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东北地区三大省会城市沈阳、吉林、哈尔滨的传统体育锻炼人群进行了调研,掌握了这一锻炼群体的传统体育行为特征和锻炼动机,了解了他们传统体育参与的现状,提出了在东北地区城市中传统体育锻炼的开展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东北地区城市传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福建省1420名城市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体育卫生保健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省城市中学生体育锻炼普及率较高;但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了解不多;独立锻炼能力偏差;课外体育锻炼的盲目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影响东北三省普通高校本科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东北地区8所普通高校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分析,发现从不同年级以及东北地区学生独特的生活方式入手,深入分析了影响东北地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市杨浦区参与传统体育锻炼的中老年女性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和掌握了这一锻炼人群的基本情况,以及她们参与传统体育锻炼的项目内容、时间和空间特征等。以期为上海市体育职能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为上海市传统体育健身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连市主要城区具有代表性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大连市城市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表现出以中考加分为主的短视现象。虽然是以提高身体素质占的比例最高,但多是以满足个人短期的提高体育成绩需要为主;锻炼项目的选择以健身跑为主;锻炼场所主要以学校操场为主,只有极少数学生在社区和家里的空地及健身俱乐部进行锻炼;锻炼形式主要以结伴锻炼和集体组织形式,以个人行为锻炼的人极少;学生自主参加锻炼的频率较低、锻炼持续的时间和对锻炼时间的选择没有规律性。影响大连市14-17岁城市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有对锻炼内容不感兴趣、受重文轻武的传统文化和应试教育以及个人运动技能好坏等方面的影响;客观因素有学习压力大,时间不足、场地器材缺乏等。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男生对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高于女生,锻炼的动机正确,锻炼的时间和频率男生均高于女生,锻炼的项目有性别的差异,锻炼的场地以学校免费场地为主;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场地器材的限制;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体育消费均低,体育消费主要是在购买体育服饰。文章旨在深入了解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并进行深入的了解,为体育锻炼在高校的全面展开和普及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尚保春 《福建体育科技》2015,34(2):10-11,15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基于FIT模型理论对人们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规律和培养过程进行研究,旨在指导人们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国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结论:FIT模型理论有助于促进人们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转变以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与形成,有助于有针对性的指导体育锻炼者的日常锻炼;锻炼认知度、体育需求、锻炼频度、懒惰心理、强制措施等是影响和制约人们体育锻炼习惯培养与形成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大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重要性宣传力度,科学指导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8.
对山西中型城市不同年龄群体体育锻炼状况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王岗 《体育科学》2001,21(5):19-23
以山西省中型城市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与动机、活动频率、锻炼时间、项目选择、锻炼方法来源等现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内容不存在差异;但锻炼人数比例、锻炼的稳定性方面60岁以上人群比例高于其它人群;锻炼方法的来源主要是与个人兴趣有关,方法来源与受教育的程度有关。指出:改变中型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的状况,应加大科学健身的宣传力度,改善城市体育设施,积极科学地推广体育健身方法与手段等。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高校体育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构建了阳光体育教学模式,即提出取消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课组织形式,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时间安排在早操和课外活动时间,并以院系为单位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方法的传授,既抓学生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又注重健身方法的传授,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掌握健身锻炼方法、培养锻炼兴趣、养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天津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对天津市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年人体育意识较强,体育健身观念深入人心,健身习惯基本养成;因闲暇时间较多,体育锻炼的频率较高,每次锻炼的时间较长,坚持的年限也较长。针对老年人科学健身知识较贫乏,高龄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比率偏低,老年体育组织建设滞后,指导人员匮乏等老年体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依据速滑运动的技术特点,分析、讨论了对高校学生进行身体训练的重要性和掌握速滑技术所必需具有的基本素质,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身体训练。提出在速滑教学中应着重注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便尽快掌握速滑技术,提高滑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普通高校速滑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中的形象思维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了形象思维在武术中运用的相关建议。武术与形象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象思维促进了武术的起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田秀萍  高琦光 《冰雪运动》2004,(5):89-89,108
通过对电教手段在农村学校冰上课的实施和作用的论述,指出电教手段的优越性及其独有的作用,旨在农村学校得到普及,以提高农村冰上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结合北方普通高校冰上教学现状,就冰上教学改革确立培养新型人才观念、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加强健康教育、优化冰上教学课程结构等方面提出改革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武玉元 《冰雪运动》2006,(3):100-101,117
在高校滑冰课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训练法,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关键是任务设计,要仔细推敲训练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达到高校滑冰课教学目标的技术与技能训练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校冰上体育课安全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上体育课的安全问题存在诸多隐患,应引起足够重视,根据多年教学实践以及观察研究,提出相应措施予以避免克服。旨在保证冰上课的顺利开展,使其真正成为北方高校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磨炼学生意志品质的体育课堂。  相似文献   

17.
王虎 《冰雪运动》2004,(5):74-75,108
对北方普通高校冬季体育课中理论知识教学的现状,和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高校冬季体育课理论知识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面对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应给学生全方位的体育教育,尤其要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提高选择和制定运动处方及指导监督他人体育健身康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北方室内健身场馆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就室内气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目的是树立科学健身理念,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与人的关系。为建立室内健身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谈北方高校冰上课的教学职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冰 《冰雪运动》2006,(1):68-69
为培养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对北方高校冰上课的教学职责和功能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明确冰上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保证冰上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