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共体育服务的目标是为公民提供良好的体育服务与产品,满足基本体育需求,保障公民体育权利。体育场馆作为发展体育公共服务的物质保障,优化场馆资源的配置,有助于促进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明确体育场馆资源优化对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价值,针对体育场馆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场地资源布局不科学、运营体系不健全以及公共体育活动组织不到位等现实问题。研究认为,全面优化体育场馆资源布局、创建智慧化服务运营管理体系,开展富有群众特色的健身活动,提高体育场馆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实现进程,能科学配置体育场馆资源。  相似文献   

2.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数理统计、实证研究等方法对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基本现状及向社会开放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丰富,场馆初步实现开放并取得一定成效,周边居民在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后,健身场馆紧缺的困境得以缓解,大众健身休闲生活趋于丰富、多样化,但由于受体育场馆开放意识、管理层次、维护经费、安全保障、场馆自身功能等诸因素的制约,影响了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全面开放,基于构建“海峡西岸体育走廊”需求,改善全民健身体育场馆滞后的局面,提出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相关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及归纳法,从横向角度对美英两国公共服务机构资产管理的做法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目前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国外公共服务机构资产管理对我国事业制公共体育场馆资产管理改革的启示。认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资产管理改革要转变政府职能,分类推进改革;改革体育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晰公共体育场馆产权;强化场馆内部资产与财务管理、优化场馆资产的配置方式等以转变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理念,完善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并逐步完善场馆治理机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对接、引入社会监督机制等以健全资产管理监督机制,防范公共体育场馆经营风险。国外先进的公共服务机构资产管理经验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广东省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问题进行研究。在对广东省政府购买的18所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情况和群众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发现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存在场馆设施资源不均衡、管理不完善、监督评估体系欠缺等问题。进而从完善管理模式,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场馆建设,优化场馆资源;加强政府监管,完善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旨在促进高校体育场馆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全民健身和提高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优化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体育场馆的资源节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节能降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高校体育场馆满足学校教学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综合的运营管理水平和使用者的资源节约意识等基础上,从场馆建设最初优化功能定位、实施强调资源节约新技术应用、运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同时结合高校氛围,塑造并强化师生资源节约意识等方面,对高等院校的体育场馆建设提出了新的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体育场馆资源非均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场馆资源的快速健康发展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保障,近20年我国体育场馆资源建设成绩显著,然而长期存在城乡、行业系统、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依然存在.运用非均衡发展理论指导我国体育场馆资源的未来发展更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开放行业系统内体育场馆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体育场馆资源的公共属性;在城乡和地区之间有计划的发展高、中、低档次相结合的体育场馆设施,形成中心城市——中小城镇——乡村的梯次发展布局,满足不同区域人们的体育参与需求.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体育场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健身参与者可利用场馆资源匮乏的现状,对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进行合理论证,进一步阐述其对外开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从高校本身的性质所属及其体育场馆的本质特征着手,探索其准公共产品与非营利组织的特征表现.根据准公共产品的消费特点和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提出了高校体育场馆开发与利用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共生发展虽然符合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但由于受经济、制度、人文、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城市社区与学校实现体育场馆资源的共生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据此,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生态共生理论对社区与学校体育场场馆资源共生发展的共生基质和不利因子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应的发展路径。最后,针对不同层次社区与学校间寄生依附、偏利带动、互惠互利的共生发展模式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制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依据、服务性质。阐述了高校体育场馆规模供给与需求,高校师生员工与社区居民,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体育项目与社区居民偏爱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困境。分析了规模与成本、产权与制度、目标与效益、运营与安全、对象与环境等因素对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制约。提出了策略:将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建设规划;规范多级代理制度,建立运营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及时调整收费标准;探索体育保险制度,规避社会开放风险和建立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较为优越 ,开放率很高 ,有偿开放能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 ;高校场馆资源的利用与场馆的经济基础、物质基础以及思想意识、管理水平有关 ;资源开发的赢利效果受场馆条件和经营思想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进入高质量供给模式,是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战略部署,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体育需求的积极响应,同时是供给观念的转变、供给动力的转型以及对民生水平的关注。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分析主线,对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趋势和要求进行再认识。研究发现:多元主体协同不畅通、供给资源投入不充分、供给空间结构不平衡、供给监督不规范是新时代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的现实阻碍。提出通过精准定位供给主体角色,构建协同共治机制共筑供给合力;组建多元供给渠道,加强资源投入;加强区域协同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建设,优化供给结构;健全第三方监督,规范供给监督机制等组合拳,以推动新时代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进程,助力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走向蔚蓝。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将对体育产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河南省体育产业现状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因此,我们应理清现阶段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并积极探索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为缓解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而贡献体育智慧。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实地调查法、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深入探析现阶段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还存在的矛盾,并在充分认识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优势、理清体育产业发展的矛盾基础上,提出中原特色体育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积极推进中原特色“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满足人民群众体育旅游需求;大力发展中原特色户外健身休闲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休闲健身需求;以中原特色体育竞赛活动带动体育产业发展,满足群众观赏赛事需求;积极建设中原特色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核心区,带动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精神需求;合理开发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场地需求;积极培育社会性组织管理体系,缓解政府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管理职能压力。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其对各个行业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体育产业也不例外,当前体育产业发展好坏直接会对人们开展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等产生影响,因此供给侧改革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从供给侧理论视角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遭遇的困难为:有效供给不足、无效供给常现等,基于以上提出从增加体育产业的有效供给、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实现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和打造体育人才培养高地四个方面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进程中,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而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破解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具有现实意义。采用供给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剖析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表现形式,解构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形成原因,探寻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供给侧破解路径。研究表明:1)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表现在:体育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供给结构等方面。2)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形成原因有:经济体制决定体育产业结构、体育发展战略固化体育产业结构、大众需求结构钢化体育产业结构。3)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供给侧破解路径为: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体育产业结构政策,发挥体育产业在体育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推进体育供需平衡,发挥体育产业在促进体育消费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在不断强化职能和组织履行提供社区体育公共场地设施的主导职责的基础上还应同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相协调来改变资源配置总量不足、供给模式单一、服务效率不高、供需错位、地域差异明显等现状。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摘要:全面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是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体育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在“后奥运”时代,公共体育产品的分配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及规范和价值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理清“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分配困局,明确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建立健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表明:一方面,我国公共体育产品的性质和范围不明确,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成熟,欠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内公共体育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对实现公共体育产品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为抓住当前政策红利带来的机遇,并克服随之而来的挑战,需要厘清公共体育产品的性质和范围,建立公共体育产品的多元供给机制,完善公共体育产品的分配制度和监管机制。同时,通过稳步提升竞技体育发展水平、政策资源适度倾斜群众体育、创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合作形式等手段确保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走上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强国背景下,中国体育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需求侧和供给侧严重不平衡,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途径已经不合时宜,以体育人才培养途径为切入点,根据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在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对体育人才的培训途径分析,发现: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导致高校培训的体育人才供给数量不足,高素质体育人才缺乏,理论与实践不同步等现象。并就人才培养目标、就业观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评价体系提出相关举措,旨在为我国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效率是公共体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对促进公共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利用DEA Tobit模型,对2012—2016年陕西省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投入—产出效率及其社会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并呈现由南向北效率值递减的地域性特征。90%的地市资源配置不合理,由此造成的产出不足是陕西省公共体育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资源管理水平及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是地方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现阶段,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与发展仍将对公共体育资源产出效率提高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人口密度对公共体育资源产出效率提高意义不大,地理位置因素对公共体育资源产出效率无影响。建议陕西省10地市应在适度扩大资源投入规模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时期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机制,努力缓解公共体育人力、财力、组织和信息等方面的产出不足,通过增加规模效率提高公共体育资源投入—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一种生产与供给竞技体育产品的实践活动,基于供需关系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竞技体育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发展历程,及在此基础上梳理其在生产与供给方面的结构性调整思路与策略,能够就研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问题,找寻到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为此,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生产与供给对象、内容、主体、方式、资源配置5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产品生产与供给的阶段划分及发展特征,立足于这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供需环境与条件的特点,提出了结构性调整的思路,规划了推进供给方面改革的路径,即以发展定位的调整服务于核心主体、以制度创新推进供给产品结构的调整、以政府职能改革促进民间力量的参与、以推进多元治理机制改革供给方式、以技术创新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