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力竭运动对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10只大鼠安静时、力竭运动后即刻、力竭运动后24小时耳廓微循环的动态变化。观察结果表明: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微循环发生明显障碍(P<0.01)。休息24小时后微循环障碍得以明显改善(P<0.01及P<0.02).但是,与安静时比较,血管形态积分值和总积分值仍有显著性差异(P<0.02),而流态积分值和管周状态积分值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运动协调涉及到儿童的动作发展、运动员对动作的学习、伤残者的动作康复以及老年人的动作平衡。对运动协调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动作发展和技能提高的内在形成机制。为此,在对运动协调的概念进行梳理的同时,综述了运动协调对儿童发展性协调障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伤残人动作康复和老年人动作平衡等的影响,提出了当前在研究运动协调领域内存在的缺陷以及可能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疲劳是多因素形成的,通过运用献资料的研究方法,进一步阐明“堵塞”学说因能量代谢活动增强而使肌体代谢产物(ADP、PI、HL,NH3)堆积过多肌细胞PH值下降,引起肌组织产生一系列不利于运动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导致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的运动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疗法是冠心病康复方案的主体。介绍了冠心病运动疗法的机理、适应症、禁忌症、具体的运动形式和方法,以及体育运动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危险因素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500m障碍跑的体能特点,从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生理学角度,提出提高500m障碍跑专项耐力训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如何保证训练质量,提高运动员运动技战术水平,是每一个教练员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积极性因素的分析,认为积极性因素是保证训练质量、提高运动员运动技战术水平的关键,对提高运动项目的水平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迅速提高我国的足球运动技术水平,抓好少儿时期的训练是关键,这已成为共识,不少有识之士都在研究和从事这项工作,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实际水平,特别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水平和世界上足球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训练工作无疑是导致这一差距的主要因素,本文就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结合少年儿童的足球训练,谈谈自己的看法。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体育运动中所掌握的一切运动技能实质上就是复杂人体感受的运动条件反射。也就是从感觉开始,以心理活动为中继,以肌肉的效应活动而告终的一种反射。而学习和掌…  相似文献   

8.
篮球运动员疲劳产生原因及其恢复手段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篮球运动训练比赛后的恢复是决定训练成效的一个主要因素,没有恢复就不能继续训练。只有把疲劳和恢复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在一个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恢复,才能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9.
从运动训练学关于比赛成绩的决定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情商(EQ)来分析中国乒乓球队女团、混双在14届亚运会失利的因素。在竞技比赛中决定比赛成绩的主要是由运动员自身表现,对手的表现及竞赛规则和评定方法来起主要作用;但当队员的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主要是由非智力因素“情商”EQ来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师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客.农村教师的成长是我国教育中的大事情,它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高低.研究农村教师成长的制约因素.寻求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农特教师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应有之意.是时代教育需求的必然反应,是我国民族素质提高的重中之重.教师的主观因素,职首学校教育、职后学校文化.教育体制和社会适应性等客现因素制约了农村教师的成长.促进农村教师发展成长的策略有:制度保障.政策落实;加强管理,形成体制;引进大量高素质教师,带动农村教育质量;强化教师反思,促进自我成长;引进竞争淘汰机制.做活农村教师发展棋局.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相关特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高原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高原居中等程度。层级高原上的分值最高,内容高原上的分值最低;2)高校体育教师总体高原及各维度随年龄、教龄的增加而不断上升,其中,层级高原的升幅最为明显;总体高原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内容高原维度上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总体高原以及趋中高原、层级高原二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学历差异(P0.01)。结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高原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在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教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在篮球投篮技术教学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和5种有效的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13.
平原运动员高原训练特点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平原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在心血管系统(HR、WBC、Hb、心室结构、心输出量等)、呼吸系统(Vc_2max、肺通气等)、血氧、体脂体重、LA、SOD、EPO等生理变化及其特点的研究,试图通过综合评价,找出符合平原运动员生理特征的高原训练原则,使高原训练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4.
机体在高原训练环境下会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血红蛋白变化有一个或两个峰值。高原训练后一段时间运动能力高峰期存在;高原训练后EPO水平大幅度升高;红细胞2,3-DPG有明显升高趋势,缺氧时,2,3-DPG使氧离曲线右移是否有利,还值得怀疑,有待进一步探索。高原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但这种变形能力会随着下高原时间的延续而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5.
运用现场观察法和实验法,对2008年在昆明高原备战世界杯亚洲区比赛的中国国家队的赛前备战过 程进行了跟踪研究,旨在探索在高原环境下,足球运动员身体对训练刺激的反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赛前训练期间竞技状态变化分为四个阶段:高原适应阶段、基本训练阶段、竞技状态形成阶段和赛 前准备阶段; 高原适应阶段负荷强度与负荷量较大,运动员机体对负荷刺激反应较强;在基本训练阶段 负荷强度与负荷量都达到较高水平,运动员机体出现了训练适应现象,疲劳感逐步下降,恢复过程加快; 在竞技状态形成阶段与赛前准备阶段,保持训练强度的同时减少了负荷量,大多数队员处于超量恢复阶段 ,最佳竞技状态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6.
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简单化倾向和"高原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知弹性理论提出的知识观和教学观,有利于正确理解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它提出的支持结构不良领域高级知识获得的教学策略,为心理教育课程的复杂概念理解和知识迁移提供了有效途径,即小组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问题情境性学习。  相似文献   

17.
体育院校跆拳道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国内体育院校跆拳道课程设置的系统化、科学化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法,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几所体育院校跆拳道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1)对跆拳道课程的设置的系统性不强、理论体系不健全;(2)现阶段存在理论课时数不足、教学内容不全、教材使用随意性大等问题;(3)应该加大对跆拳道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强教师的引进、培训及教材的建设,增加教学课时以及调整课时比例.  相似文献   

18.
藏族跑马射箭起源新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族跑马射箭起源于青藏高原原始社会末期,至今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其雏形-骑射形成约在吐蕃奴隶社会上升的历史阶段,发展于吐蕃王朝以武力扩张领土的一系列战争中。随着吐蕃王朝崩溃和奴隶平民起义的爆发,九世纪中期,骑射这一军事体育很快传入民间,逐渐扩大到青藏高原各地区,成为藏族在喜庆节日期间举行的跑马射箭表演及比赛活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将新中国以来高校篮球课程建设历程划分为过渡借鉴、停滞困惑、整顿恢复、发展提高、振兴调整五个阶段,并从课程目标、教材、教师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用及考核评价五个方面分析了各阶段篮球课程建设情况,以期继往开来,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篮球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原训练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原训练的目的是让运动员接受运动和缺氧的双重刺激,增加机体运输和利用氧气能力、骨骼肌代谢能力及心肺功能,为运动能力的提高打下生物学基础.然而,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提高而言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方面.只有客观地认识高原训练,多多实践,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最近兴起的低氧训练是在高原训练的研究和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可以通过低氧暴露提高机体氧运输和利用能力,又可以通过低氧运动提高心肺功能的一种新型的训练方法,是高原训练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其差异主要在于高原训练利用的是自然低氧环境,而低氧训练利用的是人工低氧环境.低氧训练可以避免高原训练时由于缺氧造成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下降,疲劳恢复减慢及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加强等等弊端,保证了正常的训练.另外,低氧训练还可以根据个体低氧适应能力人为地调整低氧暴露环境,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个性化训练方法及免疫机能低下的预防是高原训练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