变着大学生的阅读行为,成为在校大学生主要的数字阅读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行为特征,对在当今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基于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特征应采取的服务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学习动机缺失会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以某一线上课堂为例进行剖析,探讨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动力问题。研究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动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其学习动力的机理和策略。学习动力是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差异化与高校思政课建构具有本质关联,动力缺失问题则需要从“道”和“术”两个方面进行求解。重点在于增强社会现实解释话语权,强化知识信息的互构与整合。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高校流行的“综合测评法”没有体现出时代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而表现出种种弊端,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教育体制改革对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求的需要。大学生素质教育效果评价系统是属于灰色系统,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去分析大学生素质教育效果评价系统,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效果的灰色评价系统模型,寻找确定大学生素质教育效果评价系统模型的灰数、灰元、灰关系去解决、完成系统的各种运算,从而能使大学生素质教育效果评价系统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研究有利于丰富新时代管理育人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南风效应"与"破窗理论"是著名的心理学效应,与管理育人工作有深度的契合.辅导员要综合应用"南风效应"与"破窗理论"加强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要坚持法治教育与依法治教相统一,促进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法治化发展;要不断提升科学管理与道德涵育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基于课程论坛的交互是网络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辅导教师答疑直接影响交互的质量。本研究以某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开设的一门网络课程为依托,借助QSR Nvivo软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课程论坛中的辅导教师回帖,根据扎根理论对这些原始材料进行三级编码,形成辅导教师在回帖时常用的促进交互策略,包括情感支持、评价、创设交流气氛、观点阐述、引导、反馈六大策略,具体包括16个子策略,对应39个辅导教师促进交互的具体行为,目的是为今后辅导教师在答疑的过程中促进交互提供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制约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开设质量的瓶颈及改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选修课,是为丰富大学生的知识而开设的课程.为的是大学生在学好自己专业课的同时,也能了解其他的人文科技知识,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近几年,各高职院校在开设选修课程的时候,遇到许多制约公选课开设质量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髓,至今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兼爱"的伦理涵义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感情层次和利益层次。感情层次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普遍地爱;利益层次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得到利益。"博爱"是基督教教义中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彼此相爱,爱一切人。"兼爱"与"博爱"有两点是相通的:一是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彼此相爱:二是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知恩图报是人的一种本性,你爱别人,别人就会加倍地爱你。墨家的"兼爱"思想的人性基础与基督教是相同的,因此把它作为构建现代社会普遍伦理的文化资源,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魏晋与晚明是两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孤傲嵇康与狂痴李贽最有代表性。他们有共同的士人心态:才高气豪、狂放不羁、厌弃仕宦、离经叛道、置纲常礼法于不顾,分别以"师心谴论"与"别出手眼"的方式放胆为文,以特立独行的人格激烈反抗与批判虚伪的"礼法"社会。为统治者所不容,为世俗小人所不忍;从而因名祸起,因文字而致罪。他们的死,既是个人的悲剧,又是时代的悲剧,值得去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太极拳运动的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种,注重在演练中精、气、神与动作协调一致。从理解内涵、把握特点、形神兼备的角度对太极拳精、气、神的外现与修炼进行阐释,并分别就太极拳对精、气、神的内炼功效进行研究,最后指出太极拳运动精、气、神的内炼与外现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莎菲》不能用简单的“道德主题”或“女权主义”概括,在爱情故事的背后,是乱世中先觉者以“边缘意识”自守,在庸俗与空虚的双重诱惑中拒绝沉沦、抵死挣扎的心灵历程.这一“深层结构”才是这篇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新的教育观念是培养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具。培养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有激活人的生命力、活跃课堂气氛、解放学生思想、活学活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等。  相似文献   

16.
当刘翔以12s91的最快速度取了2004年稚典奥运会的110m栏金牌后,“刘翔现象”就在神州大地轰然兴起。当刘翔及其教练“被迫”打算出国训练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这种中国式的“后奥运虚耗”已经对金牌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这种“后奥运虚耗”现象已到了需要有关方面加以规范、引导的地步。期望能为减轻中国“后奥运虚耗”的不良影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夸蛾氏"--"蚂蚁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材选录的《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都作“夸娥氏” ,属于无本改字。《愚公移山》的故事原出《列子·汤问》 ,其原文是“夸蛾氏”。在该文中 ,“蛾”与“娥”音义俱不相通。“夸蛾”即大蚂蚁。蚂蚁搬山 ,完全符合《愚公移山》的寓意。根据民俗学的研究 ,万物皆有神灵 ,“蚂蚁神”作为大力神的代表确实恰如其分。《愚公移山》神话故事中的“夸蛾氏”就是“蚂蚁神”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9.
“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与“体育中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中国"理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在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以后,我国体育形象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独特中国特征和要素的"体育中国"。"体育中国"以民族性为典型特征,以属地精神和乡土气息为依托,以举国体制为体制保障,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动力;是对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和发展模式的综合印象和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