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延吉市中央小学校作为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首批示范校,基于校情,以微能力考核为契机,从项目规划、实施、结题摸索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常态化模式.一是课题引领,开展主题信息化校本研修;二是录课反思性教研,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三是借"一师一优课"之势,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四是借助"1-3-6"工程,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在体育体育教师教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对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理论假设特征、实施程序特征、研修成效特征和问题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厘清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各种特征所蕴含的教学关系,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模式对体育教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访谈和逻辑分析总结优秀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以期推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及“配齐配强体育教师”目标任务尽快落实。研究显示,污名化现象导致体育教师外促式专业成长功能式微,延滞了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处身困局之时,保持对污名化及其背景下专业成长的理性认知,有助于体育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持续和成功;优秀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在于其始终葆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始终践行高度的专业自觉、精于淬炼优质的体育教学及善于寻求基于专业认同的人际关系。研究提出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①唤起体育教师自身专业自觉,争做党和国家要求的“四有”好教师;②正视污名化现象,共同构建体育教师和谐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③改革优化职前体育教师教育,提前开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之路;④构建科际整合模式之下的教师专业共同体,发挥优秀教师的标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现代课程论思维观和方法论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教师赋权增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现实情况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赋权增能较为匮乏,应通过三个方面实现政治、社会、心理维度上的赋权增能:进一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努力提高中小学校长的体育课程领导水平;加快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高各类体育师资培训质量;在校本课程建设中,锻炼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课程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已正式颁布施行,要在实践中发挥其规范与引领作用,必须以此为依据构建由各学科教师专业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此,体育教师教育各相关群体应对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师是推动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给体育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分析“双减”政策实施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双减”改善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并对教师个体内在环境产生影响,与此同时要求体育教师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育体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作业指导能力。为有效回应“双减”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诉求,研究基于整体、联系的视角分析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并基于此,从教师生命存在的内、外环境入手,以“教师生命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构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路径;在优化内部环境方面提出,营造教师生命发展的文化生态,唤醒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自觉、聚焦生态个体的能动作用,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减轻不合理的工作负担,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强化外部保障方面主要从保障休息权、加强课后服务补贴、完善硬件设施以及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思考。研究表明: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为蓝本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在地方师范院校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内、外部阻力;以社会需求,学生现实发展为整构理念,构建出以教师教育类(体育教师方向)、"学习深造类(研究生、公务员方向)"、"自主创业类(企业与创业方向)"为选修课程模块的地方特色课程体系,以期为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三方面对英国、加拿大、新加坡三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基于我国当前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结合英加新三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上与我国的异同,在可借鉴相关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体育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在构建时应注重以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体育人才”为主导,注意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细化;“对号入座”完善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培养的课程设置,推进小学与大学、中学与大学的有机衔接;落实“怎样培养体育教育人才”,建立体育免费生教育合作专线。旨在为我国体育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韩国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体制具有如下特点:注重形成性评价的韩国体育高考,类型多样的体育教师职前培育机构,顺时应势的体育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科学规范的中学体育教师考聘制度,定期开展的体育教师教育机构评估.韩国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对中国的体育教师教育具有如下启示:切实改革高考制度,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优化体育课程,提高体育教师教育质量;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培养服务社会意识;规范教师考聘制度,择优遴选体育师资;加强教育机构评估,调控教师教育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运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对西部四川、重庆、云南、甘肃、青海5省市98所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师资配备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职教师严重缺乏,兼职教师比较普遍;体育教师专业学历低、专业素质水平不高;西部边远山区体育教师学历提升与培训机会少;体育教师的评价激励措施缺乏,体育教师的权益得不到完全保证。从阳光体育运动的视角提出:增强教育法制观念,切实保障学生享有的体育权益不受侵害;西部省市编办、财政和教育部门要从编制政策的源头上,优先保证配齐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专职教师;健全完善西部"特岗计划"教师招聘考核制度;建立城乡均衡配置教师交流制度保障等,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西部农村中小学的广泛持久开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教育是培育中小学体育师资的摇篮,只有在抓好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整体推动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有关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归纳与整合,结果发现:近年来针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成果很少,这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推动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的大环境很不相称,呈现出相关理论研究明显匮乏和滞后的态势。本研究旨在理清脉络,形成思路,以期抛砖引玉,为今后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剖析影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基层调查的视角,运用叙事研究法、实际考查法对“国培计划2015”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顶岗实习45 d的48名硕士研究生及置换的48名一线体育教师以及河南省4市18县的12所县城中小学和36所乡镇中心学校部分校长、家长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开展调研工作。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基层学校体育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课开课不足、上课不规范,早操和课间操流于形式、过于简单,课外体育活动少、开展难,体育场地条件差、器材设备匮乏,专职体育教师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深入地研讨与反思,认为制约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因是“人”,包括校长、体育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各级行政主管领导等教育相关利益者,外因是教育体制和学校体育政策。其中,人的教育观念,人对体育功能的了解与认同,人的强国强种的民族意识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症结,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而根治症结、突破困境的关键是体育教师,故体育师资队伍质量建设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磨课为核心的校本研修"五期"实践模式,包括策划期、实践期、提炼期、运用期和总结期,分别回答"解决什么问题""怎么磨课""磨出了什么""磨课之后做什么"等问题。主题学习和任务驱动作为重要内容贯穿校本研修始终。实践证明,此实践模式由于指向课堂教学教与学的行为改善,强调研究共同体的切己体察,重视成果梳理和运用,能够推动教师"自主、自省、自然"式发展进程,提高学校"自诊、自治、自愈"的校本研修能力,进而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暴露出我国体育教师教育领域的三个问题:狭隘的专业发展基点、脱节的教师培养机制以及低效的继续教育模式.研究指出:在课改之初同步或优先改革与完善我国的体育教师教育模式是一项有效的实践策略,其内容包括重塑体育教师专业化基点,构建和完善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同步配套改革以及实现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由"扩容"向"升级"的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5.
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进行分析,以求洞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培养机构改革,设置教职研究生院培养体育教师;改革体育教师培养课程,逐步凸显"实践主义"取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的在职研修体系,促进体育教师教育的终身化发展等内容是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可以为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的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改革体育教师培养机构,促进体育教师教育重心上移;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合理调整体育教师培养课程;完善体育教师的在职研修,构筑体育教师终身教育发展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教育叙事研究法,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文化状态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认为,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文化“边缘化”现象依旧严重,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还无法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学校和教研组等组织文化并未完全形成,还无法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平台。但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等正在发生积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习近平关于教师的重要论述为引领,结合当前我国体育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策略进行理论探析。研究认为,教师价值论、教师角色论、教师地位论、教师职责论、教师师德论、教师发展论“六论”共同构筑起习近平教师重要论述的核心内涵,为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着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基于“六论”提出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策略:(1)激发和培养体育教师实现价值自觉,提供更优质的体育教育服务;(2)明确三重角色定位中的内在意蕴,拓展新时代体育教师的角色内涵;(3)提升体育教师四个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4)践行以体育人和立德树人根本职责,内外合力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5)注重内省慎独和发挥典型引领,不断提升体育教师师德师风水平;(6)促进体育教师全面发展,培养造就学校体育领域大国良师。  相似文献   

18.
文中就新征程“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体育发展新目标,以6位体育学与社会学领域的专家主题叙事为基础进行经验材料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该主题叙事进行质性研究,试图借此讨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向度。 研究认为,对于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发展而言:(1)以人为本是其理论理性,其中,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思想基础,个体权利与集体权益的结合为关键保障,调和个体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则是指导逻辑;(2)自下而上新发展之路的开拓是其实践理性,自下而上之路的内涵具体表现于,体育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全民共享性、体育作为健康治理手段的基础性以及体育作为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自主性;(3)以文化作为推动发展深化的引擎是其实质理性,体育文化动力的获取要从凝练体育记忆中的文化力量、发掘传统体育中的文化根本,以及提升体育科技中的文化技术三个角度着手。研究为体育强国元理论、事件团结机制、筑牢共同体意识和公民体育权益研究拓宽了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掌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是教师自身要具备核心素养,因而构建体育教师核心素养非常关键。以美国阿肯色州为例,对该州体育教师核心素养进行探索,其研制背景包括国家政策的引导、课程改革的推动、教师成长的需要、州际教育的体制;其顶层设计理念体现为与国家标准的融合、州际基础要求与高阶素养的融合、对教师要求的多元化;其具有连接顶层指南与地方实践、实现职前职后发展一体化、激发专业发展内部动机和外在动力等功能;且体现了突出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重视体育教学技能的掌握、强调专业特质的内发和外显、凸显学科素养的基础性和特殊作用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做好体育教师核心素养顶层设计,构建层次清晰且内容具体的素养体系,重视教学技能在体育教师核心素养中的体现,重视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对接。  相似文献   

20.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以北京市“高参小”实践为例,聚焦高校承接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服务的行动逻辑、问题并探索后续跟进策略。主要结论与建议:高校承接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服务实践中面临着责任意识需强化、场地器材需增量、国家课程需校本化、文化需融合、绩效需评价、利益需驱动等问题;建议从建立多方责任关系,强化高校与项目学校的责任意识;积极改善体育场地器材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建设;探索成立区域青少年体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构建以对话磋商和硬性约束为双重保障的高校与项目学校合作文化;建立严格的评估监督体系,构建有效、合理、持久的利益均衡机制等方面提升高校承接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旨在为深入可持续地开展“高校支持中小学体育特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他城市开展类似实践提供经验借鉴,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